淄博一中建校100年的由来
发布时间:2024-09-13 06:12 浏览量:30
今年是公元2024年,淄博一中迎来了建校100周年的辉煌时刻!
说起淄博一中的历史,多数人知道:1948年9月山东省文教厅派出恢复中等教育工作小组,到博山组建学校。遂以1946年组建流动于鲁中解放区的淄博联中为基础重建学校,并命名为“山东省淄博中学”。很少有人知道或提起:1924年成立的“博山县私立颜山中学”,1936年更名为“博山县私立洗凡中学”,1937年停办,1946年3月在济南正式复校。1948年底从济南搬迁回博山,与淄博中学合并。洗凡中学的全部校产,包括在博山购置的和在济南添置的桌凳教具、图书仪器,等等,全部交给淄博中学。从此,两校合并后的淄博中学乘着新中国的东风,踏上了新的教书育人的光辉历程。寻根溯源,淄博一中的建校时间上溯到了1924年建校的博山颜山中学,即后来的博山洗凡中学,因而有了建校百年的历史。
关于博山洗凡中学的历史,世人知道的很少,原因是在旧社会广大百姓穷困潦倒,忙于生计,很少有人去关注学校、关注教育。再加上解放以后,人们对旧社会的世态、事物讳莫如深,不愿多讲。
1982年,党中央、国务院提出“把兴办地方志事业作为重要的文化建设来抓”的指示,号召全国各界的仁人志士将自己的亲身经历、所见所闻用文字真实地记录下来,以真实、准确地反映历史的本来面目,在全国掀起了编史修志的热潮。当时赵蔚芝在淄博市政协任副主席,分管文化教育界文史资料的搜集、整理工作,他除了审阅、核查重要的文史资料外,还根据自己的亲身经历,自己的所见所闻,亲自撰写了《我所知道的洗凡中学》和《博山师范讲习所》两篇有关博山教育的回忆文章。这两篇文章为淄博市及博山区教育史志的编写提供了资料、线索。
《我所知道的洗凡中学》记录了洗凡中学的历史沿革,学校的历任校长,学校所设置的课程,洗凡中学与淄博一中合并的事实经过,等等。赵蔚芝当时在洗凡中学担任教导主任,兼职语文教师,参与见证了洗凡中学与淄博中学合并的全过程,合并后继续在学校任语文教师,应该说他的记述是具有权威性的。这篇文章是我见到的建国后有关洗凡中学的第一篇文章,也是我见到的唯一一篇。淄博市教育志、博山区史志后来都使用了这些资料对原来的记述进行了修订补充。2007年,淄博一中在编写校史时,从淄博市教育志、博山区志上发现了洗凡中学曾与淄博一中合并的记载,学校又根据这些线索派出有关人员到山东省档案馆、淄博市档案馆查证了有关档案资料,确认洗凡中学与淄博一中合并事实准确无误,于是学校领导班子研究决定,淄博一中的建校时间上溯为博山洗凡中学的前身博山颜山中学的建校时间—1924年,并于2009年举办了淄博一中建校八十五周年庆典。
今年2024年,淄博一中迎来了建校百年。为了让社会各界真实、准确、全面地了解与淄博中学合并的博山洗凡中学及其前身博山颜山中学,特推荐赵蔚芝先生1983年至1985年期间写的回忆文章《我所知道的洗凡中学》,以飨读者。
我所知道的洗凡中学
赵蔚芝
一、洗凡中学的前身
博山私立洗凡中学的前身,是博山私立颜山中学。
颜山中学成立于民国十三年(公元1924年)。校址在原来的玻璃公司,座落在博山柳杭村孝妇河东岸,夏家山南麓,今天已划归山东耐火材料厂。该校创办的倡议人有贾慕谊、张新曾、韩荫长、王凤藻、梁祖基、赵仲如等人。他们感到博城青年外出升学困难,应该在当地成立一所中学。这个倡议得到了炭业界的赞助。就以倡议人为主组成校董会,由当时的商会会长张新曾任董事长,由热心教育事业的贾慕谊任驻校董事。经费的主要来源是靠博山煤炭输出的车皮捐:每一车箱煤抽出0.3至0.5元(银元),由炭业公会负责扣集,交颜山中学备用。
颜山中学的第一任校长是苏继周。苏,字郁文,博山县七区孙家庄(今淄川区口头乡孙家庄)人,日本广岛高等师范毕业。抗战前担任过山东省立女子中学校长,抗战期间在四川德阳县任四川绵阳国立六中第一分校校长;抗战胜利后任山东省立济南中学校长。他任颜山中学校长时间很短。学校成立之后,呈准教育部备案。当年春季招一个初中班,暑假又招两个初中班。苏由于另有高就,暑假中就离开了颜山中学。
颜山中学的第二任校长是韩荫长。韩,字福亭,博山税务街人,是晚清时代的秀才,家里开着德成酒店,既是财主,又是士绅。苏郁文辞职后,一时校长无人,校董会公推他兼任校长。他一直负责到民国十七年(公元1928年)底。在他这一任内,初中仍旧维持三个班。民国十七年八月,根据地方师资的需要,曾添招一个乡村师范班,后来改名为小学教员训练班,训练时间为一年,于民国十八年(公元1929年)七月常子中任校长时毕业。
颜山中学的第三任校长是常子中。常,山东诸城县人,武昌高等师范毕业。他接受校董会聘请,从民国十八年二月任校长到民国十九年(公元1930年)冬天。他在职期间,初中由三个班扩为四个班,并添招高中一个班。民国十九年,教育厅下令缓办高中;并改校名为博山县私立颜山初级中学,另行备案。所招高中班学生,发给一年肄业证书,任其转学。这个阶段是颜山中学声誉最高的时期。常子中聘请的如历史教员马克先,国文教员李丹忱,生物教员张揆一,师范班主任程楚庭, 体育教员李春生,军训教员赵中山等,多数是武昌高师毕业生,业务水平都相当高。他们不仅在教学上受到学生欢迎,而且给学校带进了革命思潮,活跃了学术空气,使学校面貌为之一新。
颜山中学的第四任校长是孙焕文。孙,博山城西和尚房人,迁居博城西圩陈家胡同,是博山著名财主孙宝森的长子,南开大学英文系毕业。他从民国十九年冬接任校长,至民国二十四年(公元1935年)病故。在他任职期间,颜山中学于民国二十年(公元1931年)四月,重新呈请教育部立案,改名博山私立颜山初级中学,共设初中五个班。
孙焕文死后,其弟孙炳文代理颜山中学校长。民国二十五年(公元1936年)五月,翟纪平接任校长,改颜山中学为洗凡中学。
二、抗战前的洗凡中学
博山私立洗凡中学,是为了纪念博山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先驱者蒋洗凡而改名的。蒋洗凡,名衍升,字锡蕃,后改洗凡,博山报恩寺街人。生于清光绪七年(公元1881年)。曾肄业于山东师范学堂。光绪三十一年(公元1905年)八月,清廷下令废科举,兴学校,衍升与同县徐宝田、张季元等于考院创办公立高等小学堂(今新建二路小学前身)。是年秋,当选为山东留日学生之一。至日本,先入弘文学院,后转明治大学法政专科。当时孙中山先生在日创立同盟会,衍升遂即加入。辛亥年春,回国从事推翻清廷的革命活动。民国元年 (公元1912年),南京临时政府成立,衍升任山东督署秘书长。同盟会改组为国民党,衍升当选为理事,并任山东稽勋局局长。民国二年(公元1913年)十一月,袁世凯解散国民党,衍升曾在胶东与居正等合谋讨袁。后因避袁迫害,回到博山,染疾去世,时年三十四岁。
高秉坊
改颜山中学为洗凡中学以纪念蒋衍升,是高秉坊、李毓万等人提出来的。高,字春如,博山城西大李家庄人。民国八年(公元1919年)金陵大学毕业。曾任国民政府实业部总务司司长、财政部赋税司司长、全国直接税局局长。李毓万,字青选。单级师范养成所毕业。曾任国民政府工商部、实业部秘书主任,财政部首席参事。他们的建议,不仅得到了在京同乡们的拥护,而且得到了国民党党政要人的支持。我曾在贾慕谊处见过他们为给洗凡中学筹集资金而募捐的册子,上面签名的,第一个是蒋中正,下面是孙科、宋子文、孔祥熙、陈立夫、张群、蔡元培等,约计五六十人。既然得到国民党中央的支持,高秉坊等人就决意把洗凡中学办得象个样子。他们除了通过募捐为“洗中”筹集基金之外,再就是动员翟纪平回博山担任洗凡中学校长;并决定在“洗中”添设高中部,把一所初级中学办成完全中学。
洗凡中学的第一任校长翟纪平,名作堂,字纪平,博山县七区马鹿庄(今属淄川区太河乡)人,北京大学政经系毕业。曾任国民政府军政部军需署少校科员、实验工厂股长。他从民国二十五年(公元1 9 3 6年)五月任洗凡中学校长,直到民国二十六年(公元1937年)冬日军进占博山。博城沦陷后,他回到老家。抗战初期沈鸿烈任山东省主席时,他曾担任过国民党方面的博山县长。县政府驻地先在今博山区南博山乡上瓦泉,辗转迁至今淄川区峨庄乡杨家庄。他后来得了肺病,离开山区就医,在鲁北平原县病死。
翟纪平任校长的这个阶段,洗凡中学发展到初中六个班,高中两个班。初中延续了颜山中学的届数:民国二十六年暑假毕业的是十二级,新招的是十五级。高中招了两届:第一届干了不足一年半,第二届干了不足半年。当时的教务主任是张伯奚,训育主任是刘智轩,事务主任是李新寰。国文教员有刘智轩、陈又东,数学教员有杨树柏、吕竹人,英语教员有张伯奚、张仰如,史地教员有孙炳文、梁芷青,理化教员有赵登岱,生物教员有赵桂三,生理卫生教员为田企才,党义教员为刘智轩兼,体育音乐教员为李阿柯,童子军教员为方朗斋。
当时所设的学科,高中由于办的时间短,课程未开全,暂不介绍。初中共开十四门课:国文,每周七节(包括作文二节),开三年;数学,每周四节,开三年;英语,每周四节,开三年;历史、地理,每周各二节,开三年;动物、植物,每周各二节,开一年;物理、化学,每周各二节,开一年;生理卫生,每周二节,开一年;美术、体育每周各二节,音乐每周一节:各开三年;党义(后改公民.),每周一节,开二年。学生每日上课五节,课外活动一节;每周上课二十九节,星期六下午不排正课。
当时学校面积二十余亩。有教学楼一座,包括四个教室。另有普通教室九间,音乐、劳作教室一座,理化实验室一座,图书馆、阅览室六间;办公室一座八间,礼堂一座;教职员宿舍十八间,学生宿舍四十五间,公用宿舍八间;教职员餐厅一间,学生饭厅一座,厨房六间;盥洗室三间,浴室二间;贮藏室六间,接待室一间,传达室一间;运动器械室二间,体育场一个。图书仪器,成立高中后,购置颇多,数目已无从查考。博山沦陷前夕,翟纪平曾将印信档案、重要资料、贵重仪器(如显微镜等),携至山区,在战乱中已全部丢失。图书寄存在税务街韩荫长家,仪器寄存在夏家庄赵伯尧家。解放战争期间,两家被斗,丢失很多。残存部分,1 9 4 7年暑假前曾运至济南洗凡中学。济南解放后,全部移交给淄博一中。
当时的经费来源,除了学生的学费以外,主要还靠博山煤炭输出的车皮捐。 “洗中”校董会的董事长,这时由高秉坊担任。新的校董会,原拟募集百万元(法币)基金,但只募了两千元。另外,国民党政府还拨给了三千元。这五千元基金,再加颜山中学阶段结存的资金十万元,分别存到博山各炭业商号,日军侵占博山后,全部被没收了。民国二十五年(公元1936年)秋,山东省政府批准,曾拨给利津黄河淤地五百顷,作为“洗中”校产。但距离既远,时间又短,“洗中”并没有得到实惠。
抗战爆发后,洗凡中学的学生,颜山中学的毕业生,有不少人参加了抗日游击战争。随着形势的变化发展,有的投入了国民党的阵营,有的在共产党的领导下,走上了革命的道路。其中对革命事业有杰出贡献的是蒋方宇和张敬焘两同志。张敬焘同志,颜山中学初中三级毕业。蒋方宇同志,颜山中学五级毕业。他们在抗战前都当过小学教员,先参加了中华抗日民族解放先锋队,后参加了中国共产党,在博山城乡发展了不少“民先”队员。就以这些队员为基础,他们开展了形式多样的救亡活动。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直至建国后的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都为党和人民的事业,作出了很大的贡献。这是洗凡中学校史上的光荣。
三、洗凡中学在济南
抗日战争期间,洗凡中学停办。这时,博山出现了两个中等学校。一个叫范泉中学,成立于1943年7月,校址在东关外范公祠,校长是李养之,先后招收两个初中班。一个叫简易师范,成立于1944年8月,校址在城内文庙,校长是李森文,前后招收两个简师班。两个学校,没有毕业生,都在1945年9月博城解放前夕停办了。当时两校的师生,由于不了解解放军的政策,听信了国民觉的欺骗宣传,先后到了济南。这时,正担任山东省参议会副议长的“洗中”校董贾慕谊,就把他们组织起来:借用济南城内院后街河北辽宁同乡会馆做校舍,于1946年3月,正式恢复了洗凡中学。贾慕谊以校董兼任校长,李森文任教导主任,李新寰任事务主任。同年暑假,李森文因事辞职。至10月底,由赵蔚芝接任教导主任,直到济南解放。
洗凡中学复校之后,由于原来的校钤已在抗战中丢失,于是在济南新刻校钤。新校钤沿用旧名,依然称“博山私立洗凡中学”。虽然称“博山",但它直属山东省教育厅领导,和博山教育行政当局并不发生关系。虽然称“中学”,但它并没有高中,只有四个初中班。这四个班包括一个初三;一个初二;两个初一。班级届数,延续了抗战前的洗凡中学,从初中16级算起。1946年暑假,16级毕业,招19级;1947年暑假,17级毕业,招20级;1948年暑假18级毕业,招21级。为了保持四个班,学生到二年级都要两班并为一班,这样可以避免因学生减员过多而影响班级人数的现象。截至济南解放前夕,复校后的“洗中”,共送走了三届初中毕业生。最后一届新生,虽然已经录取,但没有入校,济南就解放了。
复校后的初中,课程设置、教学时数和抗战前基本一样,惟把“党义”改成了“公民”。这里就不再重述。当时的国文教员有李森文、赵蔚芝、王克常、东野孟泉、李永武,数学教员有赵缄三、蒋希青、苑耀秋、赵学周,英语教员有聂干臣、何森荫、尹咏西、国兆荃,史地教员有牛信斋、东野孟泉、梁芷青,理化教员有赵德位、赵振东,公民教员有赵蔚芝,美术教员有张金寿,体育教员有赵学周,音乐、劳作教员有赵环飞。没有专门的生物和生理教员,分别由李永武,张金寿等兼任。
抗战前后的洗凡中学,都把智育放在第一位,狠抓国文、英文、数学。但和博山比较起来,当时济南的学习条件很差。没有图书馆、阅览室。残存的仪器运到济南后,仅能进行部分的演示实验。课外组织,只有学生自治会主办的一个“洗中周刊”,按期选登学生的投稿,或由教师推荐学生在课堂上的习作。学生中有不少文娱人才,但是平日得不到演唱的机会,在欢送十八级同学毕业的文娱晚会上,演出的几个节目,都得到观众的好评。学生的健身条件差。体育,课间操都在戏楼下的大厅里上。没有运动场,缺少健身的体育设备。晚上电力不足,上自习要靠油灯照明,既伤目力,又不卫生。德育主要通过公民课和周会进行,内容围绕蒋介石提出“青年十二守则”(包括忠勇、孝顺、仁爱、信义、和平、勤俭、礼节、整洁、助人、服从、学问、有恒)。严格请假制度、奖惩制度、课堂纪律、考试纪律。“洗中”学生的学习条件虽差,但学习成绩并不次于其他私立中学。十八级毕业2 9人,半数以上升入了济南一中、济南师范、济南女子师范等公立学校,未考上学的很少。
贾慕谊是“洗中”的第二任校长。贾,原名聿策,字慕谊,抗战后,改字慕夷。博山叠道街大核桃园人。山东省优级师范毕业。早年曾任博山第一高等小学校长。为颜山中学倡办人之一,曾任驻校董事。是博山教育界的先进。抗战前,先后任镇江菸酒税局局长、南京国货陈列馆馆长、甘肃省礼县县长。抗战期间,被国民政府赈济委员会任为第二救济区特派员。日军投降后,任山东临时参议会副议长,是在野派的参议员的首领。王耀武任省主席后,感到贾在省参议会不利于自己的统治,把他保荐为省政府委员。王耀武为了补充兵员,曾骗他出面组织“海岱”部队,作为地方武装。组成之后,王耀武背着他把“海岱”部队调离济南,补充了国军。他恨王耀武的诡诈,感到对不住乡亲,气恼郁结,无处抒泄,于1947年暑假,在一次会见友人牟中珩的交谈中,突然患脑溢血去世。
洗凡中学在济南复校的时候,原董事长高秉坊已经因贪污罪名在重庆下狱。新的校董会由贾慕谊、梁祖基、韩荫长、张新曾、梁绪恩、赵仲鲁、李毓万七人组成。当时在济南的校董,除贾慕谊以外,还有梁绪恩。梁,字锡三,博山城北赵庄人,当时任山东敌伪产业处理专员,并组织博山民营煤矿,成立联大煤矿公司,自任董事长兼经理。贾、梁共同计划:要扩大洗凡中学的社会影响,把它长期设在济南;博山原校,只作为一个分校。并通过梁绪恩之手,从处理的敌伪产业中,买到济南经×路纬×路日绵公司仓库一处,准备改建为“洗中”校舍。还买到不少木材,打造了四班桌凳。把在博山残存的图书仪器,都运到济南来。他们以为:凭着贾在政治上的威望,可以为“洗中”募捐;凭着梁在炭业界的实权,可以使“洗中”得到接济:这样可以保证“洗中”的经费来源。事实上,贾的募捐,只限于他生前,死后立即断绝;炭业界的接济,随着社会形势的变化,时有时无,并不经常。建筑在这种经济基础上的扩大“洗中”规模的计划,最后终于落空了。
洗凡中学初16级毕业照(二排右五为贾慕夷校长)
贾慕谊去世后,“洗中”校长空了三个月,由赵蔚芝以教导主任代理。开始,校董会研究让陈登亿(博山八陡人,西南联大毕业)担任校长,陈在南京不愿来。后来,由蒋洗凡的弟弟蒋敦鲁出面保荐徐佛千,得到校董会的同意,徐佛千于是担任了“洗中”第三任校长。徐,名重印,字佛千,博山西冶街人。山东省工业专门学校毕业。早年曾任博山职业补习学校校长、怡园小学校长,是博山教育界的知名人士。抗战前曾任日照县第四科科长。抗战期间任山东省赈济会干事。抗战胜利后,任山东省民政厅视察兼“洗中”校长。解放后在淄博一中任职员,1959年退职,不久病死。
徐佛千就任洗中校长后面临的第一个问题是校舍纠纷。“洗中”在济南借用的校舍,包括河北辽宁同乡会和北宁小学两部分。当时小学停办。“洗中”共占用四个教室,三间办公大厅,三间女生宿舍,另外有一个大戏楼。戏楼下面可以作餐厅,作礼堂,作室内操场;上面两侧可以作男生宿舍。当初借用时,同乡会负责人就不同意,但碍于贾慕谊的面子,不便拒绝。贾死后,他们百般刁难,加紧催逼,动则以产权要挟,不迁则按月索取房租。学生的东西被同乡会的家属偷了,学校过问了一下,他们竟小题大作,告到法院,说学校负责人“纵容学生侵犯人权”,将教导主任传讯。最后他们以北宁小学复校为理由,收回了两口教室。迫使“洗中”不得不腾出女生宿舍,并将三间满地是水的破屋铺上木板,权当教室。
面临的第二个问题是经费无着。贾慕谊在世的时候筹了多少基金,不得而知。即使数目较多,由于通货恶性膨胀,基金贬值,也不敷应用。博山炭业公会本来就支援不多,这时形同断绝。开始复校时,学生不收学费。到1946年下半年贾在世时,每人每学期收学费1袋面粉。贾去世后,每人每学期改收1.5袋面粉。当时教职员工的待遇是:教导主任每月6袋面粉;事务主任和专职教师每月5袋面粉;校工管饭,每月2.5袋面粉。经费入不敷出,就靠折腾家底过日子,甚至连积存的纸都卖了来还债。面对这种情况,学校采取了如下的办法:先照顾兼课的,再照顾专职的;先照顾外籍教员,再照顾博山籍教员。到了最后,这几个专职的博山籍教职员,仅仅能吃上饭。济南解放后,淄博中学曾代“洗中”发了三个月的欠薪。这样还有三个月的薪金全部落空。而济南当地教员,凡是到“洗中”兼课的,兼课费没有拖欠分文。
面临的第三个问题是学生减员。洗凡中学虽设在济南,但学生的主要来源是博山。我刚到“洗中”时,全校学生人数达到二百三四十人;其中十八级是二年级,刚由两个班合并,学生多至七八十人。到济南解放前夕,学生数减到一百五六十人;十八级毕业时,全班剩下了不到三十人。新招的初中班,博山籍学生逐渐减少,济南当地的学生逐渐增多。学生减员主要有三方面原因:一是学生离家太远,难以接济。济南离博山二百余里,铁路不通车,汽车行驶不定期,长期靠济南的亲友帮助很困难,因为这,退学回家或开学不返校的很多。二是学费增多,学生要求转学。 “洗中”开始不收学费,所以学生多。随着学费增加,学生转学的越来越多。程度较好的,能转公立中学的,都要求转公立中学。程度一般的,也想到条件较好的私立中学。这种情况,在二年级开始时最多。三是国民党的军政部门,对青年学生诱骗。国民党军队需要补充兵员,国民党政府需要培训地方骨干,他们都在青年学生身上打主意,特别在当时设在济南的临时中学(包括公立和私立的)里的学生身上打主意。如部队以供给食宿,为学生补习文化课为名,诱骗学生入伍;青教总队则向私立中学动员招生。 “洗中”在校学生没有参加青教总队的,但被国民党部队诱骗入伍的却不少。
面对上述的三种情况,洗凡中学很难在济南继续办下去。这时贾慕谊已经去世,失却了在政治上的依靠;梁绪恩虽在济南,无法解决经济上的困难。唯一的出路,是把“洗中”迁回博山。校董会和学校负责人都同意这种作法。但由于当时负责人的脑子里,反动的“正统”观念很严重,不相信共产党和解放军的政策,而等待着所谓“局面安定”,即国民党在博山的反动政权巩固。另一方面,博山的国民党反动政权,并不欢迎“洗中”回来。博山在旧社会就分城乡两派。贾慕谊在世时,由于他德高望重,这种派系斗争还不明显。贾慕谊一去世,双方的壁垒就分明了。城派的代表是梁绪恩,乡派的代表是李涤生。博山伪县长梁汝为,表面上周旋于两派之间,实际上支持李涤生。双方势力的大小,在竞选伪国大代表时,较量得很清楚:梁绪恩落选,李涤生当选。洗凡中学,从它的前身颜山中学成立开始,就掌握在城派手里,校董会变了几届,从来不吸收一个乡区人。翟纪平虽是乡区人,但他是高秉坊等派来为城里派服务的。学校在济南复校后,名义上既然称博山洗凡中学,按理说,它有许多例行公事,该和博山县政府打招呼,而“洗中”却直属山东教育厅领导,对博山的地方政权根本不理睬。博山县政府教育科,对此早有意见,只碍于贾慕谊的威势不敢发作。贾慕谊死后,他们就在博山造舆论:洗凡中学不回来了,我们准备成立“博山县中”。当着“洗中”面临着重重困难的时候,李涤生正担任着济南市政府社会局长。他如果肯于帮忙,至少在校舍纠纷的问题上可以缓和甚至解决。梁绪恩等既不愿求他,他也乐得作壁上观。这种情况,连河北辽宁同乡会内部的人也看透了,因此他们对“洗中”加紧催逼。往回搬迁,需要先找一处临时落脚的房子,好去整修原来的校舍。我和李新寰去见博山伪县长梁汝为和文教科长谭润之联系,提这里不行,提那里不行,推辞拖延,暗施阻力。办学校直接成了培养帮派势力的工具。基于上述原因,迁回的打算,始终没有变成现实。解放济南的炮火,不仅解放了济南,也解放了困难重重、走投无路的洗凡中学。
解放军的炮火对济南城内轰击的重心是珍珠泉大院里的国民党炮兵阵地。这里和“洗中”校舍只隔着一条街。在炮火密集的日子里, “洗中”的师生员工大都躲藏在古老的戏楼底下,少数躲到了戏楼北的一口教室里。“洗中”落下了三发炮弹,没伤着一个师生员工。炮火一停,学生安安全全地回了家。当时对洗凡中学的未来,校董会和学校负责人研究决定:一、 “洗中”校产包括从博山运来的和在济南置办的,全部运回博山,交给炭业公会。二、学校能继续办就继续办,不能继续办,校产由炭业公会处理。三、由徐佛千、王克常负责回博联系;由赵蔚芝、李新寰负责在济看守。徐佛千等联系的结果是:“洗中”经费无着,难以继续举办;淄博中学已在博山成立,两校难以并存。当时淄博中学派张凌云同志同徐佛千一块到了“洗中”,为“洗中”支付了三个月的欠薪。于是洗凡中学负责人自愿请求并入淄博中学,于1948年底把全部校产运回博山,交给淄博中学使用。洗凡中学提前完成了它的历史任务。“洗中”的校工王锡瑞、王吉庆、陈纪顺,三个负责人——徐佛千、赵蔚芝、李新寰,博山籍的洗中教师王克常、赵学周,先后进入了淄博中学,正式参加了党领导下的人民教育工作。
注:本文原载《淄博文史资料选辑》第三辑(1985年1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