让“守时的柳传志”入选教材,究竟葫芦里卖的什么药?

发布时间:2024-09-28 19:30  浏览量:2

近日,柳传志入选福建省中小学生“诚信教育”一年级教材第一课,题目为《守时的柳传志》,此事一经曝光,便惹来众怒。

柳传志本就是一个极具争议的人物,关于他究竟是掏空了国有资产还是对国家有贡献,目前尚无定论。在这种情况下,将其事迹选入中小学教材,实在令人难以理解。对于懵懵懂懂初入学的小学生而言,他们缺乏对复杂人物和事件的辨别能力,此时树立对柳传志的崇尚,无疑是用谎言掩盖事实,重设人脉,极有可能引导青少年误入歧途,从小树立不正确的“三观”。

难道仅仅因为“守时”就值得大书特书吗?如果是这样,那诚信、奉献、爱心等诸多品质岂不是太不值钱了?即便柳传志没有争议,这种对“守时”的单一宣传也显得“薄情寡义”,毫无价值可言。中国上下五千年,有着源远流长的历史和文化,经典故事多如牛毛。那些英雄豪杰、科学泰斗、默默无闻的无名英雄仁人志士,哪一个不比宣传柳传志更有说服力、更具教育意义?

教材是教育的重要载体,它承载着培养下一代的重任。在选择教材内容时,应该慎之又慎,充分考虑其教育价值和导向作用。将一个充满争议的人物选入教材,不仅不能起到良好的教育效果,反而可能引发诸多问题。我们应该从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和历史中汲取营养,选择那些真正能够激励青少年成长、培养正确价值观的人物和故事。

教育部门和教材编写者必须深刻反思此次事件,严格把关教材内容,确保教材能够真正为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服务。同时,对于教材的选用和审核机制也应进行进一步的完善和加强,避免类似不恰当的内容再次出现。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为孩子们提供一个健康、积极的教育环境,让他们在正确的价值观引导下茁壮成长。(写于2024年9月28日星期六上午11时20分)

外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