苜蓿地里歌声飞扬/邓凤霞
发布时间:2025-03-26 15:54 浏览量:6
今天有人给我拿了点苜蓿菜,那可是开春第一茬苜蓿。上午我一个人给面条里下了一把苜蓿,捞了半碗然面用热油一波,那鲜绿洁白相配,一下子食欲大增。今天可是我两个月来吃的最香的一顿饭,这顿独特的饭又把我拉回儿时的行踪。
那时我在铁炉小学六年级上学,星期六下午,秀秀告诉我们,在一个沟旁的大路边紧临沟边有一所学校,其实只是一座教室,没有院墙,教室后边有一段小坡,上了小坡有三四亩大一片平地,全部长着苜蓿。明天是星期日,那个学校的老师和山沟的学生都和咱一样不来学校,是咱偷苜蓿的好机会,我们几个兴奋了,那个地方可能叫“安口弯,或安口庙"。
星期日早饭后,我们拿着面袋,那个时候没有塑料袋,装面都是白平布做的面袋,能装五十斤面粉。当我们准备走时,母亲叫住我说,如果被人家逮住了,把袋子和笼都给人家,不要了,人回来就好。
我们从教室后边上了坡,天哪,一大片苜蓿长势正好,岭上的土质长的苜蓿都是碗大一嘟噜一嘟噜。苜蓿一乍高,是开春最好的头茬苜蓿。我们激奋的忙撅起来。我们给面袋子装了一些拿下坡去,把教室的门坎取下,把装着菜的袋子塞进去,又把门坎上好,然后提笼上坡继续撅,我手快点,己装了半袋了,上坡后我没撅菜总喜欢看山里的景色。苜蓿地北边下几个塄坎,底下就是我们来时的路,南边几十丈深的下边是一个特大的沟壑,底下还有银带似的河流,滿坡滿沟的桃杏花,正绽开那娇艳的点点红晕,看着那一弯一弯又一弯,一坡一坡又一坡,这儿一座似庙宇的房子,那儿一株古槐,加之那三五家人的村庄,猛的想起几句古诗,“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结合眼前的美景,心中甚是感慨,那古韵悠悠的绵韵味浸润心头,生出一种莫名的激动。我又转到西边,心里一下子惊悚起来,那绝命的悬崖压成层层皱褶,硬生生的挺立在沦陷的深沟之上,凹凸不平的岩壁,有的形成张牙舞爪的怪兽,有的又象一堆可爱的狗娃挤在一起,再到下的半山腰兀自斜伸出一棵小柏树,象个无助的小孩斜挂在半山腰。想象着暴风骤雨电闪雷呜它被震撼的无奈,我有点想哭,我痴痴的站在那里忘却了一切。“霞霞,你不赶紧撅菜站在那里想跳崖呀?”一位刚过门的嫂子喊我,我醒悟过来,赶紧过去撅起来。我们又一次下坡把菜装到袋子里。我的袋子已滿。她们的还差些,我们商量再整一笼到回走。剩最后一次了,心里松泛了,不知谁哼起歌儿来,我也不想撅了,站起来边唱边打拍子。
(网图)
花篮的花儿香
请我来唱一唱
唱呀一唱
来到了南泥湾
南泥湾好地方
好地呀方
好地方来
好风光
好地方来
好风光
到处是庄稼
遍地是牛羊
…………
陕北的好江南
鲜花儿开滿山
开呀滿山
学习的南泥湾
处处是江南
是江呀南
有学习来
有生產
三五九旅
是模范
咱们走向前
鲜花儿送模范
鲜花儿送…...跑!
我急喊,兀的一个黑脸大汉从坡底冲上来,正沉浸在激情中的我们,一下子乱套了,我忙喊,到北跑,她们跟我到北跑,我发现不见英花,急转过身发现英花慌乱中向西边的绝崖跑去。天哪,我急忙喊那人,别撵了,要出人命的,又喊英花,快过来,危险!英花转过身朝我跑来,被那人截住了,他在夺笼,英花不给,我喊,把笼给人家,但英花一边叫叔,手不离笼,他们撕扯着下了沟。
(网图)
我转回北边告诉她们,沒事了,因为村里人多,就笼里那么点菜,起不了风浪。我们几个从学校的门坎底下用带勾子的树干儿连同英花的菜袋子勾出来,藏到大路旁的洋槐树林里,我让她们等我,我给笼里放了半笼苜蓿准备下沟接英花,她们喊,逮一个还不行,你再给人家送上门,我说,我去了英花就把笼给人家了,因为我就是送这半笼苜蓿,连笼给人家。我不去,英花舍不得给笼,我是新笼,她看我给她就给了,我们还有这一袋苜蓿呢,划得来。我刚走了十几步,看见英花从沟底上来了,而且笼还在手里提着。我高兴的喊,回来了。英花告诉我们,村里人骂黑脸大汉,你个二杆子,娃就那么点菜,看你把娃吓成啥了。那个黑脸大汉极不情愿的把笼给英花。村里人说,我娃别害怕,快回去,你们那几个等你哩。
好个淳朴善良的山沟里人啊,真该道声,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