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三分钟看完今日要闻,一起看今日国内最新要闻!

发布时间:2025-03-08 11:50  浏览量:11

今天是3月8号(妇女节),星期六,农历二月初九:今日要闻精彩如下:

1:3月7日消息,晶硅电池有个强劲的对手叫钙钛矿太阳电池,它转化效率高、成本低还轻便,但有个大问题就是不稳定。华东理工大学的团队发现,钙钛矿太阳电池不稳定是因为“光机械诱导分解效应”。他们想出了个新办法,用石墨烯和聚合物增强钙钛矿材料,做出的新电池寿命更长了。这个发现发在了《科学》杂志上。

钙钛矿材料容易在光照下膨胀变形,导致电池性能下降。科学家以前试过很多方法,但效果都不好。现在,他们发现石墨烯形变很小,还很稳定,用它和聚合物一起增强钙钛矿材料,就能让电池更耐用。实验证明,这种新电池在标准光照和高温下工作3670小时后,效率还能保持97%以上。2:我国科学家历经10余年,首次通过基因组学研究深渊生物,3月7日在《细胞》杂志发表成果。研究发现,深渊钩虾有适应极端环境的基因,与共生菌合作调控物质浓度是关键。古老深海鱼类1亿年前就适应深海,存在特殊基因突变。同时,鉴定出7564个新物种的深海微生物,通过两种策略在极端环境中繁盛。3:3月7日,哈尔滨医科大学和哈尔滨工业大学合作研究发现,纳米机器人集群能精准清除血栓。传统溶栓治疗受血液层流屏障限制,效果差且易复发。受细菌涡旋启发,团队用纳米机器人打破屏障,提升药物递送效率。实验显示,该机器人6分钟内能清除4毫米静脉血栓,成果已发表在国际权威期刊上。4:3月7日,我国科学家利用“奋斗者”号潜水器和全国产科研系统,成功描绘了全球首个海洋最深生态系统的全貌,并揭示了深渊生物的适应方式和资源潜力。这一成果在《细胞》期刊上发表。历时三年,科研团队在马里亚纳海沟采集样品,发现了7564种微生物,其中89.4%是新物种。这些生物间的共适应机制,或能为人类抗衰老等研究提供新思路。5:3月7日,中国第41次南极考察队发布,中国极地研究中心发现南极细菌新属6个、新种7个。极地基因库已保藏3500余株极地微生物,总计达185个属。极地微生物资源丰富,对生物遗传研究有重要作用,且在生物制药、化妆品、工业酶开发等领域有广阔应用前景。6:G219线昭温公路西天山特长隧道平导洞建设提前4个月完成5000米任务,全靠我国自主研发的TBM硬岩掘进机。这个长235米、重1800吨的巨型机器,有61把大刀片,掘进效率高,还能保护生态。同时,建设人员还研究多项技术,为未来类似工程提供技术支撑,创造更多“中国建设”奇迹。7:2025年3月6日,颐和园十七孔桥夜景亮灯,金光映湖,宛如夜晚版“金光穿洞”。8:天山胜利隧道“三洞”贯通,全长22.13公里,是世界最长高速公路隧道。隧道建成后,乌鲁木齐至库尔勒车程缩短,将改善物流,促进西北发展。10:3月5日,全球大型甲醇制低碳烯烃反应器从江苏张家港发运,直径15米,长45米,重超800吨,较以往同类设备更大,具有绿色低碳优势。11:东莞,被誉为“世界工厂”,因《哪吒2》等热门IP周边产品爆火,展现高效制造力。东莞玩具产业完备,超4000家企业,引入AI技术提升生产效率。东莞正推动玩具制造向潮玩升级,原创IP产值超代工,成为文化创意创新关键力量。12:深圳坪山区计划到2026年底布局超200台AI环卫设备,实现自主清扫、识别垃圾等功能。旨在拓展“城管+AI”应用,打造AI创新应用高地,推动深圳成为AI与环卫融合的创新标杆。13:3月7日消息,核电发展关键在安全性。建核电站材料和设备众多,得经得起长期使用考验。在河北廊坊安次区的中核工程研发基地,占地248亩多,有多个顶尖实验装置,能模拟多种事故并测试应对方法,为核电创新提供支持。这里还是检验核电安全性的“炼金炉”,“华龙一号”等都在此验证过。


今天,为她们点赞:愿每一位女性都能活出自己想要的模样,妇女节快乐,愿你们永远被爱与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