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时代,写作者真要放下笔了吗?

发布时间:2025-04-19 13:23  浏览量:8

文章断更一个多月,再无新作续上,按平台14天内阅读量占比

Al是“ArtifiCiallntelligence”的缩写,即人工智能,是研究、开发用于模拟、延伸和扩展人的智能的理论、方法、技术及应用系统的一门新的技术科学。

近年来,Al技术在自然语言处理(NLP)领域取得突破性进展,Al写作工具已能生成新闻报道、诗歌、小说甚至学术论文。这就引发了一个关键问题,在Al时代,写作者是否真的需要放下笔了?

Al写作已在多领域广泛应用,如美联社使用Al生成财经报道;企业利用Al撰写广告文案、社交媒体推文;Al可模仿名家风格写诗、编故事(GPT一4生成的短篇小说);Al要辅助文献综述、论文润色(如ChatGPT、DeePseeK)。

Al可在几秒内生成数千字文本,远超人类速度,相比雇佣专业写手,Al可轻松跨语言写作与翻译。尽管Al写作表现优异,但仍存在明显不足:

缺乏真正的创造力。Al的文本生成基于已有数据,无法像人类一样进行原创性思考。例如,Al可以模仿海明威的风格写作,但无法像海明威那样基于个人战争经历创作《老人与海》。我之前写过《那片彩云,倏然飘走了》,写的是个人人生经历,按故事梗概指令DeePSeeK生成文本,明显不如我原创的贴切、真实。

情感与共情能力的缺失。人类写作的核心在于情感表达,而Al 无法真正理解悲伤、喜悦或愤怒。例如,经典名著《红楼梦》,曹雪芹笔下的故事情节,人物对话及情感(喜怒哀乐),Al是不会娓娓道来的。尤其书中人物的复杂关系、感人的精彩场面、细腻的人性展现,Al都不会复制的。

文化与社会洞察力的欠缺。优秀的作品往往反映时代背景和社会问题。如鲁迅的批判文学,马尔克斯的魔幻现实主义。Al虽能分析数据,但无法像人类作家那样深入社会肌理进行批判和观察。我的《搬山与搬家》一文,后半部由DeePSeeK生成,前后相比,明显存在差异。后者数据详实,结构罗列有序,也有深度,但总觉有些骨感,不如前者人间烟火的味道。

由上可得出结论,人类写作Al是不可替代的。每位作家都有独特的叙事风格。像村上春树的超现实主义,张爱玲的细腻笔触,Al只能模仿,不会形成它独特风格的。

Al不会让写作者放下笔,而是推动写作进入“人机协作”的新时代。Al可成为强大的辅助工具,但人类写作的创造力、情感世界和社会价值仍是不可替代的。

真正的写作,永远需要一颗人类的心。

写于2025.4.19.星期六

外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