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安民政“加速度” 民生福祉“节节高”

发布时间:2025-03-19 09:48  浏览量:7

全省大型地名文化线下活动《地名天府·文化寻根》在荥经县举办

“雅慈暖心·‘雨’你同行”——“9·5”中华慈善日“益起来赶集”活动现场

□本报记者 戴富丽 雅安市民政局供图

近年来,“雅安模式”一词,成为雅安民政的典型代表。在养老、助困、慈善以及社会服务等多个与民生相关的领域,雅安民政积极探索创新,结合本地实际,走出了一条特色鲜明的发展之路。

“雅安模式” 在于老人有幸福港湾

随着人口老龄化趋势加剧,雅安民政迅速响应,全面推进养老服务“七大工程”。2024年10月,天全县城厢镇武安街上,承载着特殊使命的天全县失能老年养护院正式开启试运行。这所拥有200张床位的养护院,为生活不能自理的特困供养人员提供了一个安心的家。同年,在雅安市雨城区,占地6.19亩、建筑面积达1.48万平方米的雅安市社会福利院老年养护楼也开启了养老床位预约登记,300张床位静待老人安享晚年。

除了新建养老机构,雅安民政还着力建设了13个省级资金支持的社区养老服务综合体。这些综合体功能完备,日间照料区为老人提供贴心的生活照料,康复训练区助力老人恢复身体机能,而书法、绘画等兴趣课堂更是极大丰富了老年人的精神世界,成为他们温馨的“第二个家”。针对特殊困难老人家庭,雅安市实施了适老化改造工程,已累计为2803户家庭进行改造。同时,为1.1万名60岁以上特殊老人提供居家养老服务,不断织密织牢城乡基本养老服务网络。

为提升养老院服务质量,雅安民政连续7年开展专项行动,创新推出《“五把标尺”推动养老机构标准化建设》,从设施设备、服务质量、人员配备等多个维度规范养老机构建设。该模式已在全省推广,成为行业标杆。

“雅安模式” 在于困难群众有兜底保障

“每个人一桶油、一袋米、一袋面和汤圆粉。”今年春节前夕,雨城区“温暖过冬”专项行动火热开展。在雨城区草坝镇物资分发点,困难群众满心欢喜地领到了这些急需的过冬物资,脸上洋溢着温暖的笑容。

保障困难群众基本生活,是雅安民政工作的核心使命。五年来,雅安民政借助大数据、信息化手段,精准识别救助对象,确保应保尽保。不仅如此,全市高龄津贴、残疾人“两项”补贴、城乡低保及特困供养标准全面提高,6项民生保障指标跃居全省前列。

2019年以来,雅安民政已累计向3.85万名低保对象发放救助金80572万元,为5700余名特困人员发放基本生活费31207万元。临时救助也及时到位,3.79万人次受助,发放救助金2763万元,8100余名流浪乞讨及临时遇困人员得到妥善安置。对于孤儿和事实无人抚养儿童等,发放生活补助2464.08万元、助学金195.1万元,助力他们茁壮成长。加强残疾人福利保障,累计发放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84.61万人次共8553万元,发放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159.90万人次共10586万元。疫情期间,雅安民政迅速行动,开展社区排查112.2万人次,为特殊困难群体发放2.2万余份“爱心防疫健康包”,传递温暖与关怀。

“雅安模式” 在于社会服务有爱心温度

2024年,雨城区民政局婚姻登记处搬迁至原旅游车站(现禾雅乐尚艺术中心),为新人领证和举办婚宴提供了一站式便捷服务。

“今天有几对新人在这里办婚宴。这里领证办婚宴太方便了,婚姻登记在二楼,一楼就是宴会艺术中心,环境好。”2025年3月8日,正值星期六,禾雅乐尚艺术中心热闹不已,前来参加婚宴的市民张先生兴奋地说。

在新人婚姻服务方面,创新举措不止在雨城区。近年来,荥经、汉源、芦山成为省级婚俗改革实验县,倡导简约文明婚俗新风尚。民政部门认真办好“公民婚育一件事”,已办理4000余件,极大便利了群众。五年来,全市累计办理婚姻登记67820对,每一对新人在民政部门工作人员的见证下,携手步入婚姻的殿堂。

在殡葬服务领域,雅安民政部门致力于认真落实绿色惠民殡葬政策。五年来,为10532名逝者家庭兑付补助1754.981万元,减轻家属负担。石棉县殡葬综合改革试点成绩突出,被评为“全国殡葬综合改革试点优秀案例地区”,为全省殡葬改革提供了宝贵经验。针对殡葬领域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深入整治,成功整改61个重点问题,让殡葬服务这一行业重归规范、透明,在阳光下健康发展。

为了让服务更有力度,民政部门积极牵线搭桥,引导社会组织广泛参与。打造的雅安市社会组织孵化园,成为培育爱心组织的摇篮,带动县(区)纷纷建立孵化园(基地)。如今,全市8个县(区)均建立了自己的孵化园(基地),全市社会组织已增至1039家,备案各类社区社会组织3458家。组织举办省公益创投大赛雅安初赛、“社区微公益”公益创投大赛等活动。着力发挥全市21家3A级及以上社会组织示范带动作用。评选优秀行业协会作为发展标杆,推选优秀社区社会组织发展案例入选全省典型案例。全市社会组织向更强、更优方向发展。

“雅安模式” 在于民政治理有责任担当

聚焦基层善治,激发社会多元参与,民政服务大局作用愈发显著。

在乡镇行政区划和村级建制调整改革中,雅安民政部门凭借专业优势,深入调研、科学谋划。中里、上里合并为上里镇;撤销大兴镇,设立大兴街道;撤销紫石乡、两路乡,设立喇叭河镇……一系列调整背后,是民政部门提供的精准信息和合理建议,助力全市143个乡级政区调整为96个,1080个村级建制精简为659个。改革完成后,指导各地全面修订完善村(社区)村规民约(居民公约),规范精简村级组织挂牌,社区提能增效减负经验在全省推广。

雅安民政大力推进城乡社区治理试点建设和补短板达标工程,石棉县新棉街道、名山区蒙顶山镇德福社区等9个社区获评全省基层治理示范,成为社区治理的优秀典范。例如,在石棉县新棉街道助老餐吧通过引入社区创业青年、能人等盘活闲置资产,再用7元一餐这种低于市场价“低偿公益”的方式来反哺辖区的老年朋友,让社区养老项目具备了自我造血功能。

雅安民政深入开展“乡村著名行动”,高标准完成《雅安市标准地名词典》《雅安市行政区划图》编纂出版,为城市留下珍贵文化印记。顺利完成宝兴县人民政府和雨城区部分街道办事处驻地迁移工作,推动荥经县、蒙顶山入选全省首批地名保护名录,并成功承办《地名天府・文化寻根》荥经站线下活动。

在推动社会组织高质量发展的同时,雅安民政大力发展慈善事业。“9・5”泸定地震灾后重建期间,争取到省、市慈善资金5.15亿元,支持26个灾后重建项目,形成应急慈善“雅安模式”。积极推进社区慈善建设,在雨城区、名山区启动省级“慈善社区”试点,设立105支社区慈善基金,创新“慈善+互联网”模式,实现市县乡村四级公益慈善服务平台和社区慈善基金全覆盖。

外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