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刚放话“团灭”胡塞武装高层,“拖鞋军”打脸:导弹袭击美航母

发布时间:2025-03-26 18:46  浏览量:6

25 日,胡塞武装发言人叶海亚对外宣称,胡塞武装动用大量弹道导弹、巡航导弹以及无人机,对红海上的美军航母及多艘战舰发动袭击。更为震撼的是,他们还发射一枚弹道导弹和一枚高超音速导弹,直逼以色列的本 - 古里安国际机场。这一系列行动,瞬间成为全球瞩目的焦点,让现代战争史翻开了极具震撼性的新一页。

长期以来被西方轻蔑称为 “拖鞋军” 的胡塞武装,凭借着对弹道导弹、巡航导弹与无人机的巧妙运用,成功开辟了非对称战争的全新维度。

从技术层面来看,胡塞武装的导弹雨战术,充分展现了军事技术扩散所带来的权力重构。他们所拥有的 “圣城 - 3” 高超音速导弹,尽管在技术精细度上无法与大国顶尖武器相媲美,但其 6 马赫的速度已经足以突破传统反导系统的防御极限。

令人惊叹的是,在也门山区简陋的 3D 打印作坊里,巡航导弹零部件正以每周 15 套的速度源源不断地生产出来。这种独特的 “山寨工业化” 战争模式,使得非国家武装力量首次具备了战略打击能力。美海军 “福特” 号航母被迫后撤 300 海里,充分暴露出现代防御体系的致命漏洞。造价高达 130 亿美元的宙斯盾系统,在面对每小时 50 架的无人机蜂群攻击时,单发拦截成本竟高达百万美元。如此高昂的消耗,如同一个无底洞,以每天 4700 万美元的速度吞噬着美军的预算,不禁让人联想起苏联当年深陷阿富汗战场的困境,历史似乎在以一种惊人的相似性重演。

在认知领域,五角大楼曾信誓旦旦地宣称 “团灭胡塞高层”,然而仅仅 72 小时后,就被胡塞武装的导弹袭击狠狠打脸,这一事件淋漓尽致地展现了智能化时代战争的复杂性与不确定性。

美军一直引以为傲的 “算法战争” 体系,在也门部落社会错综复杂的人际网络面前,却显得力不从心,屡屡失效。胡塞武装借助加密聊天软件构建的 “数字舒拉委员会”,能够在短短 6 分钟内将决策信息精准传达至前线部队,实现了高效的指挥与响应。

而美军中央司令部竟然误将作战计划发至公开频道,这一荒唐事件更是凸显了机械化军事体系在认知战场的脆弱性。胡塞网络部队对 GPS 信号的欺骗干扰,致使美军无人机迷失方向,误降沙漠。在这个时代,当 TikTok 视频都能成为影响士气的有力武器时,战场的范畴早已从单纯的物理空间,延伸至更为复杂的意识领域,克劳塞维茨对战争的传统定义正被彻底改写。

从政治角度而言,胡塞武装将红海攻势与巴勒斯坦问题紧密绑定的叙事策略,在全球南方国家引发了强烈的集体共鸣。也门沙漠中导弹发射时升起的尾焰,在社交媒体时代迅速成为反抗霸权的标志性视觉符号。

印度洋货轮纷纷主动悬挂 “与巴勒斯坦同在” 的标语,生动地展现了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政治觉醒浪潮的汹涌澎湃。这种 “导弹外交” 有力地重塑了地区权力格局。沙特与阿曼加快了与胡塞武装的和谈步伐,阿联酋也悄然恢复与德黑兰的外交接触,卡塔尔半岛电视台关于此事件的专题报道流量更是暴涨 300%。当抵抗运动在地区事务中获得了重要的地缘政治杠杆时,华盛顿苦心经营的中东棋局正面临着系统性的崩溃危机。

外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