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诗词抄录】 元曲:人月圆·伤心莫问前朝事等三篇
发布时间:2025-06-07 15:39 浏览量:13
亲爱的友们:
今天2025年6月7日,星期六,农历五月十二,今天气温比昨天稍低一丢丢,高考第一天,上午做家务,没有午休,好几天没写字了,继续邀您共赴古典诗词的千年之约!今天与大家分享抄写的是元曲,在笔墨间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今日篇章:
①[黄钟]人月圆·伤心莫问前朝事
②[双调]折桂令·拟张明善
③[越调]凭阑人·赠吴国良
期待与热爱诗词的你,以笔为舟,以纸为帆,共同沉浸在这字字珠玑的诗意世界里!✨
天气预报说
作者倪瓒(1301年 - 1374年 ),江苏无锡人,为元末明初杰出的画家、诗人,与黄公望、王蒙、吴镇合称“元四家”。
早年富足优游:倪瓒家中富有,家中筑有“清閟阁”,收藏经史子集、道籍与佛经千余卷,以及历朝法书名画 ,为其艺术创作打下坚实基础。
中年散尽家财:元顺帝至正初年,散尽家财,浪迹太湖一带。此后余生,泛舟五湖,寄情山水。
晚年漂泊离世:晚年继续过着漂泊的生活,年轻时虽是重度洁癖一度传记为书,然,后“因染痢,秽不可闻” ,于洪武七年(1374 年)十一月十一日病死,享年七十三岁。
一、[黄钟]人月圆·伤心莫问前朝事
伤心莫问前朝事,重上越王台。
鹧鸪啼处,东风草绿,残照花开。
怅然孤啸,青山故国,乔木苍苔。
当时明月,依依素影,何处飞来?
原文及注释抄写
元代汉族文人普遍有对前朝(宋)的怀念、对现实身世漂泊等的感慨,倪瓒也受时代氛围影响。此曲借登越王台,凭吊前朝,抒发 兴亡之叹、身世之悲 ,在对历史遗迹、自然景象的描绘中,融入深沉的历史沧桑感与个人怅惘情绪。
首先是景情交融 :以“东风草绿,残照花开”等春日景象,衬“伤心”“怅然”之情,乐景写哀,更添沉郁;“鹧鸪啼”渲染悲凉氛围,让怀古之思更浓郁 。
再次是时空交织 :“当时明月,依依素影,何处飞来”,将“当时”(前朝)与“当下”(登临)时空勾连,明月似是历史见证者,强化兴亡无常的感慨,余韵悠长 。
总之是语言凝练 :用简洁的笔触勾勒画面、传递情感,如“青山故国,乔木苍苔”,寥寥数语,勾勒出故国衰败、物是人非的景象 。
②[双调]折桂令·拟张明善
草茫茫秦汉陵阙,世代兴亡,却便似月影圆缺。
山人家堆案图书,当窗松桂,满地薇蕨。
侯门深何须刺谒,白云间自可怡悦。
到如今世事难说,天地间不见一个英雄,不见一个豪杰 。
原文及注释抄写
在这首小令里,开篇“草茫茫秦汉陵阙,世代兴亡,却便似月影圆缺”,倪瓒便将视野拉至历史的长河之中,秦汉时期的帝王陵阙如今已被荒草淹没,曾经辉煌的朝代更迭,就像那月亮的阴晴圆缺一般,循环往复,是自然规律,人力难以阻挡。这寥寥数语,便营造出一种宏大又沧桑的历史感。
再看“山人家堆案图书,当窗松桂,满地薇蕨”,描绘出一幅隐士生活的画面,作者以“山人”自称,家中堆满了书籍,窗前是挺拔的松树和桂树,地上长满了薇蕨 ,尽显生活的清雅、质朴。这样的环境,与前几句的历史兴亡形成对比,凸显出作者对这种宁静、超脱生活的喜爱。
“侯门深何须刺谒,白云间自可怡悦”进一步表明作者的态度,他认为不必去那深似海的王侯权贵之家求见,在白云飘荡的山间,便能自得其乐,展现出一种不慕权贵、追求自由闲适的心境。
最后“到如今世事难说,天地间不见一个英雄,不见一个豪杰”,则将情绪从个人的生活态度拉回到对现实的感慨,在元末那个动荡不安、黑暗腐败的社会背景下,作者觉得世事变幻莫测,而放眼天下,竟然找不到一个真正能扭转乾坤、有所作为的英雄豪杰,流露出对时代的失望和对英雄的期盼。
③[越调]凭阑人·赠吴国良
客有吴郎吹洞箫,明月沉江春雾晓。
湘灵不可招,水云中环佩摇 。
原文及注释抄写
此曲是倪瓒赠予友人吴国良的作品,创作于其逗留宜兴期间,当时正值春天。吴国良,荆溪(今江苏宜兴)人,不仅工于制墨,还擅长吹箫,与倪瓒意趣相投,二人时常往来。一次,倪瓒泊船荆溪,吴国良乘舟前来相谈,从明月高悬,一直畅谈到拂晓江雾泛起,期间,吴国良吹奏洞箫为倪瓒解闷,并赠送新制的桐花烟墨,倪瓒有感于此,创作了这首小令,以赞美吴国良吹箫的高超技艺 。
开篇“客有吴郎吹洞箫,明月沉江春雾晓”,实写倪瓒在船上听吴国良吹箫的情景,从夜晚到黎明,通宵达旦。
“湘灵不可招,水云中环佩摇”,这里借用了湘灵的典故,湘灵即舜的妃子娥皇和女英,传说她们死后成为湘水女神。
整首曲子短短四句,虽未着一个字直接称赞吴国良的箫艺,但通过精妙的描写和独特的艺术手法,营造出空灵美妙的意境,将吴国良吹箫的高超技艺展现得淋漓尽致,体现了倪瓒高超的艺术创作水平 。
学习倪瓒作品的现实意义,主要涵盖艺术、文化与生活三大维度:
1、在艺术审美上,作品《[双调]折桂令·拟张明善》等的悠远意境,拓宽审美视野,质朴自然的文学语言,更为艺术创作提供技法与表达灵感;
2、在精神文化层面,倪瓒淡泊名利的人生态度与作品中传递的超脱境界,既承载着传统文化精髓,又能启示当代人坚守精神追求,增强文化自信;
3、在生活态度方面,作品宁静悠远的意境可缓解现代焦虑,其简约质朴的艺术风格,更引导人们反思物质欲望,回归内心本真,以真挚情感拥抱生活 。
就到这里,下次见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