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时不再“空欢喜”?谈及4.5天工作制,先落实好双休制

发布时间:2025-05-26 16:12  浏览量:19

据红星新闻报道。近日,四川绵阳市商务局印发《绵阳市提振消费专项行动2025年工作清单》,旨在全面提升居民消费能力和市场活力。其中提到,试行4.5天弹性工作制,鼓励有条件的地区推行“周五下午与周末结合”的2.5天休假模式。

这条充满想象空间的政策,很快就霸榜热搜。

然而,我们搜索后发现,4.5天工作制其实是10年前的“旧规”,并非绵阳市首创。

早在2015年8月,国务院办公厅下发《关于进一步促进旅游投资和消费的若干意见》,其中提出“有条件的地方和单位可根据实际情况,依法优化调整夏季作息安排,为职工周五下午与周末结合外出休闲度假创造有利条件”。此前,安徽、浙江、江西、江苏南京、甘肃陇南、湖北利川等多省市也推出类似政策。有的地方规定,每年的若干月份实行,少则3个月,多则大半年;多休的半天,可用年假抵扣,也可用加班换取,以维持法定工作时长;公安、医院等单位,要以保障公共服务需求为前提,暂缓或有条件地实行……

实践结果如何?上述各地的朋友恐怕有话要说。

回到当下。首先,我们要明确的是,这份文件仅是绵阳市商务局的一份工作清单。严格来说,商务部门不负责职工休假安排事宜。该部门提出该倡议,主要目的是拉动内需,扩大消费。

说到这里,大家都浮现了一个巨大的问号——

一方面,“反内卷”、“反无效加班”逐渐成为社会共识,更多的休息时间是众望所归;

另一方面,我国正在从“生产型社会”向“消费型社会”转型,让国民拥有更多休闲时间,则是优化消费环境的重要一环。

在此背景下,“4.5天工作制”似乎是一剂显而易见的“解药”。

为何还不实施?因此各个层面都存在难度。

一是,企业自己愿意吗?成本由谁承担?

二是,不同行业存在差异。比如,服务业在周末反而更忙,制造业流水线要24小时运转,“一刀切”休假容易出现供应链对接混乱。

三是,有些劳动者自愿多干活,赚取更多收入。“卷王”多了,企业当然择“卷”取用。

因此,“4.5天工作制”想要落实,其发起更需要“自下而上”,而非“自上而下”。说明白点就是,“4.5天工作制”如果由企业自己发起,反而更容易实施。

我们退一步讲,既然“4.5天工作制”不好落实,那么双休制和带薪年休假呢?也不好落实吗?

先说“双休制”。一个扎心的事实是,国家并没有关于必须实行“双休日”的强制性规定。

《劳动法》第三十六条规定,国家实行劳动者每日工作时间不超过八小时,平均每周工作时间不超过四十四小时的工作制度。用人单位应当保证劳动者每周至少休息一日‌。

《国务院关于职工工作时间的规定》第七条明确,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实行统一的工作时间,星期六和星期日为周休息日。企业和不能实行前款规定的统一工作时间的事业单位,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安排周休息日。

也就是说,只要劳动者每日工作时间不超过8小时、每周工作时间不超过40小时、每周确保休息一天,用人单位即使未“双休”,也不违法。

然而,现实则是“996福报”处处皆是,每周工作时间超过70小时,企业违法成本也不高。

再说带薪年休假。2024年,人社部一项调查数据显示,有近半数的人没有享受到带薪年休假。民营企业职工不足4天,超过72%的民企职工未完整享受过年休假。

原因不外乎于,企业规定“没假休”;岗位“一个萝卜一个坑”“不能休”;员工请假困难、担心前途“不敢休”。

因此,在双休制落实率低,带薪休假执行率不足的现实背景下,倡议4.5天工作制不是“画饼充饥”吗?

无论是双休,还是带薪年休假,政策落实难不代表政策有问题,而意味着制度设计存在优化空间。

尤其是,政策缺乏奖惩制度。比如,落实休假政策的企业难以获得税收减免、信用加分等实际支持;违规企业面临的劳动监察处罚、市场准入限制等约束非常有限。结果就是,双休和带薪年休假,全凭企业的利益考量。因此,有些企业在招聘时,将“双休”写进员工福利也就不奇怪了。

综上,我们不难理解,为何在“4.5天工作制”的热搜下,网友反而嘘声一片。

并不是“打工人”不需要“4.5天工作制”,而是在现有的休假制度下,劳动者的合法权益还未得到完全保障。再提“4.5天工作制”,不就是“还没学会走路,就想跑八百米”吗?

政策的真正价值,并不在于一句倡导,而在于要结结实实地落地,并由此建立好“政府有责任、企业有动力、员工有保障”的长效机制。

(参考:鼓励试行4.5天工作制,还不如把双休落实好,极目新闻;从“鼓励”走向“保障”,4.5天工作制还差几步?,红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