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得斋记|走近“孤山路2号”
发布时间:2024-09-20 14:12 浏览量:31
潮新闻客户端 杨新元
(一)
“孤山路2号”是西湖边一栋有百年历史、中西合璧的豪华别墅。
有一个好听的名字:逸云寄庐。它坐落在平湖秋月景点的正北面。
如果从断桥、锦带桥方向一路走来,到白堤尽头时,平湖秋月就到了。这时,一块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平湖秋月的石碑会吸引你向左转,走进平湖秋月。而对路右边那栋老建筑却可能会视而不见。因此,我相信许多读者、包括不少老杭州人,如果光看了文章的标题,一时间会不知所云。
其实,逸云寄庐是解放前西湖的十大名庐之一,是一个有故事的地方。虽然不如平湖秋月历史悠久,名头响亮,但也值得游人看一看、走一走。正如一位游客说,到逸云寄庐一访,可以看到一个不一样的西湖。
我在杭州生活了近50年,平湖秋月不知道去了多少次。有段时间,每天走西湖晨练,路线就是断桥、锦带桥、平湖秋月。虽然逸云寄庐天天经过,却从未关注过。也难怪,西湖的风景太美了,以致我们忽略了这栋中西合璧的豪华别墅。
那天早晨,我从平湖秋月出来,看到几个外地游客在逸云寄庐铁门前向里张望。一位游客对同伴说:“这栋老洋房有点年份了,建造得好漂亮。”他们问我能不能进去参观一下。
我说,应该是可以的。不过平时这里是办公的地方,只有星期六、星期天对游客开放。那几位外地游客一听,都说好遗憾。可能等不到双休日了。
其实,我知道自己对逸云寄庐也不熟悉。只知道这栋西湖边的老楼现在是省老干部活动中心。于是,我走到逸云寄庐的景点铭牌前看起来。
这块介绍逸云寄庐的景点铭牌也有点年份了。左边是一张逸云寄庐的位置图,右边用比较简略的文字告诉我们,逸云寄庐位于孤山路2号,平湖秋月北面。占地1.375亩,坐北朝南,为多开间三层楼中西合璧式花园别墅。
下面介绍了逸云寄庐的建筑历史以及现在的用途。
为了一暏逸云寄庐的风貌,那天我一直在孤山公园呆到八点多,等到逸云寄庐的工作人员上班。我对门卫说我是新闻单位工作的,想进去参观一下。那位门卫竟然同意了
于是,我第一次走进逸云寄庐,与它“亲密接触”。
逸云寄庐建于1927年,至今已有近百年的历史。占地1.375亩,建筑面积达437平方。三层楼,一共有大小房间17间。
从外观看,此楼颇具传统特色。整栋楼飞檐翘角,琉璃黄瓦。
走进园子里,更觉高档气派。庭院里,花木扶疏,石笋秀丽,有假山鱼池。楼房坐北朝南,前后都是花园,左右是通道。在园子的西北角,筑有一个观景石亭。
走上二楼、三楼,可以看到,转角楼梯、雕花扶手、护墙板等,用的木料都很高级。虽经百年也仍旧完好如新。每间房间的天花板都用石膏线角装饰。这在一百年前是相当考究了。
二三楼前后都有露台,前望外湖,后望里湖,东望宝石山,西看孤山。可以看出,当初房主在堪定房址时,是颇费一番心思的。
逸云寄庐又名逸云精舍,唐庄。原业主为唐宝泰,1941年唐把它卖给沪上大享东云龙。1953年由人民政府接管,用作干部宿舍。
上世纪80年代,这里改为省老年大学校舍,称“明鉴楼”,现在为老干部活动中心。
杭州西湖资料图。图源:视觉中国。
正是“接天莲叶远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的时节,里西湖的荷花开得十分灿烂。
我站在逸云寄庐的三楼后露台上,能闻到荷花的阵阵清香。此刻,我的眼前,似乎浮现出与逸云寄庐关系密切的三个人:唐宝泰、东云龙、蒋梦麟。前两位是逸云寄庐的前后业主,后一位是租客。
唐宝泰,上世纪二十年代上海泰来洋行的买办;
东云龙,当年沪上的大享,杜月笙恒社的元老之一;
蒋梦麟,当年浙江省政府委员兼教育厅长。
说起唐宝泰,那可是当时上海买办界的标志性人物。
买办这种职业,在当年可是一种非常有时代气息的职业。这个唐宝泰,操着一口流利的英语,在洋人和中国商人中间周旋牟利。
要知道,在一百年前的民国时代,能说一口流利英语的人是少之又少。唐宝泰利用自己的外语特长,在沪上的商贸活动中从事外商与中国商人之间的翻译工作,还为自己结交生意上的人脉,生意做得风声水起。所以,洋买办是个赚钱的行当。唐宝泰有钱之后,就十分想过一种悠闲的生活。
上世纪二十年代,沪杭铁路已经开通,乘坐火车从上海到杭州只需4个多小时。要是在过去,坐最快的船也要16个小时。于是,唐宝泰就萌生了在西湖边造一栋楼的念头。
1927年,是不平凡的一年。杭州的城墙拆掉了,建起了湖滨路。西湖断桥边,也不再是李叔同《送别》中那种芳草萋萋的景象了。许多军政要员、富商巨贾、地主乡坤都纷纷把目光投向美丽的西湖边,在这里寻找适合建房的地皮。
唐宝泰恰逢其时,财大气粗地买下了孤山391号地块。在杭州市的房产档案馆内,至今还保存着一张土地证照,1927年,逸云寄庐建于当时的孤山路16号(外西湖1—2号),宅地地基1.375亩。
唐宝泰建造的逸云寄庐,是西湖边比较早的一栋豪华别墅。自从建成以后,唐宝泰就过起了“双城生活”。在上海忙完生意,唐宝泰就会坐沪杭火车,花4个小时从上海到杭州。
到了杭州,大街小巷跑着三千多个拉洋车的,花上几角钱,唐宝泰就到了西湖边的逸云寄庐。
时间到了1941年,由于国内连年战争,洋买办不好当了。唐宝泰转行做实业,亏了本。只好把逸云寄庐卖合了上海的大享东云龙。
从江苏南通乡下出来的东云龙,开始只是一家餐馆的侍应。后来追随杜月笙,才成为上海滩上响当当的人物,享尽了荣华富贵。然十里洋场的花花世界再好,还是少了山水相伴的人生乐趣。
当年,上海有头有脸的人都以在西湖边有房为荣,而“老头子”早在孤山建起了杜庄。东云龙紧随其后,一眼相中了与杜庄同在孤山的这栋临湖别墅。民国三十年(1941年),逸云寄庐易主。
杭州市房产档案馆里一份房屋杜绝契(不能赎回的契约),记录了当年的交易细节:坐北朝南铁门内三层楼三开间厅一座,左边平房花厅一所,又平房五间,马房一间花园假山各种树木要花草石头俱全……
这是唐宝泰的卖房契。我想,当年唐宝泰一定万般难舍。那些他酷爱的琉璃金瓦,屋脊金龙,欧式廊柱,还有看得见西湖风景的房间、露台,曾留下了他多少美好的回忆,现在都要拱手让人了。
而东云龙在逸云寄庐的快活日子也并不多。这栋豪华别墅,大多数时间是托一位西湖船工汪子培打点照看。这个混迹黑白两道的上海大亨,最终选择流亡香港。
说逸云寄庐,还是要说一下当代教育家蒋梦麟。
1927年,时任浙江省政府委员兼教育厅长的蒋梦麟来到杭州,成为国立第三中山大学(1928年改为浙江大学)的校长。他曾住在逸云寄庐。一时间,逸云寄庐学者教授云集,几乎成了“浙大会馆”。
蒋梦麟是余姚人,1886年生人。13岁就四处求学,几乎把生命中最重要的时期都留给了北大,但他对杭州的回忆最美好。这可能与他曾住在逸云寄庐有很大关系。
他在回忆录《西湖》中写道 :“鱼儿戏水,倦鸟归巢,暮霭像一层轻纱,慢慢地笼罩了湖滨山麓的丛林别墅,只有缕缕饮烟飘散在夜空。我感到无比的宁静。时代虽然进步了,西湖却妩媚依旧……”
这是一个文人对逸云寄庐的怀念,也写出了这栋豪华别墅的美好居住体验。
至于蒋梦麟与唐宝泰是什么关系,他为什么会租住到逸云寄庐,好像各种文字档案中都没有记载。
蒋梦麟曾说过:“杭州人的眼里只有西湖,如果你住久了,不免有沉醉于其间的危险。”他确实在杭州只住了一年,往返于京杭之间。第三年,就辞去了浙大校长一职。
“沉醉西湖的危险”,这是蒋校长对西湖、对逸云寄庐最好的评价。
逸云寄庐生命中最辉煌的时刻,是1929年6月6日。
那一天,西湖博览会开幕。
这一天,逸云寄庐高朋满座。戴季陶、蔡元培、马寅初、蒋梦麟、陈布雷等学者名流都纷至沓来,齐聚逸云寄庐。
此刻,变身为“革命纪念馆”的逸云寄庐,多了几分庄重。
东门树起了一座由建筑师刘既漂设计的齐街牌楼,大门悬挂“从西湖博览会可以看出国货精美和耐用”的标语。入馆可见一副对联:革命精神大仁大智大勇,救国主义民权民族民生。
革命纪念馆共有五大陈列室。
第一陈列室陈列着辛亥革命志士徐锡麟的手枪,陈英士的血衣、秋瑾的遗墨等。
总理纪念厅里,雕刻家王静远雕刻的孙中山铜像栩栩如生,画家林风眠绘就的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也十分引人。
……
如今,这栋旧宅飘起了翰墨香。这里成了活动地点。大家在这里,对着西湖拍照、画画、写字,欢度自己的人生晚年。
我想,这栋百年老楼,今天才派上了真正的用场。
站在三楼的露台上向外西湖望去,只见湖水碧波荡漾,小船在湖上穿梭而过。向里西湖看去,荷花莲叶茂盛,花儿开得鲜艳。
此时此景,如果蒋梦麟在此,又会发出何种感想呢?
作者简介:杨新元,中国作协会员,浙江日报高级记者。
- 上一篇:真-优质偶像!欧文面带微笑耐心签名 现场海报球衣球鞋横飞😅
- 下一篇:马上又要放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