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惊言:中国核扩成功必胜?4年内或该考虑弃核!

发布时间:2025-03-09 18:54  浏览量:9

日期与时间:2025年03月08日,星期六

地点:美国 白宫

在2025年3月8日,美国前总统唐纳德·特朗普在白宫举行的一场记者会上,发表了关于中美核力量对比及全球无核化的惊人言论。特朗普表示,中国在核武器扩充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未来四年内或将拥有与美国同等规模的核武库,因此美国应考虑全球无核化的可能性。此言一出,立即在全球范围内引发了广泛关注和热议。

特朗普在记者会上直言不讳地指出,中国在核武器领域的发展速度超乎想象,美国必须正视这一现实。他提到,过去几年里,中国通过一系列核力量扩充举措,已经大幅提升了自身的核威慑能力。特朗普特别提到了中国的东风系列洲际导弹以及战略核潜艇等核打击力量,认为这些武器系统已经构成了对美国的有效威慑。

据斯德哥尔摩国际和平研究所2023年的数据显示,美国现有核弹头数量约为5244枚,而中国核弹头数量约为410枚。尽管在数量上美国仍占据优势,但特朗普团队在评估中美核力量对比时认为,中国在核打击精度、核武器生存能力以及核反击能力等方面已经取得了长足进步。特朗普表示,这种进步使得美国在核战争中的胜算大幅下降,甚至可能面临无法取得胜利的局面。

特朗普在记者会上还提到,美国核武库的发展近年来遇到了巨大困境。例如,美国空军的井基哨兵导弹项目和海军的哥伦比亚级核潜艇项目都遭遇了严重的开发困境和预算超支问题。这些问题导致美国核力量的更新换代进度严重滞后,甚至可能影响到美国核武库的规模维持。特朗普认为,如果继续在核武器上搞军备竞赛,美国将无法取得胜利,因此必须考虑新的战略选择。

正是在这种背景下,特朗普提出了全球无核化的倡议。他表示,核武器的威力太过疯狂,如果中美俄等大国都能实现无核化,那将是一个非常好的结果。特朗普还提到,他曾在多个场合呼吁中俄通过谈判等方式削减核开支、展开核裁军,但一直没有取得实质性进展。然而,随着中国核力量的快速发展和美国核武库更新换代的困境日益凸显,特朗普认为现在是一个推动全球无核化的绝佳时机。

特朗普的这番言论立即引发了全球范围内的广泛关注和热议。一方面,有人认为特朗普的倡议具有积极意义,有助于推动全球核裁军进程和减少核战争风险。另一方面,也有人对特朗普的言论表示质疑和批评。他们认为,特朗普在核武器问题上的立场反复无常、缺乏诚意,其提出的全球无核化倡议可能只是一场政治秀或烟雾弹。

事实上,特朗普在核武器问题上的立场确实存在不少争议和变化。例如,在2020年大选期间,他曾批评奥巴马政府签署的《新削减战略武器条约》是“最糟糕的协议”。然而,在2021年他却突然改口称“中国也应加入核裁军”。这种反复无常的立场让人对其在核武器问题上的诚意产生怀疑。

此外,特朗普提出的全球无核化倡议也面临着诸多现实障碍和困难。首先,中美俄等核大国之间的核力量对比存在巨大差异,要实现全球无核化需要各方做出巨大的利益妥协和牺牲。其次,全球核裁军进程需要长期的外交博弈和技术性的专业论证,不可能在短时期内取得实质性进展。最后,全球无核化还需要解决一系列复杂的国际政治和安全问题,如核不扩散、核恐怖主义等。

值得注意的是,尽管特朗普提出了全球无核化的倡议,但美国实际上仍在大力推进核武库的现代化和升级。根据《原子科学家公报》披露的数据,美国正以每年750亿美元的速度推进核现代化项目,未来30年预算高达1.7万亿美元。这种口号与行动的割裂不禁让人质疑特朗普在核武器问题上的真正意图和立场。

面对特朗普的言论和美国的核武库扩建计划,中国外交部明确表示,核裁军必须遵循“维护全球战略稳定”原则,美俄应率先大幅削减核武库。中国始终奉行自卫防御核战略,从未参与任何形式的核军备竞赛。中国认为,真正的无核化需要超越零和博弈的冷战思维,需要各国共同努力、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地推动国际秩序朝着更加稳定、和平的方向发展。

特朗普的言论虽然引发了广泛关注和热议,但全球无核化的道路仍然漫长而艰难。各国需要摒弃狭隘的国家利益观念,坚持以全人类福祉为重,通过理性的外交谈判和艰难的利益妥协来推动核裁军进程。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打造一个持久稳定的和平环境,消除人类面临的最大安全隐患。

在当前动荡的国际形势下,推动包括中美俄在内的多边谈判、实现全面禁令和彻底销毁核武器仍然是国际社会共同的目标。各国需要共同努力、加强合作,为最终实现全球无核化贡献力量。这不仅是对当前国际安全形势的积极回应,更是对子孙后代和全人类未来的负责任态度。

————

本新闻稿根据特朗普在白宫记者会上的言论及相关事实进行报道,旨在提供客观、准确的信息。对于任何涉及核武器和核裁军的问题,应以各国政府和国际组织的官方立场和声明为准。

外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