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唐继尧故居:仅存大门
发布时间:2025-06-06 12:38 浏览量:9
北门街51号。始建于民国初年,坐北朝南,主建筑呈“山”字形布局,中有廊楼相连。正房面阔三间,进深三间,厢房面阔五间,进深两间。大门饰以石柱,石雕,占地2529平米。1987年昆明第三十中学建盖教师宿舍拆除,现在是翠明园小区,仅存大门。
唐继尧(1883—1927年),又名荣昌,字蓂赓, 汉族,云南会泽人。滇军创始人与领导者,云南滇系军阀的主要领导者。1883年8月14日出生。就读东京振武学校,然后入日本陆军士官学校,后升入日本陆军士官学校第六期深造。
唐继尧参加过重九起义,昆明起义。在镇压二次革命时,攻打四川熊克武率领军队。在护国战争中,与蔡锷联合宣布云南独立,自任中华民国护国军总司令,护国战争结束后,任云南督军兼省长。护法运动中被推为护法军总裁之一,并任滇川黔鄂豫陕湘闽八省靖国联军总司令。
1913年开始在云南执政,唐继尧在近14年的执政期中,兴办教育、筹办市政、发展实业做了若干件利民兴滇的大事,为云南的近代化事业有很大的促进作用。执政后期从下属到民间怨气甚大。 1927年失去云南政权,同年5月23日病死于昆明,终年四十四岁。1935年,国民政府感念唐护国之功,明令褒扬,于1936年改公葬为国葬,补行国葬仪式。在中国近代史上是一位颇受争议的人物。
唐继尧故居位于北门街51号,占地面积2529平方米,中西式四合院二层楼房,大门饰石柱、石雕。解放之初曾作过军事机关驻地,上个世纪60年代是昆明市第卅中学的图书馆、化学实验室和教职工宿舍,音乐教室也曾设在这里,有后门直上圆通山。笔者曾于上个世纪60年代中期在昆卅中就读,那时,学生和老师都将唐继尧故居称为“唐公馆”,因城市建设的关系,唐继尧故居今已不在,圆通山实际上是唐继尧故居的后花园。
北门街由南至北约长一公里,路为大小不均的石板条铺成,沿街多为土木、砖混结构的老房,其中也有几幢中西式结合的豪宅。就是这条普通的小街,上世纪曾居住过许多在中国现代史上颇有影响的著名人物,诸如“云南王”———会泽人唐继尧,他为庆祝自己的生日在北门街原71号建造的戏楼(唐家花园)是当时昆明规模最大、环境最为幽雅的私家花园了。“唐家花园”最为人们称道的是唐于1923年从香港回昆第二次执政时;在唐园成立了“东陆图书馆”,聘先贤袁嘉谷先生任馆长,每逢星期六、日两天,市民可自由出入唐园观赏园林,当时日本领事赠唐的50株樱花植于园内特别引人注目。园内建有中西式两层红砖楼及戏楼,戏楼上下有20个包厢,除书房、卧室人们不能进入外,但可隔着玻璃窗向内看,其他的房间可走串去观赏去玩,查阅图书馆藏书。
抗日战争时期,许多名流学者寓昆,唐园的戏楼包厢全被清华大学办事处租赁为单身教师宿舍,清华文科研究所初恢复时也曾设于此。先后在唐园居住过的有朱自清、陈岱孙、金岳霖、吴宓、浦江清、李继桐、陈省身等著名教授。著名建筑学家梁思成先生的夫人林徽因从四川李庄第二次来昆养病时也居唐园,他们都对唐园优美舒适的环境赞不绝口。建国后唐园为中国人民解放军云南边防公安局驻地,后为昆明第三十中学教师宿舍。
“云南王”唐继尧为庆祝自己的生日,在北门街原71号建造了戏楼“唐家花园”,这是当时昆明规模最大、环境最为幽雅的私家花园。“唐家花园”最为人们称道的是唐继尧于1923年从香港回昆第二次执政时,在唐园成立了“东陆图书馆”,聘袁嘉谷先生任馆长,每逢星期六、日两天,市民可自由出入唐园观赏园林,园内的50株樱花特别引人注目。花园建有中西式两层红砖楼及戏楼,戏楼上下有20个包厢,除书房、卧室不能进入,其他的房间均可任市民走串观赏游玩,并查阅图书馆藏书。
抗战时期,许多名流学者寓昆,唐园的戏楼包厢被清华大学办事处租赁为单身教师宿舍,清华文科研究所初恢复时也曾设于此。先后在唐园居住过的有朱自清、陈岱孙、金岳霖、吴宓、浦江清、李继桐、陈省身等著名教授。著名建筑学家梁思成、林徽因从四川李庄第二次来昆养病时也居唐园,对唐园优美舒适的环境赞不绝口。新中国成立后,唐园为中国人民解放军云南边防公安局驻地,后为昆明第三十中学教师宿舍。北门街原45号、98号也曾是西南联大的教师宿舍,抗战胜利后著名教授游国恩先生从龙泉镇迁回城时也住北门街。联大的外籍教师燕卜荪则居北门街的北仓坡,联大常委梅贻琦先生曾多次到北仓坡看望过他。
现状:1998年因城市改造被拆除,仅存一座石雕牌坊(刻“唐公馆”三字),后移建至青云街43号“翠明园”小区入口处,作为历史遗迹保留。
一个世纪的风雨沧桑
唐公馆和唐家花园实为一个整体的两个部份,公馆在前,面临北门街;花园在后,与圆通公园仅一墙之隔。公馆大门为门式坊形式的三开间牌坊门,门柱为雕刻精致的西式石柱,牌坊门两侧设有八字形影壁。上世纪九十年代,牌坊式大门移建于北门街翠明园,背对北门街,正面俯看青云街,向世人诉说着一个世纪的沧桑变化。
唐家花园早在上世纪20年代就已名声在外。一部名为《洪宪之战》的电影登陆国内各大影院,这部被称为中国历史政治伟大战争巨片,主要内容是护国战争,唐继尧亲自饰演自己,该片把昆明主要的园林名胜风光都摄入了镜头,唐家花园的美丽景观也尽收其中。
唐家花园与云南大学同在一支山脉上,呈遥相呼应,息息相通之态势。自云大1924年开办以来的历届师生,都把对面的圆通山(后辟为公园)当作后花园,或散步或踏青或赏花,而春光外泄的唐家花园也是一些云大师生不时光顾的地方。1923年2月,唐继尧在园内建立东陆图书馆,馆长袁嘉谷经常在午后无课时间,率领东陆大学(云南大学前身)学生进园读书学习,观赏园林和欣赏古物。
八年抗战,中国文化教育中心南迁,昆明成为著名的民主堡垒。从1938年起,唐家花园陆续接纳了朱自清、陈岱孙、金岳霖、吴宓、浦江清、李继桐、陈省身等一批批享誉中外的南迁学者,为他们到西南联大和云大教学和交流提供了很大方便。
美丽的唐家花园,广受学者、诗人们的赞赏。沈从文在《怀昆明》中道:路东那座美轮美奂以花木亭园著名西南各省的唐公馆。而1946年2月,当时中国著名才女、中国第一位女建筑学家、诗人、作家林徽因第二次来到昆明作短期休养,住进了好友张奚若为她安排的住处唐家花园。她对花木繁茂,地阔景幽,中西建筑风格及园林景观荟萃的唐家花园留下了非常好的印象和评价。她在寄给终生好友费慰梅(与其丈夫费正清同在重庆美国大使馆工作)的信中这样描述道:
所有最美丽的东西都在守护着这个花园,如洗的碧空、近处的岩石和远处的山峦这是我在这所新房子里的第十天。这房间宽敞、窗户很大,使它有一种如戈登.克雷早期舞台设计的效果。甚至午后的阳光也像是听从他的安排,幻觉般地让窗外摇曳的桉树枝桠把它们缓缓移动的影子映洒在天花板上!昆明永远那样美,不论是晴天还是下雨。我窗外的景色在雷雨前后显得特别动人。在雨中,房间里有一种难以言状的浪漫氛围
回望20世纪上半叶近四十年的历史,可以看到一场场关系国家命运与云南命运的风云际会均与唐家花园有关,同时,与唐家花园咫尺之遥的云大师生无不受其深刻影响。今天,有着厚重文化内涵的唐家花园的美景和往事已成为人们心中永久的记忆,而它丰厚的历史文化意义更值得后人记取和深入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