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钟长鸣:黔南州一女蛀虫陈博被查,今年51岁,学历低,升得快

发布时间:2025-05-10 21:12  浏览量:7

今天是2025年5月10日,星期六,农历四月初三。中央巡视组在贵州开展工作已经三周了,黔南州纪委监委突然发布一条消息:

据贵州省纪委监委网站5月8日披露消息

黔南州人大常委会机关二级巡视员陈博涉嫌严重违纪违法,目前正接受黔南州纪委监委纪律审查和监察调查。

最近半年里,黔南州已经有三个厅级干部被查,之前落马的还有州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郑绍峰和副州长黄桂林。虽然陈博的具体问题还没公布,但这一连串动作让老百姓看到,贵州的反腐是真动真格的。

2005年,陈博36岁,从县里的部门调到黔南州某局当办公室主任,开始到州级机关工作。2012年,他升任副局长,负责全州的基础设施建设。在他任职期间,全州12个县市的农村道路硬化项目全部完成,农民出门再也不用走泥巴路了。

2018年,国家搞机构改革,陈博被调到州人大常委会当办公室副主任。这个岗位主要是协调人大会议,联络人大代表。他在任期间改进了人大代表提建议的流程,提案落实率从68%提高到了83%,老百姓提的好多事终于有了回音。

2021年,52岁的陈博升为二级巡视员。这个职位听起来不直接管具体事务,但责任很重,主要负责政策调研和监督检查。说白了,就是专门盯着其他干部有没有问题。可谁能想到,现在他自己却成了被盯的人。

再好的篱笆,也拦不住心歪的人。结果自己先栽了跟头,这事确实挺讽刺。

从这些案例能看出,腐败和岗位冷热没关系,关键看干部心里那根弦绷得紧不紧。巡视员虽然不直接批项目,但他们写的调研报告可能影响领导决策,下去检查工作时要是动歪心思,照样能捞好处。

普通老百姓看到陈博被查的新闻,最关心的不是他当多大的官,而是这事能不能带来改变。大家最烦的就是那些“台上讲廉政,台下收红包”的干部。这次调查传递的信号很明确:不管在什么岗位,只要伸手必被抓。

贵州这两年反腐确实下了狠劲。从省里到县里,从政府部门到国企学校,纪委的眼睛越盯越紧。光是今年前四个月,全省就有17个处级以上干部被查。这种力度就像给干部们头上挂了把剑,也让老百姓心里踏实了点——毕竟谁都不愿意自己交的税钱被贪进个人腰包。

现在陈博的案子还在调查中,具体问题要等纪委监委公布。但这件事对所有干部都是个提醒:别以为岗位不显眼就能混日子,党纪国法可不认人。就像家里老人常说的:“端公家的饭碗,就得守公家的规矩。”

说到底,反腐不是搞运动,而是要扎紧制度的笼子。只有让每个干部都明白,权力是老百姓给的,乱伸手迟早要还,才能真正换来风清气正。咱们普通群众就盼着,这样的反腐行动能一直坚持下去,让那些想动歪心思的人彻底断了念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