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先生制”教育在城乡结合部学校的推广应用
发布时间:2024-12-07 20:55 浏览量:8
2024年12月7日星期六上午,田家炳基金会“中西部乡村中小学校长培训计划”2024年第四、五期小学校长培训班开班仪式以后,华中师范大学国家教育治理研究院周洪宇院长带来了题为《振兴乡村教育与教育振兴乡村——陶行知乡村教育思想与实践的当代价值》讲座,从陶行知及其生活教育学说、陶行知乡村教育思想、陶行知乡村教育实践——以晓庄师范的生活教育实验为例三个层面带我们了解先生波澜壮阔的人生,敬仰先生能脱下精致的西装为了教育理想而奋斗,领略了“大教育家”的家国情怀。
研究陶行知教育思想当代价值是基于陶行知教育思想对当今教育改革发展创新的现实意义、基于历届中央主要领导对陶行知的充分认可与高度评价、基于国际学术界教育界对陶行知的普遍认可与广泛研究,而作为一线教育工作者在慨叹先生丰功伟绩的同时,更重要的是学以致用,在“感动”的同时如何“行动”?
择其一点“小先生制”妄议,以期实现城乡结合部学生在家庭教育缺失的情况下自我管理和自我提升。近年来,随着城乡一体化的发展,龙山湖小学的很多孩子来自农村,家长多外出务工,留守儿童较多。由于家庭经济状况和家长教育观念等原因,家庭教育缺位,在置之不管或管理不到位的情况下,伴生片面化与极端化现象,产生对孩子的教育无所谓或期望过高的问题。这也导致学生在学习态度、行为习惯和兴趣爱好等方面存在一定的不足,影响了孩子们综合素质的发展。有鉴于此,在教育资源分布不均、学生背景多样的城乡结合部学校,探索创新的教育模式至关重要。“小先生制”作为一种独特的教育方式,为城乡结合部学校的教育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
1934年,陶行知在上海宝山成立的山海工学团中推广“小孩做先生”的理念。这一理念强调“教人者教己”,即通过“小先生制”的推行,孩子们在相互教学中不断成长。“小先生制”是一种让儿童一边当学生,一边当“先生”的教育方式。其背景是由于中国文化落后、文盲众多,普及教育面临师资缺乏、经费匮乏、女子教育困难等问题。陶行知先生提出让儿童一边学习,一边将所学知识传授给他人,形成“即知即传”的连环教学法。
1.课堂教学管理。在课堂上,教师先对某个教学内容进行讲解和启发学生思考相关问题。如果学生理解了,就可以作为“小先生”组织语言讲给小组同伴或者教师听;如果还没理解,就先听其他“小先生”讲,或者寻求教师帮助,直到真正吸收理解了,再以“小先生”的身份把内化的东西讲给大家听。
2.日常教育管理。在教育教学管理中可以设置“小先生”岗位,旨在培养学生会学也会做的能力,且每个人都有合适的舞台发光发亮。例如卫生“小先生”、学习“小先生”、家庭教育“小先生”等,以实现学生的自主管理、自主教育。
人人都可以将自己所学的知识和文化随时随地教给别人,学生是这一过程的主要承担者,教师转换角色成为组织者,在应用“小先生制”中达成愿景。
1.有助于弥补家庭教育的缺失。“小先生制”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成绩较好、能力较强的学生帮助其他同学,形成一种互助学习的氛围。例如,在数学课堂上,已经掌握知识点的“小先生”可以为有疑问的同学进行讲解和辅导,提高整体的学习效果。
2.“小先生制”能够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责任感。当学生被赋予“小先生”的角色时,他们会感受到老师和同学的信任,从而更加积极主动地学习和帮助他人。这种责任感的培养能够帮助孩子们克服环境带来的不利影响,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3.“小先生制”促进了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城乡结合部学校的学生来自不同的家庭背景和文化环境,通过“小先生”的带动,学生们能够更好地相互了解、相互学习,增进彼此之间的友谊,营造和谐的校园氛围。
为了更好地推广“小先生制”教育,教师需要做好基础工作。一是加强培训,让学生掌握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沟通技巧,使他们能够更好地履行“小先生”的职责。二是建立激励机制,对表现出色的“小先生”进行表彰和奖励,激发更多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三是加强引导和监督,确保“小先生制”的实施过程科学合理,避免出现错误或偏差。最后是争取家长的支持与配合,加强与家长的沟通,让家长了解“小先生制”的意义和作用,鼓励家长在家中为孩子创造当“小先生”的机会,培养他们的表达能力和责任感。
总之,“小先生制”教育在城乡结合部学校的推广应用具有巨大的潜力。它不仅能够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还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学校的教育改革注入新的活力。
#热点新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