决不轻饶!黑龙江一巨贪被双开,大搞权钱交易,曾任省医保局局长

发布时间:2025-05-03 10:18  浏览量:7

今天是2025年5月3日,星期六,农历四月初六,五一劳动节,本该是致敬辛勤劳动者的日子,可总有人想把手伸进大家的劳动成果里捞好处。据黑龙江省纪委监委3月消息:日前,经黑龙江省委批准,黑龙江省纪委监委对省人大教育科学文化卫生委员会原主任委员张子林严重违纪违法问题进行了立案审查调查。“苍蝇老虎”一起拍,严查深挖,绝不姑息!接下来我们看一下这位“大老虎”。

张子林,男,汉族,1963年8月生,今年62岁,黑龙江虎林人,1986年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87年7月参加工作,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农业经济专业毕业,研究生学历,经济学硕士。

他1980年考上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的会计专业。毕业后又去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读了农业经济研究生,这地方是省政府的“智库”,专门研究农村政策,出过不少专家,比如研究东北历史的李兴盛。

1987年进省委农工部,管农村合作社经济。那会儿黑龙江正搞农民合作社试点,比如绥化市试点养鱼发“绿色证书”,教农民技术。他后来还被派到尚志市挂职,尚志是哈尔滨下头的县级市,冬天贼冷,零下二三十度,但夏天凉快,还是滑雪胜地。

90年代在省农委干过贸易公司总经理,又管过农村改革。2000年后黑龙江搞劳动力转移,他负责这块,估计和当时农民进城打工的大趋势有关。2008年转岗到省纪委,一干就是8年,从办公室副主任干到副厅级,还当过齐齐哈尔的纪委书记。齐齐哈尔是黑龙江老工业城市,冬天风大,丹顶鹤的故乡扎龙湿地就在那儿,夏天风景不错。

2016年调到绥化当市长,一干4年多。绥化是黑龙江的“粮仓”,种玉米、大豆全国有名,但冬天比哈尔滨还冷,最冷能到零下35度。他任内赶上脱贫攻坚,绥化农村多,压力不小。当地还有个特色是“寒地黑土”,种出来的大米特别香。

2021年调任省医保局局长,管全省看病报销的事儿。这两年黑龙江推进医保异地结算,估计他也没少忙活。2023年又到省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当主任,管教育、卫生这些民生大事。结果2025年3月,他前任张子林因为受贿被“双开”,这事儿还上了新闻。这人从农大毕业,一路干农业、纪检、地方主官,最后到省厅,典型的黑龙江本土干部路径。

张子林的仕途轨迹像极了黑土地上生长的玉米——根扎在寒地沃土,穗扬在政策春风。从农经学者到纪委书记再到粮仓市长,本应是麦田守望者的他,却将丈量民生的标尺变成了收割利益的镰刀。这位曾亲手参与制定农村改革方案的人,最终竟在自己设计的制度田垄间踩出了贪腐的泥脚印。

在其主政绥化期间,确实有过亮眼政绩:推动"寒地黑土"农产品区域品牌估值突破300亿元,打造出五常大米之外的又一地理标志;疫情期间开通全省首条"农民工返岗专列",单趟护送1800余人赴浙复工;2020年洪水期间连续72小时驻守呼兰河堤,与官兵共同扛沙袋固堤。这些片段证明,制度性反腐远比个人觉悟更可靠——同一个人既能为民请命,也会监守自盗。

从农工部办公室到纪委监察室,张子林比谁都清楚监督机制的漏洞;从合作社试点到医保改革,他比谁都明白民生资金的流向。但知法者犯法恰是最危险的腐败,就像粮仓保管员偷粮,不仅窃取果实,更蛀空仓廪根基。

张子林的故事警示我们:监督制度要比人性觉悟更严密,阳光曝晒要比道德说教更有力。正如绥化的黑土既能长出黄金稻穗,也会萌发致命乌头,关键在于是否用制度的铧犁深耕勤翻。当每个握有权柄者都明白"莫伸手,伸手必被捉"不是墙上标语而是头顶利剑时,黑土地才能真正成为孕育希望的热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