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雄春苗学校:一所以“爱”为名的学校

发布时间:2024-11-13 11:17  浏览量:1

11月9日,星期六。蓝天白云,阳光灿烂。

当记者走进镇雄春苗学校,清新的空气在校园里弥漫,花草树木在阳光的照耀下显得翠绿灵动,阳光下,学生们在操场上奔跑、跳跃,进行着各种体育活动,阳光透过窗户,温柔地洒入教室,学生们沉浸在书海中、下象棋中、绘画中、朗读中……

这是一所村级完小,虽是星期六,学校里却有186名学生选择留下来。

这是一所独特的学校——是全市第一家,也是唯一一家专门针对特殊家庭少年儿童关心关爱而创办的一所学校。

“镇雄是一个务工大县,这就会导致一些孩子处于留守状态,这类孩子以及孤困儿童等,都是最需要关注、最需要关心的孩子。”镇雄县教体局局长陈善勇称,在全社会的鼎力支持下,创办了这样一所专门的学校,让孩子真正有人管、有人教,他觉得十分欣慰。

孤困儿童在这里有了关爱,有了好的教学

结合实际,镇雄以党建引领基层治理试点工作为契机,充分考虑全县孤困儿童人员分散、关爱不到位等实际情况,专题研究孤困儿童集中关爱工作,2024年5月开始谋划建设,投入350多万元,将旧府街道原酒房小学改造更名为镇雄春苗学校。

在原有学校的基础上,学校进行了改扩建和美化亮化工作,完善了食堂、宿舍楼等设施设备,并配齐配强专职教师,着力打造优质的学习和生活环境。升级改造后的学校增设了12个教学班,能满足近1000名学生入学。

目前,学校有教学班17个,在校学生928名,来自全县30个乡镇(街道),其中孤儿14人,事实无人抚养儿童308人,特困供养儿童8人,留守儿童428人,区域内走读学生170人。

学校改造建成后,根据学生、家长、监护人等自愿选择的原则,8月底陆续有学生到学校报到,9月开始开学。

“春苗学校是一所寄宿制学校,到了学校,学生吃、穿、住、学都由学校承担、负责。”春苗学校校长郭祥远称,目前学校有专任教师52名,学校致力于解决孤儿、事实无人抚养儿童、留守儿童等弱势群体的生活、学习问题,并建立了县级留守儿童关爱中心。孩子到了这里,关爱是必需的,让他们享受到优质的教育更是必要的。

全心全意让孩子忘却失落感 找到归属感

“刚开始来的时候,不少孩子就是爱哭,也不爱说话,也不理人,老想着回家。”

“有的家里只有年迈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一开始孩子想回家,叫他们来接,他们就说太忙了不来了,孩子眼泪一下就掉出来了,特别失落,我就说没事,老师都在。”

年轻教师宋洁今年通过乡村教师选拔来到春苗学校教数学,并担任四(3)班班主任,同时管理学校的部分具体工作。短短几个月的任教时间,却让她感触颇多。

“我们班有60名学生,住校生53名,走读生7名。53名住校生中,孤困儿童26名,其他的就是留守儿童。”宋洁称,开学一个多月了,最大的困难就是学生生活卫生习惯、学习习惯的养成问题。

“才到学校的时候,很多孩子脸上时常敷有东西,不爱洗脸、不爱刷牙,不习惯叠被子、洗衣服。”校长郭祥远介绍,春苗学校开学后,学校专门花了时间去培养孩子的生活和学习习惯。

“老师们一步步、手把手地教,就像带自己的孩子一样。”宋洁说,现在孩子们在学校里欢声笑语,这些变化都是一步一个脚印走过来的,说起来还是比较心酸的。

除了习惯的养成,孩子生病等方方面面都考验着老师。“目前学校还没有医务室,学生感冒发烧只能到附近的社区医院去看。半夜有个头疼发热的情况,我们老师都必须到位。”宋洁说,现在孩子各个方面的习惯都培养起来了,宿舍干净整洁,物品摆放整齐,孩子们也会按时有序地洗衣服洗澡洗头……

“孩子需要什么我们就提供什么,需要关爱,就提供关爱,需要回家,就帮忙联系,慢慢地,孩子就适应了学校的生活。现在周末有这么多学生自愿选择留下来,这样的变化我们也感到很惊喜。”校长郭祥远表示,学校致力于打造“学校像家庭,老师像父母,同学像兄弟姊妹”的育人环境,并探索“吃在学校解食忧、住在学校受关爱、学在学校长知识、乐在学校感幸福”的“以校为家,四在学校·幸福校园”管理模式,让孩子们在学校“有人管、有人疼、有人教、有饭吃、有衣穿、有学上”,尽全力让孩子们找到归属感,逐渐淡忘失落感。

给孩子最大的耐心 最优质的教学

928名学生,来自30个乡镇(街道),学生情况复杂,上学基础参差不齐且偏低。开学之初,学校根据学生情况,认真分析研究,重新划分了1—6年级的班级学生。

“我们的教师不仅要有能力、有耐心,更重要的是要有爱。必须是一群充满爱心,具有教育情怀的‘春苗’点灯人。”校长郭祥远指着学校的形象展示栏介绍称,这是教体局帮学校选拔的,在全县都比较优秀的教师。这些教师都比较年轻,有40名教师是今年刚招进来的,平均年龄在31岁左右。

在展示栏上可以看到,春苗学校的德育理念是:自爱、自尊、自信、自强、自成。校长郭祥远说,他们首先教育学生必须自爱。学生刚来学校比较内向,通过老师的关心关爱,现在学生非常的自信、非常的阳光、非常的活泼。

根据学生教育基础比较薄弱的情况,学校每天晚自习都安排老师进行辅导。同时学校采取“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的措施,除了按照国家课程标准开设的基础课程外,还开设心理健康、书法、绘画、篮球、乒乓球、手工、棋艺等丰富多彩的拓展课程和特色课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

周末这段时间,学校开设了十多个社团,在尊重学生和监护人等的意愿后,进行自愿选择,想回家的回家,留下来的学生可以参加室外的羽毛球、兵乓球等体育类活动,室内的象棋、美术、音乐等课程,都不喜欢也可以选择在图书阅览室阅读。而且,每项活动都安排了老师进行教学、辅导。

记者来到学校时,正是周六,在下象棋的教室,老师不断叮嘱学生,要慢慢思考,慢慢下,不能急躁。

六(2)班的吴同学、五(2)班的邓同学、四(1)班的赵同学周末都选择留在学校里,他们在学校里打乒乓球、跳绳、打羽毛球等,他们说,周末在学校有老师教,并带着他们开展各类室外的体育运动,还有同学一起玩,所以很多同学都选择周末不回家。

“学校环境好,老师教得也很好,同学对我都很好,学校的校服、鞋子都很好看,我感觉很开心。”来自泼机镇大院子的吴同学住在伯娘家,他说,以前上学不能住宿,也没有社团可以参加。“在这里睡得很舒服,玩得很开心,也能很好地学习,爷爷奶奶想我了,又来接我回去。”“在这里饭好吃,我现在会打乒乓球了。”不一会儿的时间,邓同学、赵同学和我们热络地聊起来。

参加完早上的社团活动,学生们有序地来到食堂排队吃中午饭。此时,艳阳高照,金色的阳光洒满了学校的每一个角落。

记者手记——牢牢守护留守儿童与困境儿童的成长之路

928名学生背后,是多少个家庭,牵挂了多少人的心,又有着多少个人世间的故事。

历经半年,一所以“爱”为名的学校大踏步向前,孩子的精气神发生巨大变化,从不愿待、想回家,到有人来接都不回。学校、老师倾注心血,让他们阳光、自信、活泼、开朗,真正践行护“春苗”育“春苗”的美好目标。

认认真真,花一个月的时间培养孩子习惯的养成;

在学校开辟一块实践基地进行农作物种植,让孩子有在乡村家里住的感觉;

再看学生宿舍,棉被是红十字会捐的、学习用品是妇联捐的、床上用品是民政机构捐的,校服、足球等是爱心企业捐赠的,还有社会爱心人士捐赠的,即将配置好的烘衣间,东西部协作还将为学校援建一栋综合楼……

学校呕心沥血、政府补位及时、社会贡献爱心……春苗学校的成功建成,是全市贯彻“一老一小”关爱服务工作的具体落实,解决了特殊家庭孩子有人管、有人教的难题,为孤困儿童、留守儿童等筑起了一座梦想的城堡,牢牢守护着留守儿童与困境儿童的成长之路,让他们能拥有一个幸福美好的童年,让他们也能放飞梦想、扬帆启航。

昭通市融媒体中心记者:苏秀 文/图

外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