鞋的时代印记
发布时间:2025-03-19 23:09 浏览量:6
作者:刘庆华
鞋,很普通,穿久了,洗洗涮涮,装盒,放鞋柜里,想穿时拿岀来,不穿了,很少引起人的注意。近日整理鞋柜,我从储存的鞋,有了一个新的发现。那一双双鞋,像一面面镜子,映照出生活的万千变化,折射岀世事的斗转星移。
都说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人,无论走近行远,谁也离不开鞋!
鞋,是有故事的。
上世纪七十年代初,我从村到集(公社所在地)上读高中。在那个读书不如挣工分划算的年代,能坚持上学,坚持读到高中,真是件不容易的事。就读的学校,是县运河南片五个公社的中心中学,办学规模和办学质量远近知名。
一个大小伙子,离开了地埂田头,到集上读高中,总要讲究讲究,再不能像在村里那样,整天光着脚丫子乱跑了。 于是,在一个月朗星稀的晚上,起了个大早,我跟随三叔,到淮阴市一个叫大闸口的旧货市场,一番左挑右挑,讨价还价,终以二块五角钱,买了一双城市人穿过淘汰下来的旧“解放鞋”。
这“解放鞋”,鞋帮灰白,看上去跟新的一样。穿“解放鞋”进了校园,心里美滋滋的,有说不出的高兴。习惯了光脚丫走路的我,头一次穿这样好的鞋,突然觉得路也不会走了。
田径场上奔奔跑跑,蹦蹦跳跳;球场上你追我赶,踢踢撞撞,这鞋就真的不争气了,现出了“驴粪蛋表面光”的本相。时髦不到一个星期,鞋帮就被脚趾头顶了个大窟窿,五个脚趾头露出了两个。丢死人了,一个大小伙子,怎能不羞得脸红脖子粗,总觉得同学都在看我,特别是经过女同学面前时,更觉难堪!
赶紧找补鞋师傅帮忙吧。趁午睡时间,我悄无声息地溜出了校园,到校外路边的补鞋摊上,花了五分钱补好了鞋。打了补丁不露脚趾头的鞋,虽难看点,但总比露脚趾头的好。
那时,在同学间,最时兴穿白色运动鞋了,看到有钱的同学穿这样的鞋,我十分羡慕,十分眼馋,还有几分嫉妒。但家穷,买不起。看看人家穿的运动鞋,再低头看看自己穿的带补丁的鞋,便觉得低人一等,矮人一截。好几次做梦,都梦见自己穿上一双时髦的白色运动鞋了。可梦毕竟是梦,梦醒,还得回到现实中。二年高中,一双城市人穿过的“解放鞋”,仍在我脚上穿着,破了补,补了破,一直穿到毕业,也没舍得扔!
日月如梭。几十年的光阴,从脚底下一溜烟过去了。鞋,也在讲述着不一样的故事,扮演着不一样的角色。
现今,看到家里大鞋柜小鞋柜塞满各式各色各样的鞋,每双鞋上,都印满时代的印记,都有岁月的留痕。
那双大约2公斤又笨又重的劳动“大头鞋”,刻印着参加工作之初,在铁路路基上行走的风尘;那双打了皱的猪皮鞋,当年舍不得穿,如同家珍地藏在纸箱里,只有进城或和女朋友“约会”时才拿出来亮相;那双黑色高跟鞋,记得是妻子当年最爱穿的,因工作的纪律要求,妻子上班必须穿平底鞋,只好和所有爱美的女工一样,每天把高跟鞋装包里,下了班才能穿“过把瘾”。
说起这高跟鞋,还有令人可笑的故事呢,当年“国门”刚打开,形成一股“高跟鞋热”,但人们一时看不惯,说这是“资产阶级小姐”穿的。有的单位还兴起“量鞋跟”,“鞋跟”超高,不得上岗,否则停止工作。
我在鞋柜里翻阅历史。林林总总,各式(色)各样的高跟鞋、矮跟鞋、平底鞋,布鞋、皮鞋,黑色的、红色的、棕色的、紫色的,还有运动鞋、休闲鞋、雪地靴、山地鞋……这些贴着时代标签的鞋,看得人眼花缭乱。但妻子却整理、摆弄、欣赏得有滋有味……
生活真像个魔术师,变的花样都来不及看了。鞋,再不是遮羞档丑的物件,而是生活的美容师,生活的装饰品,把生活打扮得多彩多姿。可生活的色彩,又岂止是鞋呢,人们吃的、用的、穿的、住的、玩的……哪一样不是多姿多彩,眼花缭乱。
鞋,不会说话,默默地待在鞋柜里,却告诉我,它浑身烙上的时代印记,没有褪色。
记得老一辈人常说的一句话:大河有水小河满,大河水少小河干。这朴实的话,闪耀着真理的光辉!
是的,只要大河里的水澎湃不息,小河里的水不满都不行啊!
作者简介:刘庆华(大华),国铁退休,中共党员,高级政工师,曽供职于新疆哈密日报社,乌鲁木齐铁路局党委宣传部。乌鲁木齐铁路局文协会员,南京江北新区作协会员,文艺作家主编。现住南京市,在乌鲁木齐市和南京市”候鸟”式游走。
- 上一篇:和霍震霆相比,李嘉诚给霍家提鞋都不配
- 下一篇:鞋的时代印记,折射岀世事的斗转星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