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1978年考上军校,入校后复查复试时,班级有五名战友 被淘汰!
发布时间:2025-01-22 18:45 浏览量:13
文‖原创,图来自网络。
1978年的春天,真是让我这辈子最难忘的日子之一。
那年,我收到了军校的录取通知书,当时激动得一晚上没睡着觉,眼前全是“军官”“皮鞋”“光荣”这些词。我来自农村,从小家里穷,干惯了种地的活,后来当了兵才算翻了身。
这次能考上军校,怎么说呢,就像老百姓盼了多年的甘霖一样,终于降临了。
可是高兴归高兴,刚到军校那天,我心里也不踏实。听老兵们说,入学后还要复查复试,淘汰率可不低。
我心里嘀咕:“这红本本通知书都拿到手了,怎么还可能被退回去?”
可后来才知道,这道坎儿,还真不是说过就能过的。
军校开学的第一天,我们这些新学员集合在操场上,连着站了半天,听校领导讲入学须知。
大家本以为接下来就是安心学习,可谁知道,操场上一个中年军官一句话,把我们所有人心里都掀起了波浪:“同志们,入学不是终点,复查复试才刚刚开始。没通过考核的,抱歉,只能被退回原部队!”
这话一出,操场上一片寂静。所有人都像被泼了一盆冷水,脸上的喜悦全没了。
我旁边一个老乡小声嘟囔:“复试?考都考完了,还搞这一出?”
我强忍着心里的不安,心想:“只要按规矩来,我这把老骨头应该能扛过去吧?”
可一想到自己文化课的底子,我又有些虚。
复查复试的内容一出来,我心里更加打鼓了——文化课、体能和政审,每一关都得过。文化课对我来说无疑是最棘手的。
说实话,我高中毕业那会儿,赶上特殊年代,根本没好好学过东西,后来下乡种地,更是丢了书本好几年。
这次军校考试,我完全是靠着“临阵磨枪”硬背出来的,要再考一遍,心里真没底。
复试还没正式开始,大家就已经像上了弦的闹钟,每天绷着神经。白天上课训练,晚上回宿舍还得翻书复习。
我们宿舍里有个张学员,他文化课特别好,总考第一,但他体能差,五公里越野老跑不下来。看他愁眉苦脸的样子,我忍不住笑着安慰他:“老张,要是文化课能分我一半,我的体能也借你一半,我们俩铁定都能过!”
他苦笑了一下,叹气道:“要是真能这样就好了,可惜咱得靠自己。”
体能和政审,我倒是不太担心。毕竟在部队里摸爬滚打了三年多,身体素质没话说;至于政审,那更不用说了,我入伍时档案查得比祖宗十八代还仔细,问题不大。
可文化课这块,确实让我夜里睡不踏实。
有一晚,我刚闭上眼,梦见自己考试没过,被点名退回了部队。队长当着所有人的面训了我一顿,说我丢了连队的脸。
我急得出了一身汗,猛地惊醒过来,摸摸枕头,全湿了。
那天晚上,我坐在床上发呆好久,暗暗下定决心:不管多难,不能被退回去!
复查的日子一天天临近,气氛也越来越紧张。平时宿舍里还能有几句笑话,到了那几天,所有人都低头看书,连说话都压着嗓子。
我们班的林战友,有点内向,平时话不多,这几天更是闷头不语。大家都知道,他体检时因为心率有些问题,已经被重点“盯上”了。
每次有学员被点名离开,宿舍里都会沉默很久。我们都明白,能回来的几率很小。
有时候,看着这些平时一起训练、一起吃饭的兄弟突然不见了,心里说不出的难受。
有人悄悄问:“他们还能回来吗?”
有人摇头:“估计够呛。”
复试前的最后一个晚上,我看着手里的数学书发了好久的呆。张学员拍拍我肩膀:“别想太多了,放平心态,该是你的跑不了。”
我点点头,强撑着打起精神,继续看书。可心里却止不住地想:这条路要是走不下去,我还能干什么?
复试的第一天一大早,整个宿舍都笼罩在一股莫名的紧张气氛里。平时爱开玩笑的老张这会儿一句话也没说,坐在床上发呆。
我掀开被子,装作没事人一样活动了两下:“兄弟们,别绷着了,反正就一场考试,早死早超生!”
谁知大家还是闷着头没人接话,空气像凝固了一样。
文化课复试是最先开始的。主考的韩教官走进教室,一声令下:“同志们,拿起笔,考试开始!”
我拿到卷子,扫了一眼题目,心里顿时凉了半截。这些题里有不少是电工知识的应用,而我之前根本没学扎实。
心跳一下子快了起来,手心里全是汗。
“冷静!冷静!”我在心里拼命提醒自己,硬着头皮写下了会做的题目。
可是到后面的大题时,脑袋一片空白,答案怎么也想不起来。
我偷偷瞄了眼旁边的林战友,他眉头皱得紧紧的,手中的笔停在半空中,一动不动。显然,他也陷入了同样的困境。
考试结束后,整个教室像被抽空了力气,没人说话。回到宿舍,我重重地倒在床上,心里乱成一团。
张学员倒是轻松,他文化课一直是强项,一进宿舍就安慰我们:“别太紧张,考试结果还没出来呢,说不定比你们想的好。”
我勉强点点头,可心里一点底都没有。
接下来几天,体能测试开始了。这对我来说算是“自家后院”,跑步、单杠、投掷这些项目都没问题。我以为会顺利过关,结果在五公里越野的时候出了点岔子。
我们那天在训练场集合,教官吹哨后,全队一起开跑。跑到三公里时,我的鞋带忽然松了,我心里一急,脚步没控制好,差点摔倒在地。
尽管及时稳住了身体,但速度一下子慢了下来,眼看着其他人一个个超了过去。
我咬紧牙关,使劲加速,终于在最后五百米冲刺时赶了回来。虽然成绩刚好合格,但我心里仍有些后怕:这要是再差一点,岂不是白忙活一场?
宿舍里,大家这几天一直在猜谁能过、谁会被淘汰。林战友在体检环节就出了问题,医生说他心率偏高,让他再做一次复查。
复查结果没出来之前,他整个人都像丢了魂一样,吃不下饭,睡不着觉。我看着他这样,心里也不是滋味。
几天后,结果终于来了。那天早晨,队长站在操场上,手里拿着名单,一项一项地念。
没过关的人一个个站出来,然后默默离开队伍。林战友的名字也在其中。他低着头,拎起背包朝宿舍走去,没说一句话。
我追上去想安慰他,却不知道从何说起,只能拍了拍他的肩膀。他抬起头看了我一眼,眼圈红了,但他还是勉强挤出一丝笑:“老李,好好干,别像我这样。”
这话像一块石头压在我心里,一整天都没缓过劲来。晚上回到宿舍,我看到林战友的床铺已经收拾得干干净净。
张学员坐在他床边发呆,一边叹气一边说:“这淘汰制度也太残酷了……”
我心里五味杂陈。是啊,每个被淘汰的人,背后都是一个家庭的希望。可是,这就是现实,没有情面可讲,只看成绩。
为了不走上林战友的路,我只能更加拼命地准备接下来的考核。
复试的最后一天,那是真正的生死关头,尤其是对我来说。那天早晨,天空阴沉得像压了一块大石头,空气闷得让人喘不过气。
我们一队学员被带到教室,准备进行最后一次文化课补考。这次补考成绩将直接决定谁留谁走,大家脸上的紧张写得明明白白。
我坐在教室里,手心全是汗,拿笔的手都有些发抖。卷子发下来时,我硬着头皮看了一眼第一道题,幸好是我昨晚刚复习过的内容,心里稍微踏实了一点。
我咬着牙往下做题,越往后,题目越难,尤其是电工基础的大题,几乎要把我逼疯。
“老李,冷静点!”我心里拼命给自己打气。
“就算不会,也不能空着,尽量写,争取每分每秒。”我咬着牙在草稿纸上画公式,脑袋里一片乱麻,但还是拼命把记得的知识点往卷子上堆。
教室里安静得可怕,只能听到笔尖划过试卷的沙沙声。我偶尔抬头看一眼,发现张学员写得飞快,心里更慌了。
脑子里仿佛有个声音在说:“快点,老李!别人都写完了,你还在这儿磨蹭!”
考试结束铃响时,我勉强把最后一道题写完,抬头一看,其他人有的脸色发白,有的长出一口气。我心里什么滋味都有,既庆幸能写完,又害怕自己写的全是错的。
接下来是等待成绩的时间,那是最煎熬的几个小时。所有人都坐在宿舍里,不敢多说话。有人闭着眼睛念叨:“别让我走,千万别让我走……”
我坐在床沿边上,手心攥得死紧,脑海里不断回想那些题目,越想越觉得不对劲。
下午,成绩单终于公布了。教官站在队列前,声音平静得没有一丝情绪:“以下学员复试合格,请继续留队学习……”
每念一个名字,大家都会松一口气,没念到的则紧张得屏住呼吸。我的名字被念到时,我的心一下子提到了嗓子眼,差点没站稳。
“老李,你过了!”张学员拍了拍我肩膀,露出笑容。
可我看着不远处那些被点名退校的战友,一个个低头收拾行李,心里却高兴不起来。林战友的脸又浮现在脑海中,他离开的背影像是给我敲了警钟。
这一次,我侥幸过了,可并没有胜利的喜悦,更多的是如释重负和对未来的茫然。我心里明白,这仅仅是一个阶段的结束,后面还有更多的挑战等着我。
那场复试结束后,我终于算是留了下来,但心里却没有一点轻松的感觉。坐在宿舍的床沿上,看着空出来的几张床铺,我忽然觉得很压抑。
那些离开的战友,一个个都是满怀希望来到这里,结果却只能灰头土脸地回去。他们的笑脸、说过的话,这几天不断在我脑子里回荡。
时间过得很快,后来军校的学习生活逐渐步入正轨,但复试那几天的紧张和不安,却成了我一辈子的记忆。
有时候,我会问自己,如果当初没能留在军校,我的人生会是怎样?
又会不会像那些战友一样,默默回到原来的地方,接受命运的安排?
四十多年过去了,如今想起当年,我心里只有感慨:命运的路从来不会平坦,但每一步都是选择的结果。
离开的、留下的,或许都有各自的意义吧。
已开全网维权,洗稿,搬运必究。#长篇故事##每天一个军营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