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级文化和示范课究竟要不要搞

发布时间:2024-10-13 04:26  浏览量:2

班级文化和示范课究竟要不要搞

颂明

为什么要搞“示范课”、“公开课”? 就是要规范教育教学行为!

班级文化和示范课,一直为人所诟病,认为是搞形式主义。

前不久,教育部前发言人王旭明还在严厉抨击示范课。他的理论是“教育不需要表演”!

颂明对此类批评不以为然。

颂明始终在关注文化和教育的情况,坚持搜集一线的材料而绝不会从概念出发,凭着想当然说话。但凡发言,必定要翔实的材料为依据。

刚刚,我收到南山区某小学一年级某班的一个班级文化的视频,看得我眼眶湿湿的。

我太想转发这则视频了,但是我没有获得授权,只好转发给了几位朋友。

一年级的班级文化搞得这么好,是我无法想象的。

假如我真的把这个视频发表了,我猜想一定会受到严厉的抨击,词我都替抨击者想好了:环境布置都是家长搞的,小孩展示都是经过反复排练的,演说词都是大人写的,这么小就被训练搞“形式主义”,这不是教育的成绩而是教育的悲哀!

听起来似乎有理,实际上是荒诞不经。

教育的本身就包括训练,任何能力都需要经过训练才能够培养起来。有不经过训练的能力吗?

孩子只有在参加活动的过程中才会逐步形成能力。背诵古诗词不是一种训练吗?背诵古诗词是培养一种能力,背诵一篇演说词为什么就不是能力反而是形式主义了呢?孩子通过演说,提高了记忆能力、表达能力、表现能力、自信心有什么不好吗?!

在自愿的基础上让家长参与班级的布置,实际上是在参与教育活动,是融合家长、学校与孩子关系的一种形式,既给孩子营造了良好的学习环境,使孩子潜移默化地受到了优良文化的熏陶,为孩子提供了展示的舞台,形成了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合力,这有什么不好吗?而且,优良的班级文化对于形成良好的班风,增加孩子的集体荣誉感和责任心都是有着非常积极意义的。这有什么不好吗?

王旭明对于公开课和示范课的抨击是完全没有道理的。我可以举出一个例子,就在前不久,我了解到了这样一个案例,有一位有着高级职称的女教师,对于一年级学生非常粗野,不但骂学生“垃圾”、“笨蛋”甚至更加难听的话,还频繁使用罚站、拉出去、打手、打脸、打头等体罚行为,一些没有受到惩罚的“好学生”也感到害怕。由于这位老师有编制、有职称、有教龄属于“老资格”,校领导对她也束手无策,她还会以“生病”等手段要挟领导。据我所知,这种情形在内地并不罕见!

为什么要搞“示范课”、“公开课”?

就是要规范教育教学行为!

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口不择言想说什么就说什么,在“为学生好”的幌子下为所欲为吗?

课堂行为、教育行为究竟要不要规范,能不能规范,如何规范?我们的教育家难道不需要思考吗?!

深圳南山区有一个“课堂技能大赛”活动。参赛人员都是提前10几个小时拿到课题,在完全没有选择班级的情况下去他校授课,展现的完全是教师的教学艺术和教学机智。这对于促进教师队伍的整体水平的提高有着非常积极的意义,根本不存在所谓的“表演”问题。

对这样好的教学示范、规范教学行为的活动难道需要取消吗?

我可以负责任地说,假如南山区没有这样的“课堂技能大赛”活动,教师的整体教学水平绝对不会有这么高!

假如,有教师20多年如一日,不论代哪个班,不论是中间接班还是带起始循环班,班风、班级凝聚力、学生和家长口碑、所带科目成绩始终都在学校“最好之列”,难道不应当对这样老师的教育教学行为加以研究吗?!

前几天,我在网络上看到了一个视频,有位年轻的男教师教一年级,有个女生一直在哭,他非常温和而得体地处理好了这件事。我为他点了赞。这样的老师怎么可能教学质量不高呢?对这样的好老师教育教学行为是应当加以总结,值得其他老师学习的!

从一个意义上说:教育教学行为体现着教师的素质,决定着教育教学质量。

我们的“教育家”们应当深入调查研究,成为“有效解决问题”的专门家而不是信口开河、情绪化的放嘴炮!

2024年10月12日星期六

外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