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台老相机赠送(56):百花EF-S相机,送给麻栗坡香蕉园陌生女子
发布时间:2025-01-31 12:26 浏览量:11
2024年,我选定一个题材,用100台国产老相机拍摄100个胶卷(尽量是相机不重复)。然后把相机送给有缘人(也就是进入我镜头中的人),最后形成一篇文章,包括几项内容:
1、相机介绍;2、拍摄过程;3、有缘人的情况。
我把这个题材定性为“百台老相机赠送”,接下来它会重新回归大众,或许再也不会有被拍摄的机会但会被人收藏,或许被损坏和遗弃,这是工业化产品的最终宿命,但是我会努力把它拍好,写好它的故事。
百台老相机赠送之五十六:百花EF-S小相机
生产年代:1983年。机身号:8829470,镜头号:--
一、相机介绍
这是第一款国产相机中带闪光灯的小相机。
它是南京光学仪器厂(原后勤部3304厂)在上世纪1983年左右设计生产,据说是十余个单位协作的结果,也是我国第一台内藏闪光灯相机,应该说还是有亮点的。
这种相机最初的型号是百花EF,是使用了程序快门,电子曝光的意思,后来又出了百花EF-1、EF-2型、EF-S、EF-2S、EF-3S等好几个型号。
这些型号的相机虽然多,但是差异并不大,只是不同时期的小打小闹,那是国家比较封闭,相机生产厂家观念落后,又没有见识,看不到几台国外的先进产品,搞到一台就如获至宝的仿制,所以问世后才发现,已经是落后的东西了。
百花相机就是这样情况,它在1983年投入研究,直到1987年才正式上市,已经是日暮西山了,也就没有产生大的影响,和产生大的经济效益。
这款EF-S型是有机械自拍的型号。当年售价173元,也是不低的。
这种相机使用了四片三组的38/2.8镜头,有镀膜。据说三档速度匹配不同的光圈做程序式曝光。
亮框取景器,内有光圈值显示。但整机都是塑料的,显得价值不高。
我的自藏相机
二、拍摄情况
这款相机我带到了云南,使用了200感光度柯达胶卷。
但是在使用中发现,按上电池没有反应,不仅光圈没有变化,就是闪灯也是不亮的,但快门是可以开启的,只有一档1/200秒左右。
继续把玩发现,此时光圈是最大的一档,大约F2.8,如果此时要配上1/200秒速度,估计也只能在阴天或者早晚勉强的使用了。
我又发现当它的闪光灯抬起时,即便电路有问题,但光圈此时也是变到了最小,也就是F22,那么配上1/200秒,此时也只能在阳光底下使用了,其实就是一档速度,两档光圈而已。。
我在使用时要提醒自己在早晚和较暗光线用普通模式(最大光圈),而在在中午把闪灯抬起,就用到最小光圈,因为经常忘记,最后照片大都不成功。
三、最后结局
这台相机也带到了云南的麻栗坡。最后送给了一个卖香蕉的女子。
我在云南期间,建水西门烧烤老李带我出去玩了两次,一次是去了个旧,探访老工业基地,另外就是到文山州的麻栗坡,这里有对外的通商口岸“天保口岸”,还有就是老山和烈士陵园。
我们先是去了天保口岸,发现这个口岸的规模不小,但是过关的人特别少,稀稀拉拉几个人,而到此一游的就更少了,实在没有什么可看的。
第二天我们去了老山,但是到了山顶,告知现在只有星期六对外开放,平时只对军人和退伍军人开放,没有办法了,我们就去了麻栗坡烈士陵园瞻仰一下。
其实老山和麻栗坡我在2019年环中国边境线自驾游时,已经来过了,这次算是重游了。
在往返的途中,我们在路边遇到一处简易的水果市场,这里主要是卖香蕉,还有一些当地的特产。最主要是市场上写着“上海援建”。
这些年在云南各地游走,我已经知道了上海是云南的对口援建省市,在各个领域对云南都是大力扶持,给钱、给物,甚至支援各种专业人才,没有想到,一个小小的路边市场,也是上海帮助建设的。
而这一带由于海拔低、温度高、湿度大,也特别适合水果种植,特别是香蕉,非常好吃。但是这里又是非常的偏远,虽然有不错的水果,但是由于运输和信息不畅,运不出去,也卖不上价,当地的农民虽然非常辛苦,但钱还是赚不到啊。
农民苦啊!偏远地区的农民更苦,这是我在偏远地区最深的感受。
这里卖水果的都是一些年纪大的人,有的甚至说不好普通话,这个女子看我们停车,就热情招呼我们过来看看品尝,她也是这里爱“说话”的人,我们简单问了一下,便买了不少香蕉,我把相机胶卷里的最后几张拍完,就把相机送给她了,她似乎有些奇怪,不知道该收不收,我说“拿给孩子玩吧”,在她疑惑中,我们离开了。
胶卷由沈阳孔德锋帮助冲洗,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