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啥?马什么梅?”上了年纪听不清,咋办 | 附义诊预告

发布时间:2025-02-28 01:02  浏览量:4

2025年3月3日是26个全国爱耳日,今年的活动主题是“健康聆听,无碍沟通”。

人体随着年龄的增长,听觉系统的也会出现老化。因听觉系统衰老而引起的耳聋,即为老年性耳聋。

为什么会出现老年性耳聋?

首先,遗传因素是导致老年性耳聋重要的原因之一,约40-50%的老年性聋都和遗传有关,耳聋的发病年龄和发展速度也和遗传因素密切相关。

除此之外,老年性聋还受到各种环境因素的综合影响,比如噪声的损害、中耳炎、接触耳毒性药物等

老年性耳聋有什么特点?

老年性耳聋患者可能出现逐渐加重的听力下降,对于高频听力下降为主的患者,可能伴有言语识别能力降低

开始时症状通常比较轻,患者只会在特殊的情况下(比如开会时,许多人同时谈话的时候)感觉到听声困难。随着病情逐渐发展,患者在安静的环境和一对一交谈时也会感到困难。

此外,很多人还伴有不同程度的耳鸣,可能是间断性,也有可能持续存在。

老年性耳聋应该如何治疗?

首先,针对老年性耳聋,药物治疗通常是无效的。对于听觉神经细胞的衰老过程,目前临床上还没有方法能够逆转,现有的药物对老年性耳聋也都没有明确的治疗效果。对于出现耳鸣症状的患者,可以尝试通过使用改善微循环、营养神经药物等,来改善耳鸣和保护内耳微循环。

如果听力差影响交流的话,可以通过佩戴适合的助听器或植入人工耳蜗等方式,改善听力。

在中华医学会人工耳蜗植入指南的起草工作中,按照2021年WHO听力损失标准,对听力损失进行了更细致的分级。

助听器可以将声音放大,适合中度至中重度听力损失的患者,人工耳蜗适合重度、极重度听力损失的患者。

早期佩戴助助听器,可以尽早保护患者中枢神经系统的言语识别功能。

如果耳聋严重到重度或者极重度聋的时候,即使佩戴助听器效果也不好了,这时就应该考虑人工耳蜗植入。

人工耳蜗的工作原理和助听器不同,人工耳蜗通过植入的电极,直接刺激耳蜗毛细胞,使声音信号能够有效地传入听觉中枢,来提高患者的听力,帮助重度听力损失的患者重新听见美好,改善生活质量。

义诊信息

2025年3月3日是第26个全国爱耳日,本次爱耳日的活动主题是“健康聆听,无碍沟通”。

北医三院耳鼻喉科将开展免费义诊、人工听觉技术科普、听力测试及康复指导等工作,提升公众对耳部疾病的了解,帮助听力障碍患者改善听力。

时间

2025年3月1日(星期六

8:00-11:30

地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