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青之声工作室》涿州职教中心系列报道之(8)
发布时间:2025-03-29 04:44 浏览量:9
《三青之声工作室》
(为百姓发声 为凡人立传)
涿州职教中心系列报道(8)
涿州职教是一本厚厚的书
——参观学习职教中心感悟点滴
李振寅
大开眼界,感悟颇多
2023年4月22日,是个星期六,按照事先商定好的安排,我们写作团一行21人,在团长张三清的带领下早早来到位于范阳东路的涿州职教中心。
这是我近十年来首次迈进这所名校的大门。雨后的校园,空气清新,令人陶醉;放眼望去,红旗迎风招展,花木郁郁葱葱,校园中心的教学主楼巍然耸立,尤其是楼顶上的“为党育人、为国育才”8个大字熠熠生辉,更彰显出这所名校的一派勃勃生机。
上午八点半,校长张剑锋已准时来到会议室,热情地欢迎每一位团员的到来。
上午九时,座谈会正式开始。首先双方相互介绍了与会人员:职教中心阵容强大,除了三位正副校长外,还有中层各专业管理机构的一把手;三青写作团今天阵仗也不算小,首次超过20名精兵强将来到学校,看来,写作团也想要在职教中心秣马厉兵写出点名堂来。
座谈会首项议程是由张剑锋校长作全面介绍,他从建校以来一直谈到学校未来五年规划的发展历程;他由学校最初的简单专业设置到超前专业的提前预留;他由学校建校最初的不足千人到今天的六千多名师生的发展轨迹;他由原来默默无闻的教职讲到现在的誉满天下;他由原来涿职求人入学到现在的选择性挑选生源等诸多变化,向我们展示了职教中心30年来所走过的充满荆棘的坎坷之路,挑战之路,创业之路,艰难之路,荣誉之路,胜利之路。
张校长的报告,理所当然地受到了写作团全体团员的热烈掌声;这掌声似乎不仅仅是出于礼貌的致意,而且是写作团员们从掌舵人稳重而从容不迫的讲演中,看到了学校从前的脚步和对待诸多荣誉的淡定和从容;与此同时,更看到了未来学校坚定而自信的前进步伐和发展远景。
张校长报告之后,分别有闫、董两位副校长,以及八个专业的管理部门(相当于大学的系)的负责人详细地讲解了各个专业的发展史、设置及教学现状。同样,他们的讲解和发言均得到了写作团全体团员们的热烈欢迎和掌声;当然,这掌声既是对诸位精彩演讲的酬谢;也是对那些曾经立下汗马功劳将士们的认可和鼓励。
我作为一名近十多年来第一次走进职教中心的退休老同志,虽然对教学管理的专业知识知之甚少,完全称得上是一个“纯外行”,但听了校长及中层主管领导的介绍,还是感到了十分的震撼。这震撼之一就是,职教中心30年来由几乎是白手起家发展到今天拥有8个管理大系,17个专业的涿州保定河北第一职校;这震撼之二,就是学校由原来200多万的家底,扩展到今天的上亿的固定资产;这震撼之三,就是由原来无人问津的小职教,到今天拥有两顶国字头桂冠闻名全国的名校。
座谈会后,在张校长的引领下,我们又走马观花地参观了近在咫尺的几个专业的基地和实习车间。因是假期,我们虽未看到学生们如何操作如何实习,但我们从那一台台价值不菲的数控车床、那一排排整齐先进的仪器、仪表等现代化的教学设备上,已经看到了学校投入的巨额资金的转化成果,已经看到了学校为学生们学到最新最有用的知识所花费的心血及良苦用心。
窥一斑而知全豹。职教中心殊荣多多,实至名归,名不虚传!
在回来的路上以至数天的茶余饭后,我一直在思考思索,如果要我谈感想谈感受,这次职教之行最深的感悟是什么呢?换言之,是参观学习了职教中心,我最大的收获是什么呢?
对此,我会毫不犹豫地回答:
大开眼界,感悟颇深;任重道远,前景无限。
漫道创业千般苦
我们从张剑锋校长的介绍中,真正得知了职教中心的发展史,那是在20世纪90年代初期,政府为了统一规划职业教育,将原来的职中和烹饪学校统一为“涿州职教中心”,并任命了张昆明为新成立的学校校长,同时将开发区300余亩土地划归了学校。
这是一片坐坐实实的庄稼地。当然了,那时的土地还不值钱,如果当真知道后来发生的事;也许,当初的张昆明也就不会望而生畏了。历史就是历史,后悔药是吃不得的。反过来我们今天说,当年的决策者和主事的张昆明是立了大功的,他们无形中为职教中心增加了数百万资产,也许正是这一高瞻远瞩的决定,为日后职教中心的腾飞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古人云: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九层楼台始于累土。
有天大本事的张昆明还是要面对现实从零开始。
涿州职教的“零”首先是从基建开始的。
从20世纪90年代后期开始到2000年前后,张昆明用了不到十年的功夫,平地起高楼,一座现代化的职教中心拔地而起;教学楼、学生宿舍楼、操场、训练基地、实验楼等10多万平方米的建筑相继完成。此时的职教已初具规模,一个配套设施基本完备的涿州新职教就这样巍然伫立在了涿州开发区。
与此同时,学校边建边施工边教学两不耽误,招生教学工作也开展得红红火火,涿州职教的名声也逐渐显赫起来。这真是事在人为,戏在人唱。启用了一个干将,成就了涿州职教,火了涿州职教一片天。
张昆明是靠着什么将涿州职教做起来的呢?
据说,当时建校政府只给了200万元贷款。那么,已初具规模的学校建设造价应该是多少呢?粗略估算,按照当时的市场价约计5000万元以上。那么,这么大的缺口他是如何解决的呢?
据我所知,张昆明采取了一是垫资施工滚动支付的方法;再是采取将学校实验楼由承建者命名的方法。这样,学校利用每年招生收益滚动付债分期支付的办法,硬是以小搏大四两拨千斤,解决了当务之急。
这正是张昆明的聪明之处过人之处。他之所以能够做到这样,我想至少应有如下几个方面的因素:
其一,张昆明是个有责任有担当有作为的人;
其二,张昆明是个胆大心细有谋略有思路的人;
其三,张昆明团结使用了一大帮得力干事的人;
其四,张昆明遇到了开明的婆婆,如时任市教委主要负责人的何龙祥等等。
当然,张昆明同志所经历的16年创业之路,不会是像我说的那么简单,那么轻松,那么从容不迫,其中的甜酸苦辣咸也许是厚厚的一本书。
对于职教中心前期的艰苦创业尤其是校园的基本建设,我既是参与者又是见证者之一。
从20世纪的1996年起,也就是学校大规模的基建初期,我们华都公司由于专业的特长,参与了学校集中采暖锅炉房的设备(锅炉)及外网的设计安装工程。当时张校长的协议条件就是前期垫资施工,工程交付使用后,每年陆续付款10%到20%,对此,我们是同意并积极支持的。虽然,我公司也在起步之中,在经济十分困难的情况下,多方筹集资金,为学校垫付资金数十万元,保证了学校按时供暖,使其成为教育上为数不多的几家能够达到集中供暖的学校。
在1996年到2000年前后,我几乎每年到学校不下十多次,有时是因为资金问题,有时是与校方联合检查工程质量,多数情况下,张昆明校长都热情地接待我,我们为工程推心置腹地交换意见。张校长原则性很强,尽管在资金使用上经常出现捉襟见肘的现象,但他绝不会降低标准,马虎凑合,而且是坚持一丝不苟,精益求精,讲求效益,精打细算,做到少花钱多办事。
君子之交淡如水。我们与张昆明校长在工程上合作多年,但他没有一次吃过请,受过贿;我们虽然是老同学,但在工程结算上,他总是一压再压,一拖再拖。当然,我也充分理解他的处境,能够多支援学校一点就多支援一点,很多项外工程,例如外网的工程设计费等等,我们都无偿做了贡献。
仗剑听风唱新歌
2011年,老校长张昆明光荣退休,由时任副校长的张剑锋接任一把手。12年来,剑锋校长集思广益运筹帷幄;既坚守红旗又不断地与时俱进与市场同步,在职教风云变幻不定竞争激烈的大势中,勇于创新大胆实践再将涿州职教推向了一个新高峰,创出了新水平;屡屡获得上级的嘉许,切切得到了社会的认可,使涿州职教这张靓丽的名片熠熠生辉光彩照人。
12年来,剑锋校长在职教的道路上是如何搏风击雨砥砺前行,他又为涿州职教的发展做出了哪些贡献呢?笔者通过听报告,现场参观,查阅资料,简单概括出了如下两点:
坚守住了老职教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捍卫住了涿州职教的红旗和领先的地位。
常言道,“创业难,守业更难。”众所周知,2011年剑锋校长所接手的涿州职教那是功成名就如日中天红得不得了的呀。这样的摊子,如若是常人,有可能会有一个断档期,或者说是一个适应期。然而,早在此前就一直担任老校长副手的剑锋校长,与其说是接手接班,倒不如说是顺手传棒更为恰当,因为他几乎是全程参与了张昆明校长所有的大政方针的制定和实施,老职教的经验和成就,在他是了然于胸把握在手,为此,我们也不能说没有任何过渡,但这个过渡几乎称得上是无缝衔接平顺接手。
因此,我们由涿职也可以想到这样一个问题,领导班子尤其是教育上的领导班子,最好以涿职为样板,由原来的副手平稳过渡。如此这般,于公于私,好处多多。
第二,与时俱进,与时代同步,提出并制定了涿州职教一系列新思维新理念新举措,让涿州职教迈上新台阶更上一层楼。
2011年,剑锋校长荣任了学校一把手。如何将涿州职教再上新台阶?如何将“全国名校”进行到底?这是剑锋校长精心思考苦心设计的首要问题。恰在此时,党的十八大刚刚召开,党中央提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中国现代化的新目标,这就为新时期的职业教育提出了更高目标。
10多年来,剑锋校长马不停蹄,学文件,访企业,搞调研,调方向,定政策,提出和制定了一系列既符合国家发展方向,又适合学校职业教学发展的新举措。由于,方向明,路子对,措施新,适应了日新月异的市场需求和社会需求,从而极大地推动了涿职在新的形势下,既有条不紊又以超前的速度发展和前进,继续在全国和省市处于领先地位。
张剑锋校长的新举措都有哪些内容呢?
据我掌握的不完全的信息和资料,可简单地归纳出如下几点:
一是针对新时期职教学生特点的“四有”标准
这四有时:有自信,有目标,有规划,有行动。
这个“四有”很不简单,说它不简单,是因为,它既包括了对学生“德智”的要求,也包括了对学校领导的要求;对学生的要求是培养目标,对学校领导的要求是检查落实。
二是随时调整专业,实施“授渔计划”,始终保持与社会需要同步或领先
这是职教与普通中等教育差异不同的地方。普通教育的学科设置也许是几十年一贯制,而职业教育如果信守陈规,也许最终成了无源之水,结果只能是死路一条。
涿州职教所以是职教名校,名就名在了它的先人一预快人一步。据不完全统计,剑锋校长主政以来已陆续将原来35个小专业调整升级为17个大专业,并建立了8个相应的专业管理部,在校就读的学生也由原来的不足2000人增加到现在的6000余人,这在其他同类学校也许是绝无仅有的。此举,大受社会的欢迎,大受市场的欢迎,大受学生及家长的欢迎。
三是实施可变换专业学习
从座谈会中我们得知,近年来,学校还改变了过去那种一个专业定终身的做法,对某一个专业的学生可实施专业的转换。也就是说,如果某个学生在学习中对所学专业不感兴趣或有意换成新的专业,学校也是同意的,这就在较大范围内适应了学生的专长和兴趣。这样做,一方面满足了学生对专业学习的兴趣,同时,又为学生将来就业打下了基础。
四是学生实行延迟毕业
从座谈中我们得知,学校对学生的毕业也采取了“延迟毕业”的举措,改变了过去毕业一刀切的做法,即每年保留3%左右的毕业率。也就是国外讲的所谓“宽进严出”。这样做的好处在于,让每一个学生懂得职中不是混日子混毕业证的地方,要想达到毕业水平,必须扎扎实实,玩不得半点虚假。
涿州职教是一本厚厚的书
一天的座谈和走马观花式的参观,我们虽然对涿州职教有了新的了解新的认识,但数个小时的直观感觉和印象还是相当的肤浅,不过是皮毛而已。
客观地说,30年职教中心所走过的路,所爬过的山,所蹚过的河,所经历的甜酸苦辣,莫要说,数个小时,就是三天甚至一个月,也未必了解得清清楚楚。因为,职教中心的底蕴太深了,故事太多了;说他是一本厚厚的书,一点也不为过。
涿州职教,是一本书,是一本艰苦创业的书;
涿州职教,是一本书,是一本为涿州赢得亮丽名片的书;
涿州职教,是一本书,是一本紧跟时代为市场输出合格人才的书;
涿州职教,是一本书,是一本在荣誉面前不骄不躁续写华章勇攀高峰的书;
涿州职教,是一本书,是一本谱写传奇故事的书;
涿州职教,是一本书,是一本有品位有底蕴的大书。
美味佳肴,是慢慢咀嚼出来的;好茶的味道,是细细拼出来的;好书的味道,是静心读出来的;涿州职教中心的这本书,一定是要慢慢地品,细细地读,才能真正读出个中味道来的。
任重道远 前途无限
涿州职教中心已经走过了30年。
30年弹指一挥间。
我们常说,三十而立,今天的职教中心,恰逢青壮年的兴盛时期,也正是他的黄金时期。
未来的30年,恰是中国的强盛期,这千载难逢的盛世,既给我们提供了大有作为的战场,又为我们擘画了壮丽的篇章。
面对今天涿州职教如此强大的英雄团队,面对6000余名能征善战的勇士,面对拥有亿万新式设备的强大支撑,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
涿州职教的明天一定会更好!
赞涿职校长
(一)
杏坛豪杰张昆明,
华夏职教敢称雄。
漫道创业千般苦,
金石为开见精诚。
长江水浪连天涌,
一届新人承盛名。
仗剑听风有新曲,
剑指珠穆朗玛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