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跑鞋会是越野鞋进化的最终答案么?

发布时间:2024-07-29 18:40  浏览量:39

近年来,随着越野跑参与者越来越多,越野跑鞋的更新频次也逐渐加快。以HOKA ONE ONE、凯乐石、adidas TERREX等的一系列品牌也在加速自己产品线的更新。

各路大神不断刷新赛道纪录,他们脚上的全新鞋款发挥着不可小觑的作用,同时我们也会看到很多精英在赛道上穿着碳板竞速跑全程,或许在这样一个竞速的时代,向路跑鞋演化才是越野跑鞋的答案?

早年间,碳板跑鞋的风还没有刮到越野跑鞋领域,在竞速上还是以跑者自发的魔改为主,常用的做法是买一双带碳版的路跑鞋,之后送去加一个Vibram大底,这样做的好处是既有碳板跑鞋的路感、反馈、轻盈,也兼顾了Vibram大底技术的防滑与耐磨,直到今天,一些品牌也在尝试路跑贴越野底的玩法。

但是缺点也暴露出来,当时碳板跑鞋的包裹性和支撑性不像现在这般完善,因此这样魔改来的跑鞋,在跑山特别是下山时缺乏相应的保护容易崴脚。同时侧面的泡棉没有被Vibram材料包裹和覆盖,一旦碰到,也容易出现掉渣甚至是直接损坏的情况。

因此魔改跑鞋更多是在小范围内尝试,一来是购买碳板跑鞋再加一个Vibram大底成本较高;二来是确实不太实用。也是这个原因开始,很多朋友开启了越野跑鞋探索之路,即便不是V底,也采用了各个品牌当家的止滑技术,比如萨洛蒙使用的Contagrip技术等。

初期的越野跑鞋,受于技术层面限制,对比玩家们自行魔改的鞋款,优势还是以保护为主。只有少量的越野跑鞋,突出薄底、路感,用减轻重量达到竞速的要求,比如Altra的timp1.5等。

而随着运动材料的进步,当异形碳板跑鞋在路跑领域大杀四方,主流越野跑鞋款式开启了迎合路跑思维。尽管不是最早植入碳板的越野鞋款,但HOKA TECTON X初代登场时围绕X型碳板推进环节所做的文章,算是正式拉开了越野竞速鞋款与路跑鞋思维结合的序幕,此后后续各家也都迎头赶上在这个赛道发起进攻。

截止到目前,各家主打性能到越野跑鞋都有碳构件或与路跑逻辑一致的玻璃纤维构件加持,adidas TERREX推出了AGRAVIC SPEED ULTRA;HOKA TECTON X已经更新到了第三代;凯乐石也有Fuga Yao speed系列的跑鞋……可以看到,无论是最基础的抗扭还是为了增加回弹效果,碳板技术已经在越野跑鞋上得到了大量的应用。

超临界发泡技术也逐步伴随碳板应用到了越野跑鞋领域,比如大速星系列使用的LIGHTSTRIKE PRO或Nike Ultrafly的Zoom X。中底技术的改进,使得越野跑鞋的极限进一步加强。回弹、缓震、支撑等早先用来评价路跑鞋的词汇,也逐渐适用于越野跑鞋。更明快的脚感,更清晰的路感,更轻的重量……多边形战士成为各个品牌追求的目标。

日前在安吉的一场活动上,HOKA推出了带有袜套设计的TECTON X 3,前不久李安娜也穿了这双鞋在崇礼夺冠。这种设计最早在跑鞋上屡见不鲜,早先年的越野跑鞋,更多的是要额外搭配防沙套使用。现在革新后的袜套设计,某种程度上解决了沙石等细小颗粒等进入鞋内的问题,在崇礼赛场完赛后,李安娜也一直在和我们感叹脚下这双鞋实在是太好穿了。

此外在价格上,越野跑鞋的价格也急转直上,一些好的越野跑鞋,价格要来到了2000元左右的价位,这个价位和顶级的马拉松竞速鞋不相上下,甚至有过之无不及。

同时越野跑鞋的矩阵也开始逐步完善,比如HOKA、凯乐石和TERREX,都已经开始整合越野跑鞋矩阵,针对不同的使用场景、不同能力的选手、不同的距离,都有适配的鞋款与之对应,曾经把越野鞋款放在某品牌矩阵末尾彩蛋式介绍的玩法,已经不合时宜了。

相较于马拉松,越野跑还算是一个较为小众的领域,但随着近年来,参与越野跑的选手越来越多,在跑鞋设计这件事上,两种类目设计开始融合是必然趋势。

传统越野鞋款为了提升保护所带来的繁重设计对于顶级高手来说已经成为负担,精英们所需要的保护性能,更多是在鞋款的局部细节如贴胶和良好抓地。至于鞋面和中底部分,一定是简约、轻盈、推进无损耗至上的思维,这也是目前各品牌顶级越野竞速鞋款的设计愿景和第一思路。

不过大众选手在复杂山野间的适应能力,距离精英还有差别,所以这种设计模式能否保证在市场上像碳板路跑鞋一样无差别占领,还需要时间磨练。但可以确认的是,我们将在未来看到越来越多越野鞋的设计不断迫近路跑鞋,再过几年某些品牌的竞速鞋款一定是越野版/路跑版的形式铺货销售。

标签: 跑鞋 vibram 越野

外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