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老员工:任正非提着鞋光脚到员工办公室吹牛,走时找不着鞋了
发布时间:2024-08-08 16:29 浏览量:39
【风起堂原创 | 不编不传,有源有据,分享商界创业传奇,解读大佬管理智慧。】
参考资料:
田涛著《下一个倒下的会不会是华为》、《华为访谈录》、《理念·制度·人》,吴春波著《华为没有秘密》,余胜海著《商业思想家任正非》等。
01
提着鞋、光着脚串办公室的任正非
这不是段子。
华为前高管葛才丰还记得,刚进华为时去食堂吃饭排队,发现站自己后面的老头,光着脚丫子踩着一双黄皮鞋,那皮鞋的后跟都被踩塌掉了。
葛才丰以为这位形象邋遢的老头是看门的,后来开会才知道,原来这就是华为的老板任正非。
或许是因为深圳的天气,又或许是性格使然,任正非早期这种光着脚穿皮鞋的形象,并非偶然。
有华为老员工回忆,在华为创业早期,任正非经常光着脚在公司里走来走去,从这间办公室串到那间办公室,给员工打气、鼓劲,和大家一起吹牛。
有时候,任正非手里还提着鞋,但多数情形下会把鞋脱在某个办公室门口,等他吹完牛离开时,偶尔会发现,找不到鞋子去哪里了。
类似的任正非不拘小节、无拘无束的形象,还有。
另一位华为前人力资源高管张建国,到华为应聘时, 不巧当天天气格外闷热。
满头大汗的任正非一听说来面试,对张建国说了一句“我先冲个凉再说”,就出去了。
几分钟后,冲好凉的任正非进来了,穿着裤头,光着膀子,坐下来拿起简历瞅了几眼,又简单问了一下张建国的基本情况,就说:“下午来上班吧。”
就这样,张建国成了华为的一名研发工程师,同时兼管人事。
这也是他第一次从光着膀子、穿着裤头的老板口中听到这个新名词——“人力资源”。
另一位华为前研发高管刘平回忆称,任正非看上去就像一个老农民,并常以“农民”自居。有时候憨憨地一笑,满脸的皱纹;骂起人来,满嘴的“乌龟王八蛋”。
有一次,刘平陪老板去见一批邮电局的客人,说到兴起的时候,只见任正非脱下袜子,一边抠脚丫子,一边慷慨激昂地给客人”演讲”……
或许,任正非这种草根创业,最终却能一路赶超西方老牌电信巨头,正是应了那句“光脚的不怕穿鞋的”?
02
任正非的用人不拘一格
华为高级管理顾问田涛教授认为,任正非这一个个不羁却又极富象征性的细节,生动地反映了任正非个性特质的主要方面:无拘无束,崇尚自由。
当然,任正非的这种自由开放的特质,也让华为在用人管理上不拘一格、“英雄倍出”。
据田涛教授观察,许多类型的华为人,用"三教九流"来形容并不为过,有些专家性情乖张,有些管理者个性张扬,有些员工完全不懂人情世故,按常理,这些人在大多数公司都是无法被容忍的。
比如,华为早期的工程师们,个个都是刚毕业不久的年轻人,有人写代码还能把脚放到电脑桌上,还有女生在工作间隙靠着墙做倒立……
比如余承东,三十多年来应该算是华为内被任正非批评最多、批评得最严厉的高管之一,但他却一边被骂,一边被重用,有时被降级降薪,有时又被破格晋升。
事实上,余承东清华硕士毕业时,就曾被导师判定为性格一不适合做官,二不适合去企业,只适合在大学做研究。但余承东不甘心,抱着试试看的想法走进了华为,结果"活下来了",一路打拼,20多年后成了统领几万人的终端公司董事长及消费者 BG (业务集团) CEO 。
但几十年过去,余承东的个性依然很鲜明,时而锋芒毕露。
任正非说过:完美的人,就是没用的人。华为需要的是不完美的战士,不需要完美的幼童。
这就是华为用人制度上的开放和灰度。
华为管理顾问吴春波教授是这样阐释“华为不需要完美奋斗者”的:
“奋斗者并不完美,会有各种缺点或错误......应该宽容奋斗者犯的错误,允许其持续地改进工作,不断地挑战高绩效目标,接受奋斗者本身就与挫折和错误相伴的事实。"
所以,任正非要求华为的“干部政策灰色一点,桥归桥,路归路……不要嫉恶如仇,黑白分明……干部有些想法或存在一些问题很正常,没有人没有问题……”
其实,不需要完美的奋斗者,这也是华为奋斗者文化的内涵!
03
华为人才制度6要素
田涛教授认为,华为的人才制度包含了以下6个关键要素(摘编自田涛著《理念·制度·人》):
第一,结果导向论。
任正非强调,“将军是上甘岭上打出来的。”
虽然华为很重视对员工、干部的培训,但经过培训上了前线,也只是离晋升近了一步,真正要被提拔、被破格提拔,还是主要依据结果和贡献的大小。
向军队学习,“有没有上过战场,有没有和敌人面对面拼杀过,有没有在战斗中负过伤”,更重要的是一个人的战绩,杀敌多少,俘敌多少,还有一支团队的战绩对扭转战场态势的贡献。
任正非曾以徐直军举例称:“徐直军的优点是大包大揽,敢于担责,他的官不是我们给的,是他自己争取的。职级不是谁恩赐的,是打出来的。”
所以,华为鼓励大家挣钱去,立功去,当将军去。
第二,试错论。
优秀与伟大无不是从错误的泥坑中一次次爬起来的,从挫折与苦难中崛起的。
任正非也没有火眼金睛,也会识错人、用错人,但这并不影响其激进的用人观。
华为一位高管说:“在华为,所有坐在第一排的人都犯过无数的错误,领导力、创新力是用钱砸出来的……”。
事实上,华为今天数千位的中高级干部,无不在历史上犯过很多错,但他们毕竟在不断地自我觉醒、自我修正和大浪淘沙中站立起来了,成为华为的宝贵财富。
第三,“换防制”与“之”字型成长论。
为了“削山头”、“防板结”,保持组织活力,区域干部、地方大员的换岗调岗是必要的。
华为在1996年的市场部大辞职变革中,形成了制度化的刚性规定:一个主管在一个代表处或部门履职三到五年,必须换防、轮岗。这既是激活组织活力,也给干部提供了成长空间。
此外,对于那些较为优秀的高管苗子,必须要做到:首先是去基层历练,没有一线作战经历的干部很难上升到高级干部;其次,要到不同部门任职,甚至要让外行管理内行。
华为20级以上的干部,大多数都在过去的10多年、20多年有过在三五个、七八个甚至10个以上不同岗位工作的经历,比如现任董事长梁华,就是典型的“之”字型成长起来的干部。
第四,凤凰论。
“烧不死的鸟是凤凰”,华为的干部要能上能下,要耐得住委屈,受得了挫折,犯错误也并不可怕,要敢于冒险,敢于试错;关键是要有自我批判精神,同时愿意接受来自组织、同事、下级的批评。
第五,英雄论。
华为是一个崇尚英雄文化的组织,任正非希望华为能“遍地英雄下夕烟,六亿神州尽舜尧”,华为可以“英雄倍出”,而不是“辈出”。
所以,在华为,只要是在最佳年龄、最佳时间里做出最佳贡献的员工,就是英雄;“假积极”的员工天天“假积极”就成了“真积极”,也是英雄;个人一时冲动下做了英雄,当然也是英雄!
“蓬生麻中不扶自直”,在华为奋斗者文化与制度的熏陶下,无数华为奋斗者,形成了一种英雄气质、英雄作派。
第六,天才论。
"什么叫天才?在一点上有突破,才叫天才。"任正非对特异人才尤其天才一直较为偏爱。
华为早期特别喜欢招少年班的天才,曾经招了十多个中国科技大学少年班、华中理工大学少年班的毕业生,比如李一男、聂建林等。
近年来,任正非在多个场合发出呼吁,华为要让"天才成批来",要让天才少年像泥鳅一样"钻活我们的组织,激活我们的队伍",期待这些天才成为华为的丙种球蛋白。
据悉,华为2019年引进的一批天才,大多数都有了合适的岗位,有些人很快做出了显著贡献。
任正非说:"只要天才成批来,没有攻不下的'城墙口'。"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