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本科:“新兴物种”的进化,路在何方|新刊推荐

发布时间:2024-12-31 14:31  浏览量:6

新刊推荐

《教育家》2024年12月第4期和大家见面了。本期“专题报道”希望进一步厘清职业本科的内涵与人才培养定位,解析其在教育生态系统中的价值与影响;走近职业本科在读生和毕业生,了解他们的现状和需求;探究职业本科如何契合社会需求,保障人才培养质量。本期“封面·寻找中国好校长面孔”,北京市朝阳区教育科学研究院附属小学校长王薏,江西省上饶市第七小学党支部书记、校长周星彤,陕西省西安小学党总支书记、校长李涛分享教育教学与教师成长经验。本期“灼见”,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部高等教育研究所所长阎光才带领我们反思当下本科教育的处境,探寻本科教育的内涵与合理定位。厦门大学教育研究院党委书记、教授刘振天积极探索通过评价改革助推高校分类发展之路。本期“寻找‘乡村大先生’”,呈现浙江省台州市天台县石梁学校教师王影、四川省邛崃市高何红军小学校教师高利的教育风采。

本期目录

职业本科:“新兴物种”的进化,路在何方

专题报道

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迅猛发展,我国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升级,加快向中高端、高新技术产业迈进,迫切需要提高劳动者素质,培养高技能的知识型产业工人和高端技能型人才。

职业本科,作为一种新兴力量,逐渐走进大众视野,成为现代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应运而生旨在弥补传统高等教育体系中理论与实践的脱节,满足当前社会对高层次技术技能型人才的迫切需求。随着社会经济的深入发展,未来职业本科教育的地位和作用也日益凸显。

近年来,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支持职业本科教育的发展。但是,这一“新兴物种”仍然面临着一系列发展困境。比如:社会对其认知度较低,许多企业和招聘者对“职业”二字存在误解,认为职业本科等同于专科,导致职业本科毕业生在求职过程中面临诸多困难;部分职业本科院校存在人才培养定位不清的问题,导致教育质量参差不齐,影响了职业本科教育的整体声誉和吸引力;虽然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支持职业本科教育的发展,但这些政策尚不完善,特别是在学校设置标准、专业设置管理办法、学位授予等方面仍需进一步细化和完善;等等。如何促进职业本科高质量发展,如何消除有关职业教育的隐性限制,让职业本科生能真正意义上得到社会层面的接纳和认可,这些问题的探索与解决,显然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本期“专题报道”希望进一步厘清职业本科的内涵与人才培养定位,解析其在教育生态系统中的价值与影响;走近职业本科在读生和毕业生,了解他们的现状和需求;探究职业本科如何契合社会需求,保障人才培养质量。期待在追求高质量发展的时代背景下,职业本科教育能够与普通本科教育共同承载培育新时代青年的重任。

阎光才:当下本科教育的困境与反思

灼见

阎光才,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部高等教育研究所所长、博士生导师、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中国高等教育学会高等教育学专业委员会会长、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常务理事。

成绩、绩点、竞赛、考证、保研、求职……无时无处不在的竞争,引发了当今大学生中极为流行的“内卷”。理想与现实之间的落差,也让他们对眼前的忙碌与未来的预期多了几分彷徨和迷茫。现实中的本科教育实践,有着太多的纠结和张力。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部高等教育研究所所长阎光才在其新作《理解本科教育:学科与专业、课程与教学》中带领我们反思当下本科教育的处境,探寻本科教育的内涵与合理定位。

通过评价改革助推高校分类发展

灼见

当前,我国高等教育已进入世界公认的普及化阶段,实现院校多样化发展是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基础和前提。早在十来年前,政府就提出,要引导高校走多样化办学、分类发展的道路,要求普通本科高校转向地方性和应用型。2017年,在教育部发布的《关于“十三五”时期高等学校设置工作的意见》中,第一次明确将普通高等学校分为研究型、应用型和职业技能型三大类型,并对每一种类型的培养对象、办学目标、标准、层次、职能、学科专业以及评价等作出了具体规定。此后,各地方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也陆续出台了相关政策,引导高校走分类办学、多样化和特色化发展道路,取得了一定成绩,但问题依旧突出。一是规模上贪大,表现为扩大招生规模,追求学科专业齐全。据统计,目前我国70%左右的高校学科专业覆盖六七个科类。二是层次上普遍求高,不安于现有定位,没有一所高职高专院校不想升本,也没有一所本科高校不想争上学位点,层次竞争压力大。三是职能上普遍向学术型大学看齐,看重纵向课题、论文专著的发表,忽视生产实践的需要。由此造成高校办学定位、目标与模式趋同,培养出来的专门人才规格素质单一,不适应经济社会和市场需要,也导致了教育资源的巨大浪费。

出现上述问题的原因,既有轻实践的传统落后观念,也有政策引导不力、缺乏配套措施,以及不合理的评价制度。笔者认为,要解决以上问题,须把促进高校多样化发展和分类发展,与分类评价政策统一协调起来。

王影:探索乡村教育资源利用的未来新样态

寻找“乡村大先生”

当乡村学校在逐渐萎缩、乡村教师在流失之际,她却“逆流而上”,先是由城区转到乡村教学,又主动到山区学校任教。“我曾是山里的留守儿童,在农村读书长大。时至今日,曾经待过的幼儿园、小学、初中,全都没有了。”浙江省台州市天台县石梁学校教师王影怀抱着乡村情结,积极参与学校管理和育人模式改革。她想通过持续探索实践,为学生的未来提供更多可能。

高利:首创根果艺术,为乡村学生雕出创意殿堂

寻找“乡村大先生”

2024年12月一个星期六的上午,四川省邛崃市高兴村的孩子们在家长的陪同下,参加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根果艺术”课。他们在主讲教师高利的带领下,将松果、木块、木屑等材料经过拼贴、黏合、焊接,制作成了各种不同样式的摆件。有的像盆栽,有的像小动物,也有的像正在锄地的农民。经过一堂课的动手劳作,孩子们收获了快乐,也让思维走出了教室,来到了广袤的自然中。

不仅是学生,作为指导教师的高利也乐在其中。过去15年,他将这种“根果艺术”在自己任教的邛崃市高何红军小学校不断创新、发扬,让越来越多学生在动手制作中懂得了“美”的含义,也让他们登上了创意与思维的殿堂。

空间认知:探索数学世界的“导航仪”

脑科学与教育

近日,上海儿童医学中心的“空间与数学学习困难门诊”引起了广泛关注与热烈讨论。空间认知能力在数学学习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掌握几何概念、分析统计图表、利用竖式进行运算……空间认知能力不足会严重影响学生的数学成绩,还可能影响物理、化学、地理等自然科学的学习。而“数学门诊”的出现,为学生和家长提供了一种新的解决思路。

为什么数学等理科成绩不好要去关注空间认知能力?空间认知能力可以提高吗?我们怎样判断孩子是否应该去看“空间与数学学习困难门诊”?本文从认知科学角度探讨空间认知与数学等STEM学科学习之间的联系,介绍空间认知能力的日常评估方式,并为提升空间认知能力提供可操作的方法。

……
如需了解更多,欢迎订阅《教育家》

外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