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建明:沿父辈走过的长征路自驾纪实
发布时间:2025-03-10 17:48 浏览量:8
原创:徐建明
遵义会议纪念馆大厅
2024年10月9日 星期三 晴
上午,我正在整理以前的稿子,接到战友褚德光的电话问我在忙什么?是不是考虑一下出去散散心?接着又说长征路应该走走了吧,咱们都是75岁的人了,再不抓紧时间,你会后悔的。
自驾重走长征路是我多年的夙愿,最近一段时间,我一直在考虑,是入冬前走好呢?还是明年开春再走更稳妥?
经褚德光这么一提醒,加上今年十月正好是中央红军开始长征九十周年,现在不走,还待何时?!
我的母亲(左)、大姐和父亲
这是我家保存下来的唯一有父亲影像的照片,也是我对父亲容貌唯一的记忆。
父亲徐远银,湖北荆州市江陵(现潜江)人,1931年2月参加红军,同年7月入党,经历过长征、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1956年去世。在我隐隐约约的记忆中,那天早晨是一位叔叔到幼儿园,接我去的兰州市华林山烈士陵园。由于只有6岁,对发生的一切都懵懵懂懂,只晓得从此再也看不到父亲了。
1972年,宁夏军区干休所的领导交给我母亲一封信,说是中央军委通过兰州军区,转过来一封来自湖北潜江的信。
这是父亲解放初写给老家的一封信,是用清秀的楷书写在宣纸上的,估计父亲应该读过私塾。我看着母亲一脸茫然的样子,就问道:妈,这事你知道吗?母亲说:你爸在的时候,从来没说过老家还有亲戚。我大弟弟很快就给老家写了回信,随信还寄了几张我们的照片。不知道什么原因,在我们相互通过几次信后,对方就没下文了。
大学毕业后,我专程去湖北荆州军干所大姨家,想让大姨夫带我回一趟老家,一探究竟。大姨听到后,马上制止了我,说道:建明,不能回去,既然你爸解放初就联系了老家的亲戚,为什么他们当时不去西安找你爸?偏偏在你爸去世快二十年后才找?谁知道是怎么回事?如果出现意想不到的事情,你能妥善处理吗?我听着有道理,就没有坚持要回老家。
虽然,那次在荆州军干所叔叔伯伯那里听到不少有关父亲的事,不过总觉的缺点什么。
随着年龄的增长,特别是看了央视崔永元重走长征路的电视节目后,加重了要更多了解父亲的想法,包括走长征路的尝试。
疫情爆发前,和几个战友商量自驾游路线的时候,褚德光说:老徐,你最应该重新走一趟长征路……
我打电话给战友芮新奎,邀他在身体允许的情况下,一起重走长征路。他答应了,并希望能早点出发。
2024年10月12日 星期六 多云
离开银川,经过11个小时行程,下午七点到了陕西的山阳县,住在全国连锁店尚客优酒店,条件比较差,安排好住宿,在附近吃了晚饭。
有两个没想到,一是山阳县比我预想的好的多;二是消费如此的便宜,点了三个菜:干锅兔肉、白菜煎豆腐、爆炒猪肝。分量大的让我吃惊,猪肝和兔肉占的比例超出我的想象,味道也不错。
湖北房县诗祖尹吉甫故里
2024年10月13日 星期天 多云
今天来到湖北十堰房县,游览了西关印象景区,这里的《诗祖故里》牌坊,给我留下比较深刻的印象。
中午,品尝了房县马老五牛肉面。
然后来到襄阳,住在一家民宿,条件一般,价格便宜。
当地的饭菜真的不敢恭维。晚饭后,我们去遛弯,芮兴奎感到不太舒服,就先回宾馆休息了。
我回到宾馆后,发现芮兴奎的状况不太好,对他说,如果感觉不舒服,要及时告诉我,他如实说了。我说:那咱们明天就返回银川。他说什么都不同意,说:我自己回去,没一点问题。假如你坚持要开车返回,我宁可陪你们走一直到底。
晚上我失眠了,生怕发生意外,我怎么给兴奎嫂子交待?
湖北襄阳古城
2024年10月14日 星期一 晴转多云
早上起床,我问老芮感觉是否好点了,得到肯定的答复后,建议他在身体健康允许的情况下,一起去看看襄阳的两个景点:襄阳古城墙和古隆中。
襄阳古城保护的很好,有一位中年襄阳本地人,得知我是从银川来的,很高兴,陪我在古城墙上走了好一段,不停的向我介绍各景点的情况。他说:听口音你不是西北人?我答道:老家是湖北潜江。他说:这里离你老家很近,可以回去看看。我告诉他:父亲自从1935年随部队去西北后,就再也没有回过老家了,我就是典型的西北人。他停下脚步,疑惑地看着我说了句:“你父亲是红军?不对吧?!”我明白他是什么意思,反问道“有什么不对吗?我已经75岁了”“哦,那就没错”我俩相视而笑……
徐建明 芮新奎 褚德光
龙卧处(左下角) 草庐亭(右上角) 三顾堂(右下角)
距襄樊城13公里处的“隆中”,因“有山隆然而起”得名,又因是刘备与诸葛亮“隆中对”的提出地,使其名声大噪。从晋代开始,仰慕诸葛亮的人们就在此地修建了一些纪念诸葛亮的建筑,被称为“隆中十二景”如:三顾堂、草庐亭、草庐碑、躬耕田、武侯祠……
古隆中景区的景色十分迷人,置身于此,四周都是秀雅的山峰、清澈的流水、茂密的树林,新鲜的空气……,我只想感慨地说:诸葛亮真会找隐居的地方!
晚上,来到张家界,住的酒店条件不错,这里的饭菜我只能用“质次价高”来形容。
通过一天的观察,我感觉老芮的身体状况还是比较稳定的。晚餐后,我又一次询问了老芮,他说:连续几天的舟车劳顿,就是感觉体力不支,乘飞机返回,比乘车更好。
因为张家界,没有直飞银川的航班,只能预定第二天去西安的机票,然后,在西安转高铁返银。
芮兴奎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留念
2024年10月15日 星期二 多云转晴
早餐后,先去了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进入公园就闹了个笑话,本想乘摆渡车能省点劲,没想到坐了两站,又回到了出发地,原来所谓摆渡车只有两个站:一个是起点站,另一个是终点站,两站之间的距离约一公里。
我们还是选择了走步行道进入景点。不久发现了一群猕猴在树林里上蹿下跳的玩耍,这里的猕猴好像不追游客,比峨眉山的猴子友好多了。
坊间有“九寨沟看水,张家界看山”的说法,国家森林公园果然是名不虚传,这里的山很有特色,险峻巍峨:有的层层叠叠的堆积,呈现出冷兵器鞭的形状(金鞭崖),指向天空;有的犹如刚出土的竹笋,直立挺拔;有的则像是被利器一劈两半的山峰(劈山救母)……
山脚下,林中的小鸟清脆的叫声,伴随着山沟里的潺潺流水,呼吸着清新湿润的空气,令人心旷神怡。
褚德光夫人 褚德光 芮新奎 徐建明
中午,老芮说:我要回银川了,请大家吃个便饭。我们每人点了一个菜:腊肉炒笋片、地衣炒鸡蛋、麻辣豆腐和清炒茄子豆角,最出彩的是腊肉炒笋片,饭店自己制作的腊肉味道很正,加上新鲜笋片的鲜香,真是绝配,味道极好。
接着送老芮去了机场,一切顺利,不过老芮还是要在候机室待几个小时。在机场附近,我们远远地看到了大雾中的天门山。
中国工农红军第二方面军长征出发地纪念碑
褚德光 二方面军长征出发地纪念碑 徐建明
送走老芮,我们直接去了红二方面军长征出发地纪念碑和纪念馆所在地——桑植县刘家坪。
1986年10月,在红军长征胜利50周年之际,中国工农红军第二方面军长征出发地纪念碑建成,碑高21米,碑基座呈正方形,边长为2米,护栏35个望柱上,各立一尊龙宝墩,寓意1935年红二方面军开始长征。王震将军为纪念碑题写碑名。
整个纪念碑只有我们一行三人,办公室和展室也是空无一人。
中国工农红军第二方面军长征出发地纪念馆
中国工农红军第二方面军长征出发地纪念馆,是经中共中央办公厅批复同意兴建的项目,纪念馆占地20亩,建筑面积约2170平方米,于2016年开工,2018年11月落成,并面向社会免费开放。廖汉生同志为“中国工农红军第二方面军长征纪念馆”题写了馆名。
馆内收纳了丰富的史料,并融入了现代声、光、电等技术于一体,通过雕塑、展板、灯箱、场景等方式,再现木黄会师、建立和壮大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桑植出发长征、甘孜会师、将台堡红军三大主力军会师等重大历史事件,全面展示了中国工农红军第二方面军的丰功伟绩。
进入展馆不久,身后不远处传来解说员的声音,我以为是给团体参观者解说,便放慢速度,等待听解说。结果很意外,我看到的只有一个解说员,面对实物和展板,不紧不慢地讲解着,虽然周围只有零零散散的参观者,甚至只剩下我一个听众时,她仍然一丝不苟,认真地讲解着……
听讲解比起看展览要轻松的多,信息量也大得多,让我受益不浅。
毛主席高度评价了红二方面军长征中的表现
“二、六军团在乌蒙山打转转,不要说敌人,连我们也被你们转昏了头,硬是转出来了嘛!出贵州,过乌江,我们付出了大代价,二、六军团讨了巧,就没有吃亏。你们一万人,走过来还是一万人,没有蚀本,是个了不起的奇迹,是一个大经验,要总结,要大家学”这是毛主席亲笔高度褒奖二、六军团的展板内容。
当晚,我们在刘家坪不远的镇子过夜。
夜里接近十二点老芮发来微信,说已经到西安了。我悬着的心,终于有所好转,愿明天他能安全回家!
贺龙纪念馆景区内的贺龙桥
2024年10月16日 星期三 多云转雨
早上我们准备离开时,旅店老板问道:去过贺龙故里和贺龙纪念馆了吗?如果没去,应该去看看。贺龙纪念馆和故里离刘家坪不远。
我们去游览了贺龙纪念馆、故里和桑植烈士陵园。
贺龙元帅纪念馆
贺龙纪念馆坐落在湖南省张家界市桑植县洪家关村,是全国唯一系统展示贺龙元帅生平业绩的场所。
纪念馆共分为九大部分:桑之骄子;北伐名将;南昌起义总指挥;创建革命根据地;率部长征;威震抗日战场;征战大西北解放大西南;人民功臣;永远活在人民心中。现有馆藏文物 3148 件。
贺龙元帅故里
走过大理石铺的白龙桥,不远就是贺龙故居,这是一处整洁的小院,有栋湘西地区常见的木结构毛瓦平房,因贺龙闹革命,这个院落,曾两次被反动派损毁,只剩下槽门和一壁残墙。现在的贺龙故居是1977年省县两级政府拨款,按旧居原貌修复的,同时在院内新建了贺龙生平事迹陈列室,内有贺龙不同时期的185张照片和50多件文物。1983年,湖南省人民政府将贺龙故居列入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纪念馆和故居的看点很多,让我了解到不少以前鲜知的人和事。
湖南张家界桑植烈士陵园
桑植烈士陵园(桑植烈士纪念碑),位于张家界桑植罗家台山上。大革命期间,不到10万人的桑植,先后有2万多人参加了红军和游击队,有1万多人英勇牺牲。为纪念湘鄂边人民的伟大功绩和悼念英勇牺牲的烈士,1979年6月特建此塔,以志永念。与红军桥、贺龙桥、贺龙故居及贺龙纪念馆近在咫尺,是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这里安葬着不少著名的烈士,有周逸群、贺锦斋、贺英、王炳南等……
遵照烈士后代意愿,有896座墓就地修缮保护。还有874位无名红军烈士墓统一立碑,安放在此。
我们怀着崇敬的心情拜谒了革命先烈。
湖南凤凰古城
离开贺龙故居,经芙蓉镇,来到凤凰古城,这里的风景确实很好,美中不足的是无法接近标志性建筑——廊桥,只能远远地看。当时光线很暗,拍不到理想的照片。
游完古城,我们决定不在这里停留,去遵义,如果天黑前赶不到,就近休息。当晚住在铜仁,吃住的条件都不错。
收到老芮发的信息,说已经安全到家了,我心里沉重的石头终于落地了。
贵州铜仁市梵净山
2024年10月17日 星期四 雨转多云
昨晚下了一夜雨,后半夜雨挺大的,离开铜仁时,天还是阴沉沉的,周边的山峦被浓雾笼罩着。接近梵净山时,仍然是云遮雾罩,无法辨认山体的模样,不免有点失落。
梵净山
真没想到,途径梵净山的时候,犹如天助一般,天气突然好转。我们立刻下高速去一睹久负盛名的梵净山,风景果然像画卷一样优美,绿水青山、云雾缭绕,配上山脚下的莲花灯座,整个画面富有意境,有置身仙境的感觉。
遵义会议旧址
到遵义后,直接到遵义会议旧址和纪念馆接受教育。
在遵义会议纪念馆,最大的收获是弄明白了一个让我困惑的问题,一直以来我想知道父亲究竟是红二方面军的哪个部队的,因为父亲去世时,我只有六岁啥也不懂,母亲也从未说过此事。
在纪念馆内,见到一张地图上明确的注释,当时在湘鄂西革命根据地活动是红二军团,多年的困惑终于有了答案。
没有在遵义停留,直接赶往一渡赤水的土城,按照预定旅馆的位置,导航将我带进了一个死胡同,褚德光夫妇下车去询问旅馆的具体位置,很久才有消息,其实,旅馆离停车的地方并不太远,因为道路被堵,需要绕一大圈,店主让我们等着,他来给我们带路。旅馆条件比较差。
贵州遵义市土城夜景
2024年10月18日 星期五 多云转雨
早上,我出来遛弯,发现这是一条整洁宁静的老街,老板告诉我,如果政府允许改造,早就把旅店翻新了。我问他为什么?他说因为这是一条老街,赤水河的渡口和纪念馆就在这里,要求保持原样。
四渡赤水土城渡口纪念碑
土城四渡赤水纪念馆
土城毛主席、周恩来的住所
土城女红军街、贺子珍和邓颖超的旧居
我们浏览了土城渡口、四渡赤水纪念馆、毛主席和周总理在土城的住所和女红军街等处红色景点。
从土城渡口看赤水河水量并不太大,当地居民说,别看现在河水不大,丰水期河面可以涨到淹没岸边的廊桥。
四渡赤水纪念馆,于2007年七月建成,2009年免费开放,是国家一级博物馆,占地面积7,710平方米,建筑面积3,659平方米,张震将军为纪念馆题写馆名。
纪念馆分战史陈列和辅助陈列两部分,凸显了四渡赤水的“神”与“奇”,馆内收藏红军文物300余件。
赤水河二郎滩渡口 红军雕塑
下午一点,来到赤水河二郎滩渡口,红军第二次、第四次都是从二郎滩渡过赤水河的,这里的地势比土城渡口险要的得多。
贵州遵义娄山关战役纪念碑
赶到娄山关已经四点多了,旅游服务中心距景点还有十几公里,最后一趟摆渡车四点就发车了。有一个人说可以接送我们,收费比旅游中心低,老褚砍了价,我才发现他砍价有一套。
茂密的树林 陡峭的山势 遵义战役娄山关小尖山战斗遗址
有关资料介绍:娄山关为黔北咽喉,因地势险要,是兵家必争之地,素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说。
游走在景区森林茂密、山势陡峭的道路上,亲身感受到娄山关地形的险峻,果然名副其实。
从娄山关景区回到游客服务中心,已经到饭点了,问带我们去景点的人,哪里有饭店?回答:我是开民宿的,有吃也有住的地方。
因为是淡季,开门的民宿比较少,刚到他家又开始下雨了,房间条件不太好,餐费也比较高。我们点了清炖排骨和清炒油麦菜。实事求是的说,清炖排骨非常好吃,因为是跑山猪,真的是肉香汤鲜。
昨天离开遵义去土城的路上,我见到一大片较低山峰,在夕阳的照射下形成非常好看的画面,与毛主席诗词《忆秦娥 娄山关》中那句“苍山如海,残阳如血”的寓意很契合。
今天来娄山关又路过此处,不由让我想起那幅毛主席站在娄山关顶峰的油画,其画面很像昨天看到的情景。
夜里雨一直未停,忽大忽小,雨点打在铁皮屋顶的声音加上载重汽车的轰鸣声,吵得我睡的不踏实。
三渡赤水的茅台渡口
2024年10月19日 星期六 雨转阴
早上,我们冒雨前往三渡赤水的茅台镇。茅台镇的道路比较窄,弯弯曲曲的,不太好走。进镇不久,遇到修路阻碍了交通,加上我停车的位置不太好,当工作人员开始疏通道路的时候,就遇到一点麻烦,无法变道,老褚下车搬走了一些阻挡物,当我打开右转向灯时,和我并排那辆车的司机主动刹车,让我先过去,我很感谢这位好心的司机。
四渡赤水纪念塔(上图) 茅台渡口处的索道桥
到赤水河边,天气转阴。看见对岸有一座四棱柱,书写红色的“茅台渡口”, 在对面山顶上有一座像四个并拢的手指,垂直指向天空的建筑物,当地人告诉我,那就是四渡赤水纪念塔,周边安葬着不少牺牲的红军战士。
通过赤水河上宽敞的索道桥,站在纪念塔的山脚下,抬头仰望着四渡赤水纪念塔,内心默默地祭奠着红军烈士。
贵州毕节鸡鸣三省景区
然后,赶往位于黔、川、滇三省交界处的毕节市七星关区林口镇“鸡鸣三省”村。
“雄鸡啼叫,三省皆闻”、“一步踏三省”,是鸡鸣三省村所处的地理位置及村名的由来。1935年2月,中央红军在鸡鸣三省村召开著名的“鸡鸣三省会议”,被载入中国革命史册,而名声显赫,同时,也给当地留下了一笔弥足珍贵的红色文化资源。
鸡鸣三省纪念碑 雄鸡唱晓台
离开茅台镇不久,遇到了浓雾天气,能见度最低的时候不足二十米,我担心看不清“鸡鸣三省”纪念碑全貌。快到“鸡鸣三省”时,大雾慢慢散去。
我们如愿以偿的见到了“鸡鸣三省”的真面目。
当晚,我们住在扎西。
2024年10月20日 星期日 阴
没想到,扎西这家小宾馆还提供早点,花样还不少,有粥、牛奶、豆浆、馒头、包子、鸡蛋等。
扎西会议纪念馆正在修缮,不能参观。
在当地居民的指点下,我们先去了狮子营战斗遗址和烈士陵园。陵园内安葬着,在历时12年的对敌斗争中,牺牲在威信这块土地上,包括川南游击纵队师长曹德钦、政委徐策在内的83 名红军官兵。还有一位1984年执行战斗任务牺牲的解放军战士也安葬在这里。
扎西会议旧址(上) 国家银行旧址(下) 红军井
扎西老街到处都留有红军的痕迹:红军井、中华苏维埃政府国家银行展馆及满街的和红军相关的物品。
扎西会议旧址修缮保护的很好。
按照导航,来到距皎平渡四十多公里的皎平村时,已经下午四点多了,导航显示还要行驶一个多小时,才能到达皎平渡,估计路况不会太好。因为不知道皎平渡的情况,我心里有点犯嘀咕,山区天黑的比较早,担心到了皎平渡,如果找不到旅店,会出现不必要的麻烦。所以坚持返回刚路过的皎平村,找宾馆住宿。
我在前台问了一下皎平渡的现状,她告诉我:皎平渡还在,周边已经没什么人了。庆幸我们没有贸然去皎平渡。
2024年10月21日 星期一 多云
早上没吃早点就出发去皎平渡。临行前宾馆的保安特意叮嘱我们:去渡口是山路,弯道比较多,不太好走,开车一定注意安全。
去皎平渡的道路果然是崎岖狭窄,四十公里的路程,用了一小时二十分钟。
途中,见到一处在建的工地,停车看了一下,是《长征国家文化公园(禄劝段)红色遗址保护展示项目》,这个工程项目规模很大,一直延续到金沙江皎平渡对岸的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
巧渡金沙江纪念碑 褚德光夫妇 徐建明
景观字《金沙水拍云崖暖》(上)金沙江(下) 纪念碑背面
皎平渡也在大兴土木,当年巧渡金沙江的地方架有一座大桥,渡口已成为红军渡江遗址;桥下清澈的金沙江水静静地流淌着;对岸中武山坡上七个红色景观字《金沙水拍云崖暖》,格外醒目,从工程项目公示牌上得知:景观字项目,总投资三百一十六万元,总面积二千五百二十平方米;红军巧渡金沙江纪念碑的造型,也十分精巧。纪念碑广场的其他项目还在建设中。
下一站是四川雅安的泸定桥,导航为我们选择了最优路线,从导航图看,属于崎岖颠簸的道路。虽然我有比较充分的思想准备,但是路况的糟糕程度,远远超出我的想象,其中,有十六公里非常难走的盘山路,路面破破烂烂、凹凸不平,布满大大小小棱角分明的碎石子,随时随地都有划破轮胎的可能,还有无数个直线距离很短的发卡弯,开车用了两个多小时才安全通过。
上午的那条崎岖山路和这条真正的羊肠山路比起来,应该是小巫见大巫,老褚调侃道:幸亏方向盘结实,要不然非被你握成碎片不可。
四川雅安石棉县大渡河畔夜景
当晚,我们住在雅安的石棉县,打开房间的后窗,就能看见大渡河畔的夜景,很美!
2024年10月22日 星期二 多云间晴
红军长征翻越夹夹金山纪念馆,位于四川盆地西部边缘的宝兴县。周围的山都是绿油油的,没有雪山的痕迹。
在参观纪念馆的过程中,我咨询了一下工作人员:离夹金山还有多远?交通方便吗?答:向北还有一百多公里到夹金山垭口,当年红军就是从那里翻越夹金山的,现在开车能上去。
听到向北一百公里后,意识到我昨晚用心规划的行车路线有问题,要绕行近百公里。
飞夺泸定桥纪念碑
飞夺泸定桥纪念馆
下午二点,来到泸定桥,先去参观了飞夺泸定桥纪念馆和纪念碑。通往纪念碑的道路两边,有二十二座雕有红军头像的花岗岩小纪念碑,应该是为飞夺泸定桥二十二勇士竖立的,不知道为什么?只有一座碑上刻有名字。
纪念馆内我看到一张《中国工农红军强度大渡河勇士名录》的照片,就更想不通了,竟然有勇士名录,为什么不镌刻在勇士纪念碑上呢?
接下来我们从泸定桥东口登上铁索桥,走在桥上,感觉桥面晃晃悠悠,脑袋昏昏沉沉的,根本站不稳……,不知道当年二十二勇士是凭着什么样的意志,冒着生命危险,沿着枪林弹雨和火墙密布的铁链夺下桥头,并与对岸从安顺场赶来的部队合围占领了泸定桥。
泸定桥全景 褚德光留念
我们住的民宿正好在泸定桥边上,可以拍到泸定桥的全景。
晚上,整理当天拍的照片时,发现《勇士名录》是强渡大渡河的十八勇士,不是飞夺泸定桥的二十二勇士,不知是什么原因他们的名字并没有留传下来。
有资料记载:曾在泸定县宣传部门任职的王永模,为了寻找那些英雄,他从1966年开始,经历了四十多年的不懈努力,总共寻访到了12名英雄的名字:其中,夺桥战斗中牺牲的四位:李富仁、刘大贵、魏小三和王洪山;完成夺桥任务后存活的十八人中的八位:王海云、廖大珠、刘金山、李友林、赵长发、刘梓华、云贵川和杨田铭。
愿有关部门早日寻访到剩余十位夺桥英雄的名字,并将他们的名字镌刻在小纪念碑上。
红军翻越夹金山时通过的垭口,海拔4114米。
2024年10月23日 星期三 多云
今天先去夹金山垭口,然后去两河口。
途中遇到了一点儿麻烦,出现了堵车。下车查看,发现对面山坡有一处滑坡,老褚前去查询。因为没搞清楚到底问题是否严重,心里有一点儿不安,就想调头回去,从另一条路去两河口。
老褚回来说:不是滑坡,是坡上在施工,因为地质情况不太稳定,施工方怕出事,暂时封闭了交通。咱们耐心的等一会儿再说。
我抬头看了看山坡上,在高压电铁塔下,真有几个看着比蚂蚁大不了多少的人影在干活。
夹金山垭口山脚下,有一座巨手擎军号的雕塑,底座镌刻着“挑战极限 不胜不休”,展现了红军战士不畏艰险、勇往直前的精神。
褚德光夫妇(左) 徐建明在夹金山垭口留念
沿着盘山路行驶了三十多分钟,来到了海拔4114米的垭口,冷风嗖嗖,比泸定桥凉快了不少,已经有年轻人在吸氧了,我们两个年过古稀的老兵仍然是神采奕奕,似乎没有任何感觉。
红一、四方面军懋功会合雕像
路过小金县(原懋功,是长征红一、四方面军第一次会合的地方)达维镇时,看见路边有塑像,读了底座侧面的铭文,知道是纪念红一、四方面军懋功会合的雕像。
到两河口时,太阳已经落山了。街道上冷冷清清的,随便找了个民宿,这里的天气真冷,房间里没有取暖设施,我虽然加了件厚衣服,仍然感觉浑身被冻透。
原想洗个热水澡,赶紧睡觉,发现民宿不仅没有热水,连凉水都没有,一问店主,才知道停水了。
这一夜,我既没有脱衣服,也没有脱袜子就直接钻进被窝,还好有电褥子,总算睡觉不用挨冻了。
2024年10月24日 星期四 多云
这里没有卖早点的,两河口会议旧址的大门有铁将军把门,好像很久没有打开过。街道上空无一人,也没有开馆时间,拍了几张外景照片,便匆匆离开了两河口。
红军长征两河口会议纪念馆
通往毛尔盖的道路两边风景很好,有山有水,还能看到远处的雅克夏大雪山,特别是洛哩措的景色,犹如一幅巨大的油画,南来北往的游客来到这里,都会停下来打卡拍照留念。
远眺雅克夏雪山(上) 洛哩措(下) 褚德光夫人洛哩措留念
毛尔盖会议旧址在一个山坡上,看外表,是一座规模不大的寺院,大门外有一块刻着:《阿坝红军长征遗址 毛尔盖会议会址》的石碑。
寺院内既没有看到会议旧址,也没有见到介绍毛尔盖会议情况的展板。只在一栋比较大的建筑物正面的左下角,看见一处类似佛龛的地方,里面放置着一块不足一平方米,刻着《毛尔盖会议会址》的小石碑。我总觉的不会没有会议旧址,只是没找到而已,直到一位当地居民证实,就只有这不足一平方米地方。我惊呆了!
接着,他告诉我,对面山坡有一座独立、红黄相间的建筑物,是毛主席纪念馆,你们应该去看看。驱车来到那栋建筑,发现并不是《毛主席纪念馆》,是《毛尔盖红色文化展览馆》,仍然是铁将军把门。
毛尔盖红色文化展览馆
看看天色还早,我建议离开这里。上高德查询,离开这里的路只有一条,必须原路返回一百多公里外的黑水县。
黑水县夜景
在黑水县我们吃了今天的第一餐饭,简单而美味。这里的夜景也很好。
红军长征过红原草地塑像
2024年10月25日 星期五 晴转多云
好几天没吃早点了,真没想到能在黑水县吃到豆浆、油条。
下一个的目的地是若尔盖县。
红军长征走过的第一个草原:红原草地
1960年,国务院批准在阿坝设立红原县,周恩来总理题词“红军长征走过的大草原”;现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阿坝红军长征遗迹和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红军走过的日干乔湿地等遗迹。从路标知道,红原草原是红军长征时走过的第一个草地。
沿途有几个观景台,都是人满为患,快走出红原草地的时候,看见一个观景台,周围空无一人,便登上去拍了几张照片。
开国元勋走过的大草原:若尔盖
在若尔盖草原的边缘,高高耸立着一个蓝底白字的大路牌,书写着《开国元勋走过的大草原》很醒目。
大草原中心商业化氛围太浓,周边草地上电杆林立,转悠了一圈,竟然找不到能拍出让人基本满意照片的地方。
天高云淡、广袤萧瑟的若尔盖草原
在一个位于半山腰的观景台,我基本看到了若尔盖大草原的全貌。十月份的若尔盖草原,虽然没有了夏季、初秋那样草盛花繁的情景,但深秋的天高云淡、大草原的萧瑟之美同样吸引着人们的眼球。此时的草原逐渐转黄,别有一番风味。观景台上《黄河美景 若诗若画》大八个大字,映衬了深秋若尔盖草原的广袤萧瑟之大美。
甘肃甘南次日那红军驿站
2024年10月26日 星期六 雾 冰凌夹雪
离开若尔盖县城时,不仅雾很大,小冰凌夹雪也跟着来凑热闹,冰凌砸在玻璃上,发出噼噼啪啪的响声,雨刷发出吱吱扭扭的怪声,让人甚是无奈……
进入甘南雾散了,雪也停了,第一站是次日那毛主席旧居。
次日那毛主席旧居
七年前,我曾经来过次日那,现在,毛主席旧居只是院门前的布局有些变化,院内基本没变动。
在科研单位的帮助下,村里建了苹果种植基地,经济状况好转了很多,肉眼可见的变化,就是村里的新宅院增加了不少。正如村民所说:苹果多了,我们的钱也多了。
离开次日那,我们驶向天险腊子口。
徐建明 褚德光 腊子口战役纪念碑
腊子口战役纪念馆
腊子口附近层林尽染、满目秋色
腊子口附近的道路两边满目秋色,层林尽染,我们像穿梭在油画的长廊之中,非常养眼。
通过一个隧道,进入陇南的地界后,眼前的景色瞬间生变,道路两边山坡上的树木银装素裹,仿佛进入童话般的冰雪世界。仅仅一山之隔,景色竟然是冰火两重天。
银装素裹,分外妖娆
穿越宛若仙境、披上银装的群山,我们直接来到《哈达铺红军长征纪念馆》。
哈达铺红军长征纪念馆
几天前,老褚给我转发了一个小视频,是关于在哈达铺谁发现了那张决定中央红军长征落脚点的报纸。视频完全颠覆了我以往认知。
我想在这里得到答案。在纪念馆我先看到和小视频描述一致的答案,心想我以前的认知错了。没走多远,耿飚回忆录的描述,与视频内容大相径庭,当时就蒙了,不知道为什么在同一个展馆内,一件事有两种完全不同的答案呢?
细想,是谁发现的那张报纸,已经不重要了。重要的是毛主席从报纸上获悉,在陕北还保留着一块革命根据地的信息后,随即做出了重大决策,改变了俄界会议时打到苏联边界去、打通国际联系的战略方针,决定到陕北与刘志丹的红军会合,把红军长征的最后落脚点放在陕北,转变了中央红军的战略方向,成为长征的一个重大转折点。
天麻麻黑,到达甘肃白银市会宁县。
2024年10月27日 星期一 雾转晴
上午八点多,我们到达红军会宁会师旧址。看着会师地点入口处的门楣上,有一、二、四方面军的三面军旗,我脑海里出现一个以前从未认真思考得过的问题,红军大会师的地点,为什么会有两个地方呢?
红军会宁会师旧址
离开会宁时大雾弥漫,进入西吉后,风和日丽、晴空万里,终于又见到了十几天未见的宁夏蓝。
在银川生活了几十年,这是第一次来西吉,总体印象还是比较好的。
拐进将台堡红军会师纪念园,远处高耸的纪念碑跃入眼帘,纪念碑的造型,凸显了红军三大主力军会师的意境,在将台堡敦厚围墙的衬托下,22.8米高的纪念碑,更为巍峨挺拔。
位于将台堡内的《三军会师纪念馆》,面积虽小,但内容丰富,重点突出,简洁扼要,没有多余的用语……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将台堡会师纪念碑
西吉将台堡
三军会师纪念馆
红军长征将台堡胜利会师简介
将台堡胜利会师简介诠释了:1936年10月22日被中央确定为红一、二、四方面军胜利会师纪念日的内涵,把我心中的疑惑,解释地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自10月15日开始,我们从湖南张家界桑植县刘家坪出发,经湖南、贵州、云南、四川、甘肃和宁夏等六省区,历时十三天,行程四千余公里,今天到达宁夏西吉将台堡,这次重走长征路就此结束。
本刊独家原创 抄袭剽窃必究
作者徐建明 籍贯湖北潜江,1950年1月出生,1968年2月在银川市应征入伍,任骑兵第二师四团三连战士、陆军第二十师五十九团三营七连文书、班长。1971年3月退伍,分配到银川市民政局工作,后调入银河仪表厂,任技术科产品设计员、组织科干事、劳资科副科长。1985年4月调宁夏回族自治区党委组织部经济干部处。1990年初调宁夏自治区供销社,历任党委办公室副主任、科技营销处副处长、机关党总支书记、保卫储运处处长及监事会办公室主任等职。西安交通大学毕业,是电气工程师、经济师。多项设计课题和研究成果在自治区获奖。2010年2月退休。
原文编辑:曹益民 赵苏平 巩天宝
本文编辑:徐建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