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李家的榆树被村长要求砍掉 20年后村民们排长队来他家 这救命的啊
发布时间:2025-04-07 13:59 浏览量:19
我是赵明,现在在我们黄沙村开了个小卖部,整天坐在店里,村里的大事小事都看得明明白白。这不,今天早上我又见证了一场奇景:村民排着长队到老李家去,那阵势,像极了城里超市搞促销。
“赵老板,给我来两瓶二锅头,大的。”刚出摊就来了个客人,是李家对门的王大爷。
“王大爷这是要请客?”我一边找零钱一边打量着他。
“可不是!”王大爷接过酒,眯着眼笑得跟弥勒佛似的,“我媳妇那个咳,可算是有救了!都是老李家那棵榆树的功劳啊!”
说起老李家的榆树,那可真是咱们村的一段公案了。
那是二十年前的事了。老李家门前有棵榆树,那树怕是有七八十年的树龄,枝繁叶茂,光树干就要两个成年人才能合抱得过来。每到夏天,树荫能遮住半条村道,乘凉的人从早坐到晚。老李最喜欢搬个竹椅坐在树下,一边纳鞋底一边听收音机里的评书。
那一年,村里来了个新村长,姓张,城里人,听说是下派锻炼的。张村长一来就提出要”改变村容村貌”,第一件事就是要把村里碍道的树都砍了,说是为了修宽路,方便大家出行。
当时我还在县城跑运输,这事是我爹告诉我的。老李当时就不同意,说这树跟他爷爷那辈就在了,好几代人在这树下纳凉,树上还有他小时候刻的名字,砍了这树就像砍了他的根似的。
张村长二话不说,直接带人来砍。
那天,整个村子都沸腾了。老李一个六十多岁的老头子,抱着树干就不撒手,脸涨得通红,嘴里喊着:“你们砍树,先从我身上砍过去!”
老李媳妇也来了,拉着要砍树的人衣袖,嘴里念叨着:“这树活了几十年了,它也有命啊!”
张村长哪管这些,一摆手:“都别磨蹭,按计划办事!”
就在工人要动手的关键时刻,老李突然说了句话,让所有人都愣住了。他说:“这不是普通的榆树,这是药树!”
“药树?”张村长皱了皱眉。
老李解释说,他爷爷是个老中医,当年在山里找到这棵小榆树苗,发现它跟普通榆树不一样,树叶熬水能治病,是珍贵的药材。他爷爷把树苗带回来,种在自家门前,一来能救治乡亲们,二来也好就近取用。
张村长显然不信这套,嗤笑一声:“老李,你少在这胡说八道,榆树叶子能当药?那我还说榆钱能当钱花呢!明天把树砍了,不然我叫人来帮你砍!”
第二天,村里人都来看热闹,却发现老李早早地起来,自己砍了自己家的榆树。
那一幕,现在想起来还叫人心疼。老李砍完最后一斧子,摸了摸树干,眼泪就掉下来了。他把树叶一片片地收集起来,树枝树干也都整整齐齐地堆好,像是在料理一个故人。
“赵叔,”老李见我爹来了,声音沙哑地说,“他们不懂,但这树真的是药树。我们李家几代人用它救了多少人啊……”
我爹也不知道怎么劝,只能叹气。
不过让所有人都意外的是,老李砍了树,但保留了树根。他还在树根周围围了个小栅栏,每天早晚浇水。张村长本想叫人把树根也刨了,但老李说:“树根不碍路,就留着做个纪念吧。”
张村长一想,也是,就没再为难他。
谁知道第二年春天,那树根居然抽出了新芽!老李高兴得像个孩子,天天守着那些嫩芽。三年后,那棵榆树又长起来了,虽然没有原来的粗壮,但也有了些许树荫。
“看看,看看!”老李指着树苗,得意地对路过的村民说,“好东西是毁不掉的!”
那时候我刚回村开小卖部,常看到老李摘树叶晒干,放在纸盒子里收着。村里有人笑话他:“老李,你那点子树叶,连个鸟窝都搭不成,你收着干啥?”
老李也不恼,总是笑呵呵地说:“总有用得着的时候。”
就这样,时间一年年过去,老李的榆树又长成了当年的模样。张村长早就调走了,新修的路也确实给村民带来了便利,大家渐渐就把砍树的事给忘了。
转折发生在去年。
王大爷的媳妇,就是刚才买酒的那位王大爷的媳妇,得了一种怪病。先是咳嗽不止,后来连药都压不住,整宿整宿地咳,脸都咳紫了。县医院查不出啥病因,最后只能开点止咳的药,说是慢慢调理。
那段时间,王大爷媳妇的咳声几乎传遍了半个村子。睡不好觉的王大爷都瘦了一圈,眼窝深陷,脸色发青,像是被抽走了半条命。
有一天早上,我正开门,就看到老李拿着一个塑料袋往王大爷家去。
“李叔,这么早去串门?”我随口问道。
老李神神秘秘地说:“给王家媳妇送药去。”
“您老还会看病?”我有些惊讶。
“不是我会看,是我爷爷会看。”老李拍了拍塑料袋,“我爷爷留下的方子,榆树叶熬水喝,专治这种怪咳。”
我心想,一片树叶能治啥病啊,但也没多说什么。谁知道三天后,王大爷媳妇的咳声真的小了,一周后,居然完全不咳了!
这事传开后,村里人才慢慢相信了老李当年说的”药树”可能是真的。接着,村里谁家有个头疼脑热的,都来找老李要点榆树叶试试。令人惊讶的是,特别是对一些老咳嗽、肺气肿、呼吸困难的症状,那榆树叶熬的水还真有效果。
关键是,老李从来不收钱,谁来要,他都给。唯一的条件是,大家得把效果告诉他,他好记在本子上。后来我才知道,老李这是在延续他爷爷的工作,用实践来证明这棵树的药用价值。
“赵老板,最近生意咋样?”说话的是陈婶子,她家在村尾,今天也提着袋子往老李家走。
“还成吧,倒是你,手里提的啥呀?”我问。
“自家腌的咸鸭蛋,给老李送去。”陈婶子放慢脚步,“我家那口子,你知道的,肺心病,前段时间差点没了。是老李给的榆树叶,煮水天天喝,这才缓过来。”
“是真那么管用?”我半信半疑。
陈婶子一拍大腿:“真的!我家老头子都去县医院复查了,医生说比半年前好多了,连他自己都不信。”
我越听越好奇,索性把店门一锁,也跟着去老李家看看究竟。
老李家院子里已经坐满了人,有的带着水果,有的拎着鸡蛋,还有人直接拿着红包。老李忙前忙后地给大家倒水,脸上的皱纹都舒展开了,看起来年轻了好几岁。
“别急别急,树叶还有的是,谁都有份!”老李笑着说,“但记住了,只能按方子用量煮,不能多,多了反而不好!”
我找了个角落坐下,听大家七嘴八舌地讲述着榆树叶治好他们病的经历。什么气管炎啊,哮喘啊,支气管炎啊,似乎对这些呼吸系统的毛病特别有效。
“老李,你这树叶咋不送到医院去研究研究?兴许能成个新药呢!”有人提议道。
老李抿了抿嘴,摇摇头:“我爷爷生前就说过,这药树是给乡亲们的,不为赚钱。再说了,我也不懂那些科学道理,只知道它能救人就行。”
正说着,门外又来了人。居然是县中医院的王医生,他一进门就对老李说:“李大叔,我想正式取点您这榆树的树叶和树皮,带回医院做个成分分析。我有几个病人喝了您的榆树叶水后,症状明显改善,这太神奇了!”
老李挠了挠头:“王医生,你们研究可以,但这树要留在村里,我得继续给乡亲们提供药叶。”
王医生连连点头:“当然当然,我们只是想研究一下成分,看看为什么会有这么好的疗效。”
回店的路上,我碰到了老支书,他手上也拿着一包榆树叶。
“支书,您也来取药?”我好奇地问。
老支书点点头,眼里有些湿润:“你知道不,当年张村长要砍那棵树的时候,我是投了赞成票的。那时候觉得修路要紧,一棵树算什么……”
他声音有些哽咽:“要不是老李坚持,要不是他偷偷留了根……”
想起什么似的,老支书突然问我:“你还记得李孝文吗?”
李孝文是老李的儿子,比我小几岁,早年出去打工,很少回来。我点点头:“记得,怎么了?”
“他前年得了肺癌,医生说最多活半年。”老支书看着远处,“老李用他那药树叶子,配着中药,给儿子天天熬水喝。现在李孝文不但活着,癌细胞还缩小了,医生都说是奇迹。”
我愣住了:“这么厉害?”
老支书叹了口气:“老李从来没跟村里人说过这事,就怕大家都来找他,他的药叶子不够用。他留了大部分给儿子,剩下的才分给村里人。”
我的心猛地一颤。
突然明白了为什么老李当年那么拼命地护着那棵树,为什么被砍了之后还要保留树根,为什么要小心翼翼地收集每一片树叶……
“对了,”我突然想起一件事,“那棵榆树当年不是老李自己砍的吗?”
老支书摇摇头,神情复杂:“不是。是村里几个年轻人半夜去砍的,就是怕老李拦着。第二天,老李知道后,怕大家心里过不去,就对外说是他自己砍的。”
“那些年轻人……”我欲言又止。
“都过去了,”老支书拍拍我的肩膀,“他们中有几个人的父母,现在也在喝老李的榆树叶水治病呢。”
回到小卖部,我看到了我放在柜台下的那包榆树叶。那是老李上周送给我的,说是备着,万一我爹的老毛病犯了可以用。
我拿出叶子仔细端详。它们只是普通的榆树叶,干燥后发黄发脆,散发着淡淡的草木香。但就是这样平凡的叶子,却挽救了那么多人的生命,包括那些曾经伤害过它的人。
想到这里,我忍不住红了眼眶。
门外,阳光透过树叶的缝隙洒落在地上,形成斑驳的光影。我听到树叶在风中沙沙作响,仿佛在讲述着一个关于守护、宽恕与希望的故事。
“赵老板,来两瓶啤酒!”又有客人来了。
“来嘞!”我抹了抹眼角,重新回到忙碌的日常中。
村里的榆树还在那里,老李也还在那里,像二十年前一样。只不过,如今的老李不再是那个固执护树的”傻老头”,而是全村人眼中的恩人。
而那棵榆树,也早已不再是一棵普通的树。它是见证,是希望,更是一个关于坚持与信念的活生生的传奇。
在我们这个小村庄,它已经成为了一个象征——无论命运如何打击,只要留着根,就还有重新生长的可能。
后记:
今天是星期六,医院没什么人,我特意去县中医院找了王医生。
“王医生,老李家那榆树叶的研究怎么样了?”我开门见山地问。
王医生倒了杯水给我,然后拿出一份报告:“初步分析表明,那种榆树叶中含有一种特殊的黄酮类化合物,对呼吸道疾病有明显的抗炎和镇咳作用。但更神奇的是,它似乎能抑制某些癌细胞的生长,特别是肺部的。”
“真的假的?”我有些震惊。
“我们已经向省里的研究所报告了,他们也很感兴趣。”王医生又补充道,“但奇怪的是,我们从别处采集的普通榆树叶不具备这种特性,似乎只有老李家那棵树是特殊的。”
我想起老李说过的话——他爷爷是从深山里找到的特殊品种。也许,那真的是一种珍稀的药用榆树。
“赵老板,有件事我想请你帮忙。”王医生突然正色道,“最近有些药厂的人打听老李家的榆树,我担心他们会……”
不等他说完,我就明白了他的意思:“放心,我们村人会保护好那棵树的。”
走出医院,我深深吸了一口气。天空格外蓝,云朵格外白,就连空气都似乎比平时清新。
我掏出手机,给村里的年轻人微信群发了条消息:“周末有空的,来我店里喝酒,有重要事情商量。内容:如何保护好老李家的榆树。”
消息刚发出去,回复就如雪片般涌来:“必须的!”、“算我一个!”、“那可是我爷爷的救命恩人啊!”……
我笑了。有些东西,就像那榆树的根一样,看不见,摸不着,却能在最艰难的时刻,生出希望的新芽。
而这,或许就是我们这个小村庄最宝贵的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