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说嘉兴的精严讲寺
发布时间:2025-03-10 06:14 浏览量:13
文 | 米子杂记
作者介绍:张渊学,嘉兴市新闻传媒中心(嘉兴传媒集团);曾在嘉兴市农工委、嘉兴市委办公室工作,2012年8月入职传媒集团,媒体人、自由撰稿人;早年曾在农村务农、务工,当过小学语文老师。
今天是星期六,又遇上了妇女同胞的女神节,我们一家又开启了一天的“女神之旅”。
上午,我带着我们家的二位资深美女游嘉兴的湘家荡,在品尝完春光饭店的农家菜后,又来到嘉兴的古寺--精严讲寺走一走,福到、福到。嘉兴有十大著名古寺,它们分别是觉海寺、圆通古寺、香海禅寺、血印禅寺、精严讲寺、能仁寺、太平禅寺、尖山观音寺、莲花禅寺和净慈寺,我去过其中的血印禅寺、能仁寺和尖山观音寺。
精严讲寺是我的第四站,今天我就跟大家说精严讲寺的人文故事。
精严讲寺是一座具有深厚历史底蕴和佛教文化底蕴的寺庙,是游客了解佛教文化、感受佛教氛围的绝佳去处。精严讲寺位于嘉兴市湘家荡,是嘉兴著名的讲经说法之地,历史悠久,环境清幽,非常适合信佛之人修行。
据有关资料介绍,精严讲寺,始建于东晋成帝咸康六年(西元340年),已有近1700年的历史。原赐名为“灵光”因而始称“灵光寺”古井亦为“灵光井”吴越文穆王时,更名为“灵龟寺”宋真宗大中祥符年间,御赐“精严”匾额而易名“精严讲寺”延。
精严讲寺,在唐、宋、元、明、清名扬江南,盛极一时。曾与杭州灵隐寺、宁波天童寺,并称为浙江三大丛林,为嘉兴七塔八寺之首。戒律森严,学风鼎盛,是精严讲寺的一大传统。历史上与杭州昭庆寺、苏州开元寺并称为“江南三大戒坛”曾为江南佛教文化中心之一。
现收藏保留有宋代御赐给精严讲寺“戒碟石印”一枚,弥足珍贵,堪为至宝;光绪二十年,同治光绪两代帝师、户部尚书翁同和亲书的御赐“龙藏”匾额一块。精严讲寺不仅在佛教史上享有盛誉,而且在中国近代革命史上也起到非常突出的作用。太平天国、辛亥革命光复会,都曾驻寺指挥。
中国共产党嘉兴第一个党支部也在精严讲寺成立,嘉兴行政公署也曾驻寺施政。
精严讲寺总占地88亩,规模宏大,仿隋唐建筑风格。殿宇古朴典雅,佛像庄严肃穆,青烟缭缭,梵音袅袅,清静肃穆。主要建筑包括如意门、吉祥门、极乐门、钟楼、天王殿、大雄殿、香積门、应供门等。罗汉店建于大雄殿西侧,地藏殿与普贤殿之间,建筑面积9450.4平方米。
目前,1250尊罗汉像已雕刻完成,是世界上供奉罗汉数量最多的罗汉殿(但大殿还未布置完善,125罗汉的名字全部来自于《嘉兴藏》中的记载)。其他建筑还包括普贤殿、地藏殿、木纹观音殿、藏金殿、福寿门、般若门等。
精严讲寺是《嘉兴藏》的重要传承地。《嘉兴藏》是中华大藏经诸种版本中规模最大、内容最为丰富的一部,由自明末至清初的中国几代僧人历经200年刊刻完成。寺内有两件镇寺瑰宝:一枚宋代御赐的“宋勅精研禅寺碧光戒坛之印”石章(现珍藏于嘉兴博物馆),以及一块清代御赐的“龙藏”匾额。
近年来,精严讲寺在峙宇大和尚的住持下,面貌焕然一新,大力弘扬《嘉兴藏》,坚持每天读经,每逢初一、十五为大众开堂讲经,人潮如涌,正法昌隆。行走于精严讲寺,我感受到了这座古刹的深厚底蕴。
据这里的一位信众讲,最初这座寺庙被称为灵光寺。相传在东晋咸康六年,尚书徐熙家中有一口井,夜间发出白光,因此决定将宅子捐出建寺,取名灵光寺。五代吴越国时期,因建山门时挖到了一只龟,寺庙名字改为灵龟寺。
宋真宗大中祥符年间,皇帝御赐“精严”二字,寺庙名字正式改为精严寺,并沿用至今。现在,精严讲寺有37块匾额,分别悬挂在各个殿堂和门面上,如香积门、寂乐门、福寿门、般若门、知恩殿、应供门、极乐门、藏经阁、碧光戒坛、佛法讲堂、吉祥门、如意门、木纹观音殿等。
这里有个木纹观音殿,它位于古寺的西南角,我在其它古寺中没有见到过。据《精严寺志》记载,相传宋初有一根大木头随水漂流而来,并停留在寺旁。寺僧取来准备刻观音大士像,发现这块大木的纹路与观音大士眉目面纹一致,不用雕琢俨然天成,于是建观音殿以供奉。
宋宣和年间,嘉兴大旱,百姓在观音殿祈雨,果然灵验。在精严讲寺,曾有一个神秘的舍利,它有着独特的现象:一天行道,一天入定。行道时,舍利旋转不息,而入定时,它则寂然不动。这一现象引起了广泛的关注,甚至有禅师专门为此撰写了《行道舍利记》。这段故事被详细记载在《嘉兴藏》第22箱第204函第2册的第1页。
精严讲寺的峙宇大和尚在阅藏第2740天时,也对此事表示了敬仰。
《嘉兴藏》在中国佛教史上具有重要地位。这部佛教经典不仅收录经卷最多,还包含了许多此前历部大藏经没有的中国佛教著述。其方册版式、长达300多年的刻印历史以及浓郁的地方文化特色,被尊称为明清禅宗史的“敦煌发现”。
二十世纪末,中国民间发愿筹资重辑《嘉兴藏》,后被列为国家古籍整理“十五”重大项目的抢救国宝工程。2008年,《嘉兴藏》三百年重归故里,珍藏于精严讲寺的藏经阁,成为镇寺之宝。现
在嘉兴市已成立嘉兴藏文化研究会,致力于读好《嘉兴藏》、讲好《嘉兴藏》,挖掘并弘扬其历史文化宝库,我为他们点赞。
精严寺原址位于嘉兴市区的精严寺街,是嘉兴规模最大的寺院。北至勤俭路,东至少年路,西至禾兴路,拥有几百间僧舍。寺内设有丰富的藏经阁,还有御赐的匾额,据传吴越王的舍利也藏于此寺。
弘一法师也曾在此阅藏、讲经,并建有弘一大师纪念馆。
太平天国时期,精严寺被改为太平军圣库(钱库)。1864年,清军攻入嘉兴时,圣库主管将所有钱财埋入地下。战后寺庙大部分建筑损毁,南京城破后,隐于民间的圣库主管和属下入寺为僧,法号济延。
太平军在嘉兴执政时曾在打铜街(今大年堂前)开设铸钱局,铸造了大量的天国钱币。太平军失守嘉兴后,有传言:“洪逆之富,金钱如海”。清军入城后地毯式搜城,但宝藏是否找到,史料未载。
此后,精严寺宝藏之谜在嘉兴流传。1994年,精严寺在南湖风景区内重建。几年后的2002年9月,有关部门在湘家荡择地88亩再次重建了精严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