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分钟下线一双鞋的“睢县速度”
发布时间:2024-09-17 17:03 浏览量:31
3D智能视觉轨迹工作站5秒内生成制鞋机器人引导轨迹,机械臂抓起鞋面,在数台机械臂的配合下,对其进行打粗、喷胶并拼装在鞋底上……这里便是位于河南省商丘市睢县的中乔(河南)体育有限公司的成型鞋智能生产线。
“一条生产线,两三个工人,四五台机械臂,在30秒内就能完成一双运动鞋从裁断、胶印到贴底、压边等30多道工序。”中乔(河南)体育有限公司成型制鞋智能生产线负责人告诉记者。
智造升级,从“新”出发。近年来,睢县凝聚起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强大力量,全面落实健全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体制机制部署,围绕支柱产业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以“设备换芯”“生产换线”“机器换人”为主的智能化改造迅速推进,以科技创新促进全产业链发展,制造业高端化、绿色化、数字化水平持续提升。
睢县,一个曾经工业基础薄弱的传统平原农区县,靠着“一双鞋”,走出了一条全县振兴致富的康庄大道。
2011年,睢县在广泛调查研究和考察学习的基础上,发现福建、广东、重庆、四川、河北等地均有集中度较高的制鞋产业布局,唯独人口最为密集的中原腹地,没有成型的鞋业生产基地,是一个区域空白。
思路一转天地宽。承接国家产业转移东风,抢抓“东鞋西进”东南沿海产业转移机遇,睢县与“鞋”结缘。
一张蓝图绘到底,十年风霜磨一剑。从2012年到2022年,睢县“盯准一双鞋,选准一条路,横下一条心,做大做强制鞋业”,制定出台了“一年打基础、三年上规模、五年成基地、十年创鞋都”的发展规划。从产业基础、建设机遇、承接载体、用工保障、区位优势和发展空间多方面入手,睢县深入开展“万人助万企”活动,深化“放管服”改革,探索“拎包入住”和“入驻即生产”招商模式等服务机制,实现了制鞋产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由散到聚的转变。
十余年来,鸿星尔克(商丘)实业有限公司、中乔(河南)体育有限公司、河南特步体育用品有限公司、睢县足力健鞋业有限公司、河南嘉鸿鞋业有限公司等596家制鞋、鞋材及工贸企业纷纷落地睢县。制鞋产业年产能达3.5亿双,成为除福建晋江之外全国最大最具竞争力的休闲运动鞋生产基地,在中国制鞋版图烙上了耀眼的“睢县印记”,被誉为“中国鞋都”“中国制鞋产业基地”。
“在我国,‘自动化生产’早已不是新鲜事,一双双机械的‘大手’造出汽车、高铁和飞机已很常见。但是制鞋产业因鞋型复杂、款式创新多样以及鞋材种类繁多等原因,实现自动化生产还是这个行业的技术痛点。”深慧视(河南)智能装备有限公司兼联想集团副总裁韦卫介绍说。
在人工智能飞速发展的今天,中国制鞋产业面临着严峻的挑战。随着劳动力成本的增长,制鞋产业向较低成本的东南亚国家迁移;面对工业4.0机器换人,制鞋产业也在向欧美发达国家回流。
从制鞋到“智鞋”,是发展趋势,更是引领行业发展的“先手棋”,招商引资的“燃爆点”。
为了应对产业发展瓶颈,推动制鞋产业高质量发展,近年来,睢县加强与中国皮革制鞋研究院、四川大学等院校组织合作,建成了河南省鞋类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搭建公共服务平台和科研创新平台,开展科技攻关、成果转化和人才引进培养。该县依托清华大学机械工程系和清华校友总会先进制造专业委员会在凤栖湖智慧岛成立了清研睢县先进制造产业研究院,专业化从事技术研发、科技成果转化、企业投资孵化、尖端技术服务等工作。一大批高新科技能源企业相继落地投产达效。
作为联想集团旗下智能制造板块企业,深慧视经过实地考察和深思熟虑,于2021年在睢县雄安制鞋产业园成立5G智能制造产业基地和智能研发中心。其以自主原创的3D机器视觉为核心,在睢县专研适合于制鞋行业的3D机器视觉软硬件创新。截至目前,由深慧视自主研发的SMRobot3000系列成型鞋智能线已发布到第三代。
“SMRobot3000系列成型鞋智能线采用3D机器视觉+机器人+5G+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实现了无需人工干预的智能化柔性生产,可满足不同鞋型、不同鞋码同线生产。相较于传统制鞋生产线,可节省电能、胶水等耗材使用量近40%,良品率超过99%,每小时最高可生产成鞋200余双。”韦卫介绍道。
科创支撑打开发展“密码”,智能制造引领产业蝶变。如今的睢县,以“一链两长四图谱六清单”机制为抓手,持续扩大链群规模,推动制鞋产业聚链成群。面对新形势、新任务,该县把握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趋势,聚焦智能化改造、新材料应用、个性化定制、创意化研发、创新化销售,探索AI人工智能、3D打印等前沿技术,实现了生产效率质的飞跃。该县以创新为导向,强化措施保障。按照“个转企、小升规、规改股、股上市”培育思路,睢县持续实施“头雁”企业培育工程,帮助企业降本增效,全力打造国家级鞋业产业集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