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住黄金4分钟!这些急救知识一定要掌握
发布时间:2024-09-15 19:34 浏览量:29
红十字会与红新月会国际联合会将每年9月的第二个星期六定为“世界急救日”,旨在普及公众应急救护知识和技能,宣传与推动应急救护工作。2024年9月14日是第25个“世界急救日”,活动主题是:“急救与运动”。
运动可以强身健体、释放压力、放松心情。然而,运动也是有风险的,不正确运动或运动超负荷,很容易造成心脏骤停。近年来,运动时心脏骤停、运动性猝死的事件频发。2024年6月30日,在印尼举行的2024亚洲青年羽毛球锦标赛混合团体小组赛中,中国17岁的羽毛球小将张志杰突发心搏骤停倒在球场上,因抢救不及时而去世。因此,学习和掌握心肺复苏等急救知识技能非常重要。
遇到心脏骤停,急救方法是关键。一般心脏骤停黄金抢救时间在4分钟之内。抓住这四分钟,立即实施心肺复苏(CPR)和使用AED(自动体外除颤器),可以大大提高复苏率。
01 成人心肺复苏(CPR)
1.评估环境
判断现场环境是否安全:通过眼睛观察、耳朵和鼻子判断异常情况,确定环境对患者和施救者是否安全,避开电击、毒气、塌楼、火灾、交通事故等危险现场。在环境不安全的情况下要转移患者,不可盲目施救。
采取自我防护措施:确保在场人员不受伤或被感染(手套、口罩等)。
2.判断意识
轻拍患者双肩,并在两侧耳边大声呼叫:“先生(女士),您怎么啦?快醒醒!”
3.检查呼吸
将患者放置在坚硬的平面上,用“听、看、感觉”的方法判断患者有无呼吸,检查时间约10秒。
如患者脸朝下(俯卧位) 应将其翻转为仰卧位,再检查呼吸。
注意:濒死叹息样呼吸症状适用心肺复苏术。
4.呼救
把周边的人呼叫过来,指定专人拨打120、寻找AED,立即开始实施心肺复苏。
5、胸外按压
两手十指相扣、掌根重叠,掌根落在患者胸部正中、两乳头连线水平(即胸骨下半部)位置。按压深度5—6厘米,按压频率100—120次/分(15—18秒完成30次按压),双上肢伸直,上半身前倾,以髋关节为轴垂直下压。每次按压后使胸廓完全回复原状,尽量避免按压中断。
6.开放气道
用仰头仰头举颏法开放气道,要打开到下颌角与耳垂连线和水平面垂直的程度,即鼻孔朝天。第一次做人工呼吸之前还要检查口腔是否有异物(义齿、泥沙、呕吐物等),如有异物要清除。
7.人工呼吸
打开气道,患者头后仰约90°,张大口包严患者口唇,捏紧患者鼻孔缓慢吹气,持续时间1秒钟,
连续吹气2次,吹气时可见胸廓隆起(吹气量500-600ml即可)。注意:避免过度通气。
8.效果评估
按压/吹气比为 30 : 2,5组后检查患者呼吸、心搏是否恢复。如恢复,将患者翻转为复原体位,如未恢复,继续实施心肺复苏。
在心肺复苏过程中,如果有人取来了AED,立即使用AED,根据语音提示进行操作。
02 运动注意事项
运动时应该做好准备,预防运动猝死的发生,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运动前做好身体评估和准备。无论多大年龄,无论什么运动,运动前都要了解自己的身体状态。比如,运动前,检查一下是否潜在心血管疾病,听从医生的专业建议;注意最近是否有感冒、熬夜、饮酒、疲劳等症状;长时间不运动的人,不要突然大量运动,不要高强度运动,运动要量力而行、循序渐进,做好热身运动;不要在高温、极度寒冷的天气时运动。
2.运动中注意身体状态和补充。运动过程中及时观察自己的心率,观察自己的感受,通过自身的反应确定运动量是不是适宜,对于从事高强度、高对抗运动的人,最好佩戴一块心率手表或心率带,及时监测心率状态;运动过程中脱水、电解质流失是非常危险的,要及时补足充分的水分和电解质,特别是夏天或出汗特别多的运动;运动中出现身体不适、中暑、呼吸困难等情况,要及时停止、降低运动强度。
3.运动后要做好身体的恢复。大量剧烈运动后,不要马上停下来或坐着,应该给身体一个恢复的时间,让身体逐渐从激烈的运动状态放松下来;运动后不要大口喝水、大量饮用冷饮或冲冷水澡等,这类寒凉的刺激会影响心脏,甚至诱发运动猝死;运动后最好做一个冷身运动,使快速的心跳减缓至安全水平,中高强度运动后的慢跑、快走、舒展放松等可以维持促进血液的回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