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3年毛泽东视察海军,看到一位黑瘦战士,询问:你是不是饿的?
发布时间:2025-06-04 16:25 浏览量:12
幽默的谈吐无论在日常生活中,还是在重大的社交场合,都是离不开的。它能使紧张的气氛顿时变得轻松活泼,它能让人感受到说话人的温厚和善意,还能调节小小的矛盾。总得来说,一句得体的幽默话,有时真的能胜过好多句平淡无味的攀谈。
伟大领袖毛泽东主席就擅于将谈话赋予幽默感。而毛泽东的谈话,之所以会显得风趣幽默,是因为使用了多种修辞手段:有时遣词超常,有时造句独特,有时一语双关,有时借用典故,有时巧用比拟,等等,都展示着他驾驭语言艺术的才华。
毛泽东和群众聊天
毛泽东巧借姓名幽默
1930年冬天,担任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总政治委员兼一军团政治委员的毛泽东随贺子珍到红军的卫生所看病。他一面看病,一面询问卫生所的工作和大家的生活情况。
当卫生所所长介绍新来的一个卫生员时,毛泽东很感兴趣地向那个小战士端详了一番,然后问:“你叫什么名字?”
小战士回答:“我叫钱昌鑫。”
“是日曰昌吗?是哪个‘兴’?”
小战士有些不好意思,所长替他回答说:“是三个金字的鑫。”
毛泽东笑着说:“你姓钱还不够,还要那么多金子呀!小心打你的土豪了!”
这句幽默的话语,说得大家哄堂大笑,也把战士们与毛泽东的距离拉近了。
毛泽东、贺子珍
1947年春,党中央和毛泽东做出主动撤离延安的决策后,电影团的同志们跟随毛泽东撤出了延安。在撤离延安和转战陕北期间,他们拍下了很多毛泽东、周恩来、任弼时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革命实践活动的珍贵历史资料。而毛泽东总是非常谦虚,不肯让大家多拍他的镜头。
有一次,在葭县朱官寨时,毛泽东在窑洞里聚精会神地看地图。电影团的同志看到是个好机会,想拍摄又怕毛泽东不同意,就悄悄躲在窗外偷拍。没想到毛泽东听到了摄影机的“沙沙”声,走出了窑洞。
他看到是摄影师程默在拍摄,风趣地说:“你的名字叫程(沉)默,可是电影机一响起来就不沉默了。”
给毛泽东拍照
利用古典名句来说明交往对象名字的含义,是毛泽东在交往时口才的又一特征。
唐由之医生第一次为毛泽东治病时,毛泽东问他叫什么名字,唐由之回答说“我叫唐由之。”
毛泽东望着他,反复念着他的名字:“由之,由之。”又问他:“你的名字是出自《论语》‘民可使知之,不可使由之’吧?”
“是的。”唐由之回答。
“这说明你父亲读过很多古书嘛!”毛泽东称赞道。
接着,毛泽东幽默地说:“你可不要按孔夫子的‘由之’去做,而要按鲁迅的‘由之’去做啊。”
随即,毛泽东便抑扬顿挫地吟诵起鲁讯的《悼杨栓》这首诗:
岂有豪情似旧时,花开花落两由之。
何期泪洒江南雨,又为斯民哭健儿。
吟罢,唐由之医生初次见到毛泽东而产生的紧张和拘谨,随着毛泽东风趣的交谈而很快消失了。
毛泽东
毛泽东常常以生活小事进行风趣幽默的谈话,使言语蕴含欢乐、有趣而又意味深长。
姚淑贤,天津人。1953年,她还不满18岁,被调到专运处工作,年底被分派到毛泽东专列上服务。
1956年,她已是20多岁的大姑娘了,正在谈恋爱。那时,毛泽东的工作特别忙,开会特别多,或庐山、或杭州、或上海、或北戴河……一年中,毛泽东很多时间都是在列车上、在外地度过。作为专列服务员,小姚也自然是要经常随行在外的。
一次,她和男友约好星期六晚上去中山公园见面,但突然接到准备出车的命令,毛泽东要去北戴河开会。
列车已经驶动,毛泽东忽然想到这天是星期六,就问工作人员:“你们有没有约会?”当他知道小姚已跟男友有约时,说:“哎呀,糟糕,搅了你们的好事。”
“你通知他了吗?”毛泽东有些着急地问。
“没有。”
“你这个小姚呐!”毛泽东用略带责备的口气说“要是不见不散怎么办?……你就连个电话也没有给他打?”
“我们只要接受任务就不能对外人说了……没事的,他知道我常有任务,会理解的。”小姚想安慰毛泽东。
“嗯……”毛泽东摇摇头,嘀咕着“久了会出误会的,不要因为我而影响你们。”
毛泽东
晚上,小姚给毛泽东去送铅笔。毛泽东显然一直想为小姚失约找个补救的办法。他见小姚进来,目光一闪,忽然对小姚说:“你等等,有个东西你拿回去给你的朋友看看,他就不会生气了。”说着,他提笔在一张白纸上写了几行诗:
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
爱而不见,搔首踟蹰。
接过诗,小姚脸红了起来,小声说:“主席,我们有纪律,凡是带字的东西都必须上交。”
毛泽东看到小姚有些为难的样子,带着一点逗趣的口吻,幽默地宽解她说:“你为什么要那么老实?现在没有谁看到,我是不会打小报告的。”
毛泽东挤挤眼,笑一笑,做了个手势:“藏起来,带给他。”
姚淑贤不久结了婚,建立了美满、幸福的家庭。至今,30多年过去了,她和她的爱人一直珍藏着毛泽东这份慈父之情的手书。
毛泽东
说话若能幽默风趣,可以吸引听众。一番话语若始终都是枯燥无味,毫无可笑之处,而且说话人又始终是板着个面孔,不难想象,听众将会产生何种心理反应。然而说话中若能巧妙地穿插一两句幽默风趣的话,其效果则大不一样,它会大大缩短说话者与听众之间的心理距离。
1962年1月21日,章士钊、程潜、仇鳌和王季范几人都在同一个早晨收到请柬,毛泽东请他们到家中小酌。章士钊等4人被陆续接到了颐年堂,来陪同溥仪。
毛泽东为末代皇帝设的这宴并非什么宫廷御宴,桌上只有几碟湘味的辣椒、苦瓜、豆鼓等小菜,但席间说古论今,十分热闹。毛泽东诙谐幽默的口才不时引得人们捧腹大笑。
“湖南人最喜欢吃辣椒,叫做‘冒得辣椒不吃饭’,所以每个湖南人身上都有辣椒味。”毛泽东说着,夹起一筷子青椒和苦瓜置于溥仪面前的小碟内,见他已吃进嘴里遂又笑问:“味道怎么样啊?还不错吧!”
“很好吃!很好吃!”溥仪鼻尖上已沁出汗珠。
“看来你这北方人身上也有辣味哩!”毛泽东风趣地说完这句话,指了指仇鳌和程潜,继续对溥仪说道:“他们的辣味最重,不安分守己地当你的良民,起来造你的反,辛亥革命一闹,就把你这个皇帝老子撵下来了!”
程潜、章士钊等人都是清朝末年的社会贤达和革命志士,他们都奋起加入了推翻满清的革命队伍。
毛泽东口才的确十分了得,出语调侃、轻松随便,把至高无上的皇帝一下子拉回到普通人生活的凡尘人间。这一来就迅速地缩短了人们之间交往的心理距离。
毛泽东
1953年,毛泽东视察海军,参观了舰艇很高兴。接见海军军官时,指战员们虎威虎势列队甲板,那气氛的严肃凛然是可以想象的。毛泽东集共产党主席、共和国主席和中央军委主席于一身,穿着他那双木头棕色皮鞋从队前走过,厚重的皮鞋底敲击甲板像历史车轮滚过一般声声撼人心魄。行注目礼的官兵们紧张,激动,兴奋,个个身体绷得如铁板一样。
突然,毛泽东在一名黑瘦的战士面前站住,亲切地望着那名战士。
刹那间,记者做好准备,海军首长做好准备,都料定毛泽东将发表重要讲话或是同战士讲一些有重大意义的带指示性的事情。战友们都从眼里流出羡慕的神色,那名黑瘦的小战士胸膛有些起伏,随时准备用响雷一般的声音回答领袖的问话。
毛泽东视察海军
可是,谁也没料到,毛泽东看见他这么瘦,用一种轻而柔和的声音问:“你是不是饿的?”
战士一怔,毛泽东先笑了。于是战士泄了气,想起自己又黑又瘦,不由得也笑起来,接见气氛从紧张严肃一下子变成热烈活泼。
战士们开心地笑起来,气氛一下子活跃起来,紧张严肃的气氛一变而为热烈活泼。在这欢快的笑声里,领袖与官兵的距离消失了,领袖与官兵的感情交流了。这比板着面孔作一通演讲,下达一些指示,更能温暖人心,鼓舞斗志。
毛泽东并不喜欢那种令人透不过气来的场面和气氛,他喜欢随便、自然,让群众无拘无束地和自己聊天。在和群众一起时,毛泽东往往先说几句风趣的笑话,活跃活跃气氛。这大约就是毛泽东使用幽默语言的出发点。
罗瑞卿陪同毛泽东视察海军“南昌”160号舰
毛泽东借用典故而幽默
毛泽东把文艺作品看成是社会生活的反映,因此他还常常应用文学作品中的人物、故事、寓言来说明他要讲的观点,经他绘声绘色讲来,又有新的见解,便给人留下深刻难忘的印象。
1942年,毛泽东到鲁艺给即将毕业的学员讲话,教育这些干部到工农兵群众中去,不要摆知识分子的架子,自以为自己是“洋包子”,而瞧不起本地“土包子”干部。其中,他讲了柳宗元《黔之驴》的故事。
毛泽东按陕北农村的口头语,把毛驴称为驴驹子。他说:“贵州没有驴驹子,有人运一匹驴驹子到那里去,它到那里就是外来的“洋包子”,贵州老虎个子不大,是本地的“土包子”。小老虎吓坏了,就远远地逃开了。后来,时间久了,小老虎觉得驴驹子也没有什么了不起,就走近它,碰碰它。谁知驴驹子大怒,用脚踢了小老虎一点,小老虎就看出它到底有什么本事了,心说,原来它不过有这点本事!结果小老虎就吃掉了这匹驴驹子。”
毛泽东在讲这个故事的时候,一边讲,一边表演,装作老虎观察和侦察驴驹子的样子,走向旁边正在作记录的同志。听的人都笑了,毛泽东自己也笑了。
这种将贬褒寓于故事之中,指称的对象又很明确,将老故事赋予新的含义,使人们自然产生日常生活中有“蠢驴”,“虎虎有生气”等的联想,当然不愿去当那“驴驹子”了。
毛泽东选择这个古典故事,虽然指称的对象很明确,但因为他是作为希望避免的问题提出来的,不致伤害听众的感情而造成逆反心理,相反,由于听众产生了共鸣而发出会心之笑。
毛泽东
熟悉中国历史与古典文学的人都知道,登徒子是楚国的大夫。他曾在楚王面前说宋玉是好色之徒,劝楚王不要把他带进后宫去。而宋玉是楚国非常有名的辞赋作家。当他知道此事后,便去楚王那儿为自己审辩,并反过来攻击登徒子好色。接着,宋玉还写下旷世名篇《登徒子好色赋》。从此,宋玉得到了楚王的信任,而登徒子却成了中国历史上喜好女色,品行败坏的男人的代称了。
1958年,毛泽东在同部分史学家、科学家和新闻工作者谈话时,曾滔滔不绝地背诵了宋玉的《登徒子好色赋》中的一大段原文:
玉曰:“天下之佳人莫若楚国,楚国之丽者莫若臣里,臣里之美者莫若臣东家之子。东家之子,增之一分则太长,减之一分则太短 ;著粉则太白,施朱则太赤;眉如翠羽,肌如白雪;腰如束素,齿如含贝;嫣然一笑,惑阳城,迷下蔡。然此女登墙窥臣三年,至今未许也。登徒子则不然:其妻蓬头挛耳,齞唇历齿,旁行踽偻,又疥且痔。登徒子悦之,使有五子。王孰察之,谁为好色者矣。”
毛泽东
毛泽东一字不漏背诵完这一段文字后,话锋一转,说道:“宋玉攻击登徒子的这段话,完全属于颠倒是非的诡辩,是采用‘攻其一点,不有其余,尽量夸大’的手法。”
毛泽东接着又继续说道:“从本质上看,应当承认登徒子是好人。娶了这样丑的女人,还能和他相亲相爱,和睦相处。照我们的看法,登徒子是一个爱情专一,遵守‘婚姻法’的模范丈夫,怎么能说他是个‘好色之徒’呢?”
从以上毛泽东的这番口才艺术中,人们不得不叹佩毛泽东口才的幽默、风趣以及思辩的深度。
“遵守婚姻法”、“模范丈夫”这些属于新时代的词汇,在毛泽东的口才里用活了。他以这些现代说法来形容两千多年前的“登徒子”的确让人觉得新鲜,同时在新鲜之后又觉得特别准确。另外,这种形容还着实令人忍不住要笑出声来。
毛泽东
毛泽东的幽默还有一个很大的特点,就是善于运用比喻。
毛泽东善常言道:一个好汉三个帮,一个篱笆三个桩,红花虽好也需绿叶扶。毛泽东深懂这个道理,主张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
为此,毛泽东认为不仅要团结工农大众,也要团结广大中小资产阶级,团结一切爱国民主人士,团结广大知识分子。在必要或有可能的情况下,甚至还要团结敌人。其中,如何对待自由资产阶级?毛泽东主张既要坚决地联合他们,又要同他们的软弱性作斗争,不能让这种软弱性影响我们的战斗性。
毛泽东讲话
1945年4月,在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风趣地谈到了这个问题。
他说:“对像章乃器这样的自由资产阶级分子,只有我们坚决地联合他,才能在长期的经验中教育他。以后自由资产阶级还会拿它的软弱性经常影响我们,因为它有那样一种性质,好像《红楼梦》上的林黛玉洗澡后身上发出的那样一种‘香’,自由资产阶级身上也出了那样一种‘香’,这种香,就是‘软弱香’。它出了那种‘香’就要找市场出卖,有目的地向我们延安送,给我们党以坏的影响。”
“我们的宣传有时也太刺耳,玫瑰花虽然可爱但是刺多扎手,‘羊肉好吃烫得慌’。对于那些绅士,玫瑰花虽然可爱,但因为刺多他们不大喜欢。他们喜欢薛宝钗,不喜欢探春。这个是很麻烦的。同志们!麻烦还在后头,不要怕麻烦,要革命就会有麻烦,而且有时非常麻烦。如果想省掉麻烦,就坐在家里抽长烟管。现在夏天来了,坐在树底下,拿一把大蒲扇,那麻烦比较少。但是还有风波,鲁迅不是写过一篇《风波》吗?世界上不会没有风波,怕风波就不能做人,那就赶快到阎王那里去交账。我们党现在经常遇到风波,有大风波,中风波,小风波,我们不要怕风波。”
毛泽东说自由资产阶级软弱性是一种“软弱香”,巧用比喻进行幽默,让人在哈哈大笑之后,又看到了这种软弱性的本质。
毛泽东在树下乘凉
莎士比亚说:“幽默和风趣是智慧的体现。”毛泽东用的智慧口才独具匠心,在宽松随意的调侃幽默中,轻松自然地做了统战工作。
毛泽东还常常结合语言环境,运用联类取喻或反衬法造成幽默,使人们的紧张心理,突然变得轻松乐观。
一次在王家坪时,胡宗南的几十架飞机轮番轰炸,整个村庄被烟尘笼罩,燃烧,弹片飞得满地都是。卫士们冲进窑洞,看到毛泽东仍在聚精会神地查看地图。毛泽东发现他们进来,就问:“客人走了吗?”
卫士怔住了:“谁,谁来了?”
毛泽东指指天上说:“飞机呀,喧宾夺主,讨人嫌。”
说得卫士们都笑了。
毛泽东、朱德
转战陕北时,一次中央纵队从小村出来,走到一座山上向导迷了路,天上大雨倾盆,山下五六万敌兵追踪,时时响起枪声,大家又冷又饿又紧张,紧紧靠拢到毛泽东周围。毛泽东此时却笑了起来说:“嘿,真是铜墙铁壁,风雨不透了。”
由于毛泽东有意地发挥,用巧妙的幽默、想象,把本来干巴巴的事情表现得妙趣横生,于是大家的心都安了下来。
1974年11月6日,毛泽东在中南海会见了特立尼达和多巴哥总理威廉斯。毛泽东重点谈了当前的国际形势,风趣地说:“现在国际会议这么多,美国这个国务卿到处跑,相当忙,黄昏的时候,燕子忙,飞得低,雨要下了。”
毛泽东用美国国务卿和燕子忙联系起来,讽刺帝国主义世界可能要出乱子了。
毛泽东的幽默不仅发人深省,耐人寻味,而且增强了说话的生气,活跃了听者的情绪,使他的说话增加了艺术的感染力。
毛泽东
毛泽东活用词句而幽默
1933年夏天,江西瑞金久旱不雨。秧苗眼看就要干死了,广大农民的心都要愁碎了。
毛泽东看在眼里,急在心头,立刻率领临时中央政府的工作人员走上抗旱第一线。
一天深夜,月亮朦胧地照着大地,叶坪村几位老农正在一口水塘边踩水车轮子浇地,忽然看见毛泽东走来了,一个老农亲切地招呼说:“毛主席,这么晚还没有休息呀!”
毛泽东走到水车前,一边卷裤腿一边说:“天这么早,睡不着呀。来,换换吧。年纪这么大了,休息一会吧。”
老农怕累着毛泽东,说什么也不肯让他上车。实在拗不过,一个老农就借口说:“毛主席,你不会车水啊。”
毛泽东笑呵呵地把一位老农拉下来,自己蹬上车,边踩边说:“是呀,起初你也不会吧?边干边学嘛。我正因为不会车水,才来向你们学习呵。”
说着说着,毛泽东突然失脚从水车上滑下来,一只脚被脚踏板打伤。老农们赶紧从水车上下来,解下腰间的毛巾,帮毛泽东包扎好伤口,不让毛泽东再上水车。
毛泽东风趣地说:“不要紧,只擦破点皮,轻伤不下火线嘛!”
在战场上,战士们轻伤不下火线,毛泽东把这句话挪过来,非常贴切。当毛泽东再次蹬上水车,老农们也不敢反对了,和他并肩干起来了。
这一年,在毛泽东的领导下,人们终于战胜了自然灾害,夺得了大丰收。
毛泽东
巧换语境,运用词句,是毛泽东幽默口才的一大特色,运用幽默,毛泽东常常使自己得到大家的认同和喜爱。
在延安时期,毛泽东经常到抗大、陕北公学、马列学院等院校去,亲自在给学员们讲课。毛泽东讲课,总是深入浅出,用生动、活泼、有趣的语言,把深奥的道理讲得明明白白,让人一听就懂。所以大家都喜欢听毛泽东讲课。
起初,不少人都以为,像毛泽东这样的大学问家,给大家讲课还用准备吗?后来,他们都知道了,事实并非如此。毛泽东每一次讲课,都是认真准备的。他要深入思考,有时还要调查研究,然后写出讲课提纲。为了准备讲稿,他常常要用几天几夜,甚至更多的时间。他常说,共产党人最讲究“认真”二字。
1937年秋天,毛泽东在一段时间内,集中讲哲学专题课。郭化若(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当时还在庆阳红军军事学校任教,他返回延安后,听说毛泽东的哲学课讲得非常生动、有趣,大家都喜欢听。一次见到毛泽东,反映了这些情况,并为自己未能听到这些讲课深感遗憾。
毛泽东听了他的这些话,幽默地对他笑着说:“其实我折本了。”
郭化若
郭化若一时还不明白这话是什么意思。毛泽东看了出来,接着解释说:“我花了四天三夜的时间,才准备好了讲课提纲,讲矛盾统一法则,哪知只半天就讲完了,岂不折本了吗?”
说完,两人都哈哈大笑起来。
“折本”是做生意的话语,意为本钱亏损。毛泽东运用过来轻松又幽默。生活中处处有幽默,幽默的力量使毛泽东在说话中时时展示出不凡的魅力。
毛泽东在中山公园欢度青年节
毛泽东除了喜欢游泳,也喜欢跳舞。跳舞对他来说,也是一种很好的放松和休息。
陪中央首长跳舞的青年文工队员们,早已和毛泽东熟识并成了朋友,她们在毛泽东面前无拘无束,随意说笑喧闹。毛泽东平时埋头工作,沉默寡言,但到了这种场合,也喜欢热闹的气氛,有时也和大家一起说笑,使舞会更加活跃。
有一次舞会中间,毛泽东朝一个女文工队员招手:“老蒋过来啊。”
“主席,蒋介石才是老蒋呢,你还是叫我小蒋吧。”女文工队员说。
“就是老蒋,那也没得关系,蒋介石要回大陆,我欢迎他,给他个大官做。”说完,便哈哈大笑起来,周围的人也都笑起来。
毛泽东
毛泽东坐在座位上,划根火柴,点起一支烟,猛吸了一口,又把烟吞进肚里。毛泽东的这一吸烟过程被女文工队员余琳看了个满眼,她心直口快,嚷了起来:“主席,你抽烟,牙都黑了。烟跑到肚子里,把肠子都熏黑了。”
毛泽东笑哈哈地看她一眼说:“那也没得关系,只要心不黑就行了。”
说得大家又笑了起来。在这里,毛泽东既让大家欢快地笑了,又讲出一个深刻的道理:“心不能黑”。这一幽默可谓意味深长!
参考资料:
《毛泽东口才》、《毛泽东的幽默故事》、《毛泽东的风范词典》、《毛泽东生活档案》、《毛泽东的人际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