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农村酒席也变味了,最近回老家吃酒席,发现了4个怪现象

发布时间:2025-04-13 15:30  浏览量:7

导读: 如今农村酒席也变味了,最近回老家吃酒席,发现4个怪现象

现在农村办喜事挑选日子,也改变了老习俗,原先挑选结婚的日子,是看这一天吉利不吉利,但是现在却不同了,都定在星期六星期天,或者是节假日举办婚礼。

这样能给远处的亲朋好友,在城市里打工者,或者城市的公务员亲戚们,来参加婚礼的机会,要不平常都没有休息日,就会减少一大批人来参加婚礼。

这次我去参加亲戚孩子的婚礼,却发现了4个怪现象,具体是哪4个怪现象呢?听我慢慢的进行叙述。

一、参加酒席的都是老年人,年轻人却很少见

原先农村里办酒席,那才真叫是热闹,尤其在酒桌上8个人基本都认识,有很多都是亲戚关系,在一起喝酒聊天,互相打听对方的近况,或者是问候双方父母是否身体健康。

在各自问一下都在哪里工作,在家里搞什么种植养殖,如果都是搞养殖种植的,那样在一起谈论着养殖种植的经验。

可是现在却不同了,都是不认识的农村老年人,上了岁数的亲戚们也没见几个人,在一个桌上吃饭都不认识,就是在酒桌上互相介绍一下,也分不清是谁家的。

就这样在酒桌喝酒吃菜吃饭,也没有共同语言,有的人一边看手机一边吃饭,这种办酒席的气氛真的不可想象。

但是在酒席上年轻人是很少,据那些农村老人讲,现在农村人都到外边去打工,家里已经没有多少年轻人了,就是有一些年轻人在家,他们对参加婚礼已经淡漠,就好像跟他们无关似的。

二、酒席上的氛围也大不如前,再也没有以往的热闹劲

过去农村办酒席,村中的老少爷们都来帮忙,端盘子的年轻人那才叫勤快,就连刷碗的小年轻人都很努力。

后厨帮忙改刀的家里的婶婶大妈们,他们都忙的不可开交,而孩子们在满当院奔跑玩耍,那个热闹劲真的很喜庆。

可是现在人们生活都好了,条件也提高了,家家户户办酒席都选择请一条龙服务,这样就不需要村子里的人来帮忙。

再说现在农村家里只剩下老年人和妇女在家种田,年轻人都到外面去打工了,就是想用这些老年人帮忙办酒席,也不能用他们,因为万一磕着碰着主家也担当不起。

三、现在办酒席都是预制菜,放在锅里一热就上桌,再也吃不到农村大席的味道

过去农村办酒席,都是自己家杀一个大猪,或者是买屯中谁家养的土猪拿回来杀,如果没有条件的直接到集市上买猪肉 羊肉牛肉,猪蹄猪肘子等,就连上桌的鸡鱼都亲自到集市上去购买,或者是自家提前准备的土鸡。

这些猪肉羊肉通过自己加工,可以做成美食,比如猪肉可以做成红烧肉,羊肉炖汤,还可以做酱牛肉,猪蹄儿猪肘子都是自己加工的,土鸡宰杀后在经过大厨的加工,那才真是能吃到土鸡的味道。

而鱼类也是厨师亲自做的,可以做成浇汁鱼等工艺,可是现在却不同,都是买的预制菜,比如说鸡类,就是买的肉食鸡烤成的烧鸡,肘子猪蹄子也是买的熟食,拌的各种凉菜都是买的。

大厨也就是做一些小毛菜炒一炒,吃的这些烤鸡,肘子猪蹄真的没啥味道,这样看来再也吃不到农村大席的味道了。

四、酒席上喝酒的人也少,酒席后打包的人也基本消失了

在过去农村人参加酒席,他们都是骑着自行车,或者是步行到亲戚家去,而村中的老少爷们他们离得更近,走路都不用了5分钟就能走到酒席现场。

那个时候农村人都很困难,就是喝酒的人都是以散酒为主,只有过年过节的时候,或者是家里来了客人才买一瓶好酒,来招待客人在自己借光喝点。

参加酒席能喝到好酒,这也是那个年代农村人所向往的事,所以都准备好了喝个够,可是现在却不同了,人们不管多远路都开个车,而开车的人不能喝酒,这样也形成一个习惯。

过去农村还有个坏习惯,就是在酒席上还没吃完饭,就出现打包的现象,可是现在却不同了,吃完饭也没有打包的人,可能现在人们生活水平都提高了,对这些剩菜剩饭已经没有兴趣了,我看到这些剩菜剩饭也是觉得可惜,但是没人吃也是没有办法?

总结,现在去农村参加酒席,在想吃到原先农村大席的味道,还真的吃不到了,因为现在人都图省事省钱,做一些简单的饭菜来招待客人,也不管谁吃好吃赖,完成办酒席的任务就万事大吉了,你们认为我说的对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