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3年报名参军不被批准,接兵干部坚持带我走,就此改变了人生

发布时间:2025-03-27 16:09  浏览量:7

【本故事部分情节虚构,请师友们理性阅读,切勿对号入座,感谢阅读,您的支持就是我继续创作的动力!】

"这小子也太瘦弱了吧,我们这次可是要选精兵强将!"站在我面前的参谋看了看我,又瞄了瞄我的报名表,眉头紧皱。我的心一下子沉到了谷底。

那是1973年的夏天,我刚满18岁,县里来了征兵的通知。我从小就有个军人梦,每次看到电影里英姿飒爽的解放军战士,心里就痒痒的。当兵,在我们那个小县城,可是一条改变命运的好出路。

"同志,我身体虽然瘦,但很结实的,我从小在田里干农活,力气不小!"我急切地解释着,声音却不自觉地发抖。

参谋摇摇头,拿起笔就要在我的表格上画叉。这时,旁边一直没说话的接兵干部突然开口了。

"等一下,让我看看。"他接过我的表格,仔细看了起来。"这小伙子家庭成分好,父母都是老实巴交的农民,文化程度也可以,初中毕业了。现在部队正需要有文化的同志。"

"可是他才100多斤,太瘦了。"参谋还是不同意。

接兵干部看着我的眼睛,问道:"小伙子,你为什么想当兵?"

"我...我想为国家做贡献,也想...想学点本事。"我结结巴巴地回答。说实话,我还想通过当兵这条路,离开那个穷山沟,见见外面的世界。

接兵干部沉默了一会儿,突然拍板:"行,就他了。瘦点没关系,到了部队食堂管够,保证养得壮壮的。"

参谋还想说什么,接兵干部已经决定了:"我看人很准的,这孩子有股子倔劲,会是个好兵。"

就这样,我被录取了。临走那天,全村人都来送我。妈妈红着眼睛帮我整理那点可怜的行李,爸爸塞给我十块钱,一个劲地叮嘱:"到了部队要听指挥,吃苦耐劳,别给家里丢脸。"

坐上大卡车的那一刻,我的心情既激动又忐忑。车子渐渐开远,村庄变得越来越小,最后消失在尘土飞扬的乡间小路上。那时候,我哪里知道,这一走,就是完全不同的人生。

新兵连的生活比我想象的还要艰苦。每天天不亮就被哨声叫醒,然后是紧张的早操、队列训练、战术动作...刚开始,我跟不上节奏,常常被班长点名批评。

"老马,你咋又掉队了?"我的班长老李总是这么问我,他是个黑龙江大汉,说话嗓门特别大,走路都带风。

"班长,我...我尽力了。"我气喘吁吁地回答,两条腿像灌了铅一样沉。

"尽力了?尽力了能当饭吃吗?今晚加练半小时!"老李说完,嘴角却微微上扬。

晚上休息前,宿舍里都是战友们的笑声和汗臭味。我们挤在一起洗脚、聊天,互相取笑对方的窘态。小赵是我的铺位旁边的山东小伙,每次洗脚都要唱两句山东快书,逗得大家哈哈大笑。

"老马,今天的大锅菜咋样?比你家的好吃不?"小赵一边搓着脚丫子一边问我。

"那能一样嘛,我妈做的可是世界第一!"我翻了个白眼,心里却想着食堂那大勺大勺的肉,比家里吃得好多了。

"嘿,还怀念妈妈的饭菜呢?才来几天就想家了?"旁边的大胖听见了,立马起哄。大胖是河南人,爱吃爱睡,但训练起来特别拼。

"谁...谁想家了,我只是说实话而已。"我不好意思地辩解着,耳朵却红了。

那段时间,我每天晚上都要偷偷练俯卧撑和蛙跳,手掌都磨出了血泡。宿舍里的老王经常笑我:"老马,你这是何必呢?咱又不是特种兵。"

"我不想当拖后腿的那个。"我咬着牙说。

老王是个上海知青,比我大两岁,懂的东西特别多,还带了一台收音机,是我们宿舍的"百事通"。"行,那我陪你练。"他居然主动提出和我一起加练。

就这样,在班长的严厉要求和战友们的帮助下,我慢慢适应了军营生活。身体也壮实了不少,那一年的大白菜炖肉和萝卜炖排骨,让我长了整整十斤肉。

记得第一次站岗,我紧张得手心直冒汗。虽然只是在营区大门口,但我感觉自己肩上扛的不是一支枪,而是一座山。

"站直了!挺胸抬头!眼睛看前方!"老兵小张在交接班时小声提醒我,"别东张西望,也别跟过往的人闲聊,记住口令就行。"

那天晚上特别冷,北风呼呼地刮,吹得我直打哆嗦。两个小时的岗,感觉比两天还长。我不停地在原地踏步,生怕自己冻僵了。

"听说你第一次站岗表现不错啊,"第二天班长老李拍着我的肩膀说,"不容易,很多新兵第一次站岗都会出状况,有的睡着了,有的擅离职守去厕所,有的甚至把口令给忘了。"

"我哪敢啊,"我不好意思地挠挠头,"就是有点冷,差点冻成冰棍。"

"哈哈,这才哪到哪,等冬天零下二十多度,你就知道什么叫冷了!"老李哈哈大笑。

部队的生活虽然辛苦,但也有很多乐趣。每个星期六晚上,连队都会组织看电影,那可是一周中最开心的时刻。大家早早地吃完晚饭,抢占最好的位置。电影一般都是《地道战》《地雷战》这样的战斗片,但偶尔也会有《牧马人》《小花》这样的故事片,那可是最受欢迎的,战友们都争先恐后地去看。

记得有次放映《小花》,我们几个战友挤在一起,看到感人处,连平时最硬汉的老张都偷偷抹眼泪。电影散场后,宿舍里的话题就全是电影情节,大家争论不休,好几天都没停。

入伍半年后,终于到了第一次休假的日子。拿到假条的那一刻,我激动得晚上都睡不着觉。临行前,战友们都让我带家乡特产回来。

"老马,你们那的辣椒酱够劲不?带点回来呗!"大胖搓着手说。

"老马,帮我捎封信回去,交给我姑妈。"老王递给我一封信,原来他的姑妈就住在我们县城。

回到家的那几天,我感觉像在做梦。妈妈天天变着花样给我做好吃的,邻居们轮番来家里看我,问这问那。我穿着军装在村里走一圈,就像个英雄似的,小孩子都跟在后面喊"叔叔好"。

假期结束得特别快,转眼就要回部队了。临走那天,妈妈塞给我一大包自制的辣椒酱和腊肉,沉甸甸的,都快把我的背包撑破了。

"儿啊,在部队好好干,争取入党,当干部!"爸爸送我到村口,拍着我的肩膀说。

回到部队后,我带回的辣椒酱和腊肉成了宿舍里的宝贝,战友们围着开"小灶",香味飘得到处都是。指导员路过闻到香味,装作严肃地走进来:"同志们,搞什么呢?不知道部队不允许私自炊食吗?"

我们吓得赶紧站起来,支支吾吾地解释。指导员看了看我们忐忑的样子,突然笑了:"行了,我开玩笑的。老马家的辣椒酱这么香,分我一点尝尝。"

那年冬天特别冷,北方的寒风像刀子一样刮在脸上。早操时,我们哈出的白气在空中凝结成霜,落在眉毛上、帽子上。冻得手脚发麻,但没人敢偷懒。

我们住的平房没有暖气,晚上盖着厚厚的军被,还是冷得直打哆嗦。大家都想出各种办法取暖,有的把报纸塞进衣服里,有的用热水袋,还有的干脆多穿几条裤子睡觉。

"老马,快过年了,你有啥打算?"一天晚上,老王问我。

"能有啥打算,在部队过呗,还能飞回家啊?"我苦笑着说。那时候能休假的都是老兵或者家里有特殊情况的。

"别灰心,咱不是有春节联欢会嘛,到时候你可以上台表演个节目。"大胖在旁边插嘴。

"我?表演啥?"我瞪大眼睛,"我可啥都不会。"

"装样子谁不会啊,到时候咱几个一起上,凑个节目。"大胖信心满满。

果然,春节联欢会上,我们宿舍全体出动,表演了一个自编的小品《新兵的一天》,把连队上下的笑点都戳中了,笑声不断。我们还得了个"最佳创意奖",奖品是一盒饼干,被我们分着吃了。

新兵连结束后,我被分到了通信连。因为我读过初中,认字多,被分配去学无线电报。那可是个技术活,每天要学习摩尔斯电码,手指在电键上敲得生疼,还要背各种通信规程。

刚开始真是难,我半夜起来偷偷练习,用手指在桌子上敲代码,连做梦都在发报。老班长看我刻苦,经常留下来教我窍门。

"老马,发报不光是速度,准确才是关键。一个符号错了,可能整个命令就变了。"老班长是个五年兵,技术特别过硬。

经过几个月的刻苦训练,我的发报速度和准确率都有了很大提高。在一次连队技能比武中,我竟然获得了第三名,连我自己都不敢相信。

"好样的,马老弟!"连长亲自给我颁奖,奖品是一个笔记本和一支英雄钢笔。

"谢谢连长!"我激动得手都有点抖,这可是我人生中第一次获奖。

入伍第二年,我被评为优秀士兵,还光荣地入了党。在政治教导员的推荐下,我有机会参加军区举办的无线电技术培训班,那可是个难得的学习机会。

培训班上,我认识了来自各个部队的同志,开阔了眼界,学到了很多新知识。培训结束后,我被任命为班里的技术骨干,负责培训新战士。

"老马现在可是香饽饽了,看把人家厉害的。"战友们开玩笑地说,我只是不好意思地笑笑。

1975年秋天,部队进行调整,我被调到了师部通信科,工作环境和条件都好了很多。但说实话,我还挺想念原来连队的战友们的。

师部的生活比连队要规范得多,但也少了些烟火气。好在这里也有一些志同道合的战友,大家很快熟悉起来。

在师部的日子,我有了更多学习的机会。业余时间,我借阅了不少书籍,从通信技术到文学作品,甚至还自学了一些英语。那时候,能有本《新概念英语》可是稀罕物,我和几个战友轮着看,生怕弄坏了。

1976年的那个冬天,我收到了家里的信,说村里正在招工,如果我想提前退伍的话,可以回去上班。我拿着信思考了很久,但最终还是决定留在部队。

"你小子可真有出息,"当年那个接兵干部,现在已经是团里的领导了,偶然遇到我时说,"还记得当年征兵我非要带你走吗?看看,我没看错人吧?"

"首长,都是您栽培得好。"我感激地说。

"别,咱们之间不说这个。你有今天,靠的是自己的努力。"他拍拍我的肩膀,"对了,我听说师里要组织一批同志去军校深造,你有兴趣吗?"

我一下子愣住了,军校?那可是我想都不敢想的事情。

"我...我能行吗?"我有些不自信地问。

"怎么不行?你文化基础好,工作表现也突出,完全符合条件。"他鼓励我,"别忘了,当年那个瘦弱的小伙子都能成长为今天的你,还有什么不可能的?"

就这样,在领导的推荐下,我参加了军校的选拔考试。虽然竞争激烈,但我最终还是被录取了。

1977年春天,我背着行囊,踏上了去军校的火车。车窗外,春天的田野一片生机,我的心中也充满了希望。

回想这几年的军旅生活,我从一个怯懦的农村少年,成长为一名有一技之长的军人。如果当年那位接兵干部没有坚持带我走,如果我没有咬牙坚持下来,我的人生轨迹可能完全不同。

军营生活教会了我很多:坚韧、自律、团队合作、责任感...这些品质,不仅帮助我在部队立足,也将伴随我未来的人生道路。

"嘿,想什么呢,这么出神?"邻座的战友打断了我的思绪。

"没什么,就是想想过去的日子。"我笑着回答,转头看向窗外飞逝的风景。

火车慢慢驶入远方,我的军旅生涯翻开了新的一页。而那位坚持带我走的接兵干部,那段艰苦又充实的新兵时光,那些一起并肩作战的战友们,永远铭刻在我的记忆中,成为我生命中最宝贵的财富。

师友们,这个故事最打动你的地方在哪里?

欢迎评论区留言讨论。

外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