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孤独》魔幻的风格轮回的故事
发布时间:2025-06-19 08:47 浏览量:8
一、一次长达18个月的发烧级写作
伟大的作家马尔克斯
1965年7月9日,马尔克斯决定带家人出去旅行,他们从墨西哥驱车出发,在路上,灵感突然闪现,他要用外婆曾经给他讲故事的方式去讲这个故事。
小说的第一句话呼之欲出:
多年之后,当他面对行刑队时,奥雷里亚诺·布恩迪亚上校……
马尔克斯当即决定,掉头回家,开始创作。
回家后,他一头扎进那个几平米的书房,奋笔疾书。
稿纸一张一张写完,他依旧按照自己的习惯,每张稿子上,一旦出现错误,就得重新换一张,所有稿子都必须干净整洁。
在他的计划里,6个月的时间足以完成创作,在这段时间里,他的积蓄足够开销。
可是,6个月之后,创作并没有完成,钱却花得差不多了,没办法,马尔克斯卖了自己的车,将钱交给妻子,再次投入紧张的创作。
然而,创作时间远比他想象的更长,但为了让他安心写作,妻子独自承担了所有的压力,没有钱,她就跟店家赊账,就跟房东说晚点给房租,还到处借钱,可马尔克斯的书房里,却始终安静平和。
正是因为有这样的妻子,才有了《百年孤独》。
前后用了18个月,马尔克斯终于创作完成,等他写完了才知道,家里已经欠了一屁股债。
后来,马尔克斯回忆说,只顾埋头写作的自己,简直是一直冒着谋杀妻子的风险。
1966年,稿子完成,总共590页。
他们将稿子拿去邮局,准备邮寄给出版社,工作人员一算,邮费82,可是夫妻两人身上总共只有53块钱。
没办法,只能先将稿子寄出去一半。
二、生轰轰烈烈,死极尽奢华
每天20页,终于看完了加西亚.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
这是一本让人深陷其中,感到魅力无穷的书。
这本书深刻的描写了一个家族七代人由兴到衰的过程。
《百年孤独》一书的125页写到了马孔多的缔造者,神一样的主角何塞.阿尔卡蒂奥.波恩迪亚的死,这段描写可真是卓越超凡。
作者加西亚.马尔克斯凝聚在主角身上的感情至深。
“于是,他们走进何塞.阿尔卡迪奥.布恩迪亚的房间,用尽全身力气摇晃他,冲他耳边叫喊,又把一面镜子放在他的鼻孔前,但都无法将他唤醒。不多时,木匠开始为他量身打造棺材。
他们透过窗户,看见无数小黄花如细雨缤纷飘落。
花雨在镇上落了一整夜,这寂静的风暴覆盖了房顶,堵住了屋门,令露宿的动物窒息而亡,如此多的花朵自天而降。
天亮时,大街小巷都铺上了一层绵密的花毯,人们得用铲子、耙子清理出通道才能出殡。”
马孔多的时代在何塞.阿尔卡蒂奥.布恩迪亚结束了。
一个王死了,一个王朝结束了。
人类周而复始,是一个大的循环。
正如书中已经瘫痪在床,却洞察一切的神甫所说:“对我来说,只要能确定你我在这一刻的存在就够了。
意思是:活在当下。
第一代何塞.阿尔卡蒂奥.布恩迪亚与乌尔苏拉,他们因为近亲结婚,担心会生一个猪尾巴的孩子;到第七代,奥雷里亚诺与阿玛兰达.乌尔苏拉最后生下了那条猪尾巴的孩子。阿玛兰达.乌尔苏拉因失血过多而死。
故事到此闭环。
奥雷里亚诺打开了羊皮卷,想知道自己的人生走向,但是没有答案。
长猪尾巴的孩子后来被蚂蚁吃掉。
“许多次,两人被鬼魂的忙碌声吵醒,他们听到乌尔苏拉为了使血脉流传,与造化法则抗争。何塞.阿尔卡蒂奥.布恩迪亚在探索伟大发明的神奇原理。费尔南达忙于祈祷。奥雷利亚诺.布恩迪亚上校在战争的幻想和打造小金鱼的辛劳中日渐默然。奥雷里亚诺第二在狂乱的欢宴中深感孤独,苦苦挣扎,也明白生前的执念能够战胜死亡。”
每个生命的个体,都在诞生后,艰难而倔强地求生存。
结果,每一个都活成了自己想不到的样子。
“她的尖叫被一个巨大男婴的洪亮哭声压过,透过朦胧泪眼,阿玛兰达.乌尔苏拉看到又一个真正的布恩迪亚,如同所有的何塞.阿尔卡蒂奥一般粗壮韧性。如同所有的奥雷里阿诺一般,大睁着洞察一切的双眼,注定要从头更新家族的血脉,涤除其中顽固的恶习和孤独的天性。
基因这个东西,坚硬无比。
七代人,活成了两个类型,其一:是第一代何塞.阿尔卡蒂奥.布恩迪亚的类型,冒险、固执、坚韧,无比的聪明与顽强,有创造力。是缔造者,注定无法平庸。其二:乌尔苏拉这个类型,勤劳,善于创造财富。
第七代奥雷里亚诺与阿玛兰达.乌尔苏拉,他们因为无法战胜炽热的爱情,在爱情中孕育了一个生命。
剪断脐带后,由奥雷里亚诺举起灯,产婆用布擦去孩子身上的淡蓝色黏浆,直到把他翻过身来,他们才发现婴儿比其他人多了些什么,于是弯下腰去仔细查看。
那是条猪尾巴。
奥雷里亚诺打开羊皮卷,卷首:“家族的第一个人被捆在树上,最后一个人正在被蚂蚁吃掉。”
“羊皮卷上所载一切自永远至永远不会再重复,因为注定经受百年孤独的家族不会有第二次机会在大地上出现。”
这是宿命的解题。
神志不清,被捆在树上一直不死的,是第一代何塞.阿尔卡蒂奥.布恩迪亚,他活了多少岁,没有人说得出答案,也许150岁,也许更长久。这是一种被神化的角色。
第二代奥雷利亚诺.布恩迪亚上校是一个战争狂热分子,他的传奇在马孔多流传。
奥雷里亚诺陪父亲去找里正。
此时他已经蓄起翘尖角的黑髭须,声音日渐洪亮。日后的战争中,这将成为他的特征。他们没带武器,对卫兵视而不见,径直走进里正的办公室。
堂阿波利纳尔.摩斯科特并不慌张,向他们介绍正巧在那里的两个女儿。安帕罗16岁,和母亲一样肤色黝黑。蕾梅黛丝只有9岁,是个肤色如百合,眼睛碧绿的漂亮女孩。
几天后,何塞.阿尔卡迪奥.波恩迪亚为里正找到一处房子。一切都恢复平静,只有奥雷里亚诺例外。里正最小的女儿蕾梅黛丝,论年龄足可当他的女儿,但她的影子正折磨着他身体的某个部位,那是一种肉体上的感觉,几乎在他行走时构成障碍,就像鞋里进了一粒小石子。
基因真是一个神奇的东西,何塞.阿尔卡迪奥.波恩迪亚的长子,奥雷利亚诺.布恩迪亚上校,不仅继承了父亲的名字,也继承了父亲冒险的性格。他数次组织武装起义,九死一生而不悔。P129页,奥雷里亚诺.波恩迪亚从刑场直接组织武装起义。
这是他无数次起义中的一次。
“他曾在一次远征中迷失于雨林三个月,异想天开的试图穿越1500多公里的原始森林,直到首都近郊。还有一次他距马孔多不到20公里,却在军政府军巡逻队的威逼下退到山区,趋近他父亲多年前发现西班牙大帆船残骸的着魔之地。”
“从年轻时代起,他第一次有意落入怀旧的陷阱,仿佛回到了吉卜赛人到来时,父亲带他去见识冰块的那个神奇下午。桑塔索菲亚.德拉.比达丢下厨房里的活计,向门口跑去。于是他向栗树走去,心里想着马戏团。
“是马戏团。”她喊道。
他仍努力想着马戏团,却已经失去记忆。他像只小鸡一样把头缩在双肩里,额头抵上树干便一动不动了。家里人毫无察觉,直到第二天上午十一点,桑塔索菲亚.德拉.比达去后院倒垃圾,忽然发现秃鹫正纷纷从天而降。”
马孔多的第二代何塞.阿尔卡迪奥.布恩迪亚的儿子奥雷利亚诺.布恩迪亚上校,一生热衷于战争,几十次死里逃生,有一次他对着心脏部位开枪,子弹洞穿 他却安然无恙。子弹从最危险的部位差之毫厘的缝隙穿过。他的私生子遍布他战斗过的任何一处。几十个私生子降落的地方连缀起来,可以成为他军旅生涯的活地图。
他梦见自己,他躺在床上不到几分钟便睡着了。他梦见自己走进一栋空空的房子,墙壁雪白。还因为自己是第一次走进这房子的人而深感不安。在梦中,他记起前一夜以及近年来无数个夜晚,自己都做过同样的梦。知道醒来时就会遗忘,因为这个不断重复的梦只能在梦中想起。
他干了一上午活计,全神贯注,心无旁骛,没有察觉到10点的时候雨下大了。有人在租房前叫喊,叫喊着关门,别让水淹到门里。他甚至忘记了自我,直到乌尔苏拉端着午饭进来,并关上灯。
他望着眼前这个被火光映成金色的沉稳女人,这个无论,无论此时还是其他时刻都仿佛从未真实存在过的女人。
忽然想起那一日。
那一天凌晨5点,它被墙外蟾蜍和蟋蟀的齐鸣惊醒。绵绵细雨从星期六开始就没有停息。他即使不曾听到花园枝叶上的淅沥声,也能从自己骨头中的寒意里察觉到他与往常一样,裹着羊毛毯,穿着粗棉布衬裤。
那是他最早也是唯一的童年记忆。
这个记忆不仅实际确定了他一生的走向,而且随着记忆渐长,反而愈加清晰,仿佛流逝的时光使他与往事日益接近。
尽管阳光仍然照在那棵菩提树上,午后两点依然是寒冷难耐,欢闹声还不时地从街上传来。这个家却越来越像一座冷宫。
奥雷利亚诺.布恩迪亚上校一生轰轰烈烈,他本身就是不死传奇。
书中对于布恩迪亚家庭每一个成员的死,作者都倾尽才华,极度渲染。
因为,这个家庭的每一个人,都是那么与众不同,活得恣意放达。
三、人类、家族、人,无非轮回二字
马孔多和何塞.阿尔卡蒂奥.布恩迪亚家族的伟业与不幸,最后居然由庇拉尔.特尔内拉来讲述。
书中说她过了145岁的生日,这是不确定的。也许这7代人的历史要由一个带着魔幻色彩的通神的人物来讲述。
最后,奥雷里亚诺与她见面有一段描写:“她用指肚爱抚着他的头,静静等他哭完,没听他说出哭泣的缘由,便已认出人类历史上这最古老的哀恸。”
《百年孤独》最后总结说:“对她而言,布恩迪亚家男人的心里没有看不穿的秘密,因为一个世纪的牌戏与阅历已经教会她,这个家族的历史不过是一系列无可改变的重复。”
人类历史是一种重复,一个家族几代人的命运是一个重复。
人类就是轮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