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很难,活少钱多的乡镇教师,为什么成了必须要动的一块蛋糕
发布时间:2024-07-21 10:49 浏览量:41
我的初中同学阿娟,当年以全县中考前十的优异成绩考入了中师学校。
很幸运的是她那一届是最后包分配的一批,虽然是被分到了乡镇学校,但是相比那些低一届的,阿娟同学很知足。
1。
毕业后先在镇里的中心小学教书。
后来通过进修提升学历,又调到了镇中学教初中,本来也有机会调到县城学校的,考虑到她老公在镇里做生意,两人不想分开,加上那时候想要去县城教书还要走点关系。
阿娟不喜欢这种人情世故的操作。
没有选择去县城教书,谁知道风水轮流转,后面的乡镇教师反而成了香饽饽,不但升职称有绿色通道,每个月还有两百多块钱的乡镇教师补贴。
阿娟经常讲,其实一辈子待在小镇上,有份安稳的工作,这样的人生也挺好的。
那时候中师毕业的教师基本功都扎实,讲究“三字一话”(粉笔字、钢笔字、毛笔字、普通话)。阿娟喜欢开玩笑讲,自己是“吹拉弹唱”样样会。
哪里跟现在的年轻教师,电脑键盘确实能打的啪啪响,隔着几个办公室都能听到动静,一到写粉笔字了,就跟鸡扒样。
没眼看。
2。
生活虽然岁月静好,但也不会一直如你所愿。
有些改变是没有办法的事。
乡镇中学这些年学生流失的太严重了。
原来中心小学五六年级,每个年级八个班,现在只有两个班,全镇的村小也只剩下五所,只有一所还是完全小学。
镇中学原来还有高中部,阿娟就是因为镇中学开了高中部缺老师,才调过去的。
现在高中早就撤了,三个年级加起来才两百多名学生,初一年级60几个学生,勉强分了两个班。
但是现在全校的教职工却有50多个,平均一个老师管4个学生就够了,教学任务也很轻松,没有城里学校的各种指标,也没有城里家长的各种矫情。
事少钱多。
以前走关系调到县城去的同事,现在肠子都悔青。
3。
为什么现在的学生都往城里跑,主要原因还是乡镇学校的教学质量太差了。
按理说,学生人数少了,那不更应该出成绩吗?
但现实却是乡村教育质量越来越差。
县中的老师一听到是某某镇来的学生就摇头。中考甚至出现了县一中给了镇中10个指标,但没有一个学生的成绩达到最低控制线,只能是取全校第一名,意思一下。
是乡镇教师不会教吗?
不是!现在的乡村学校,哪怕是把所谓的专家、教授都派来,可能也无济于事。
早些年,城区民办学校(当然也包括一些公办学校)野蛮发展,向高分学生承诺免学费、免住宿费,以及高额奖学金的办法实施“掐尖招生”。
乡村学校大量优质生源流失。
师傅领进门,修行靠个人,一块朽木怎么可能雕的出精美图案来呢?
农村学校陷入了“优质生源流失——教学质量差——优质生源流失”的恶性循环。
县城已经对下面的乡镇学校产生了降维打击式的虹吸。
回不了头了!
4。
现在阿娟的苦恼。
这个暑假,县里已经下通知了,学校必须选调一半的教师进城支援已经拥挤不堪的县中。
阿娟因为属于教学成绩还算可以的,自然是出现在了选调名单上,还有几年就要退休了,去还是不去,是个问题。
不想去县城的,还有几年就要退休的教师也可以选择提前退休,有几万块钱补助。
就是提前退休的话,退休工资可能会出现断崖式的下降,这是阿娟所不愿意的,都是平凡的人,说到关乎切身利益的时候,都没有必要把自己放在多么伟大的位置上去标榜。
5。
当教师有好,也有不好的一面。
好的一面就是工作安稳,旱涝保收,不好的一面就是有需要调动的时候必须要服从,由不得自己。
现在每个地方都紧张,大家都不容易,不太可能招更多的新教师来补充县城学校教师的缺口,向乡镇挖潜是必然的选择。
进城后可能职称要降,工资要减少,要面对的事情更多。
年轻教师进城后评职称也会更难,因为同事间的竞争会更大,但财政压力减轻了啊!
“为财政减轻了压力,我光荣!”
阿娟用这样的一句话为自己的选择划上了句号。
后面是准备换一辆车,平时住学校,星期六,星期天还回镇里。
希望一切顺利吧,不容易的一代中师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