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4月5号,星期六,农历三月初八:今日要闻精彩如下:

1:记者从中国石油大庆油田了解到,2025年3月,大庆油田在川渝地区的探区单月天然气产量第一次超过了1亿立方米,比去年同期多了35%,这是这个探区开发以来最高的产量。技术创新帮这里解决了开采难题,也为川渝和我国天然气开发提供了经验。

2:金属材料长期使用易疲劳失效,是工程安全的隐患。中科院金属所科学家破解了这一难题,让金属同时具备高强度、高塑性和高抗疲劳能力。他们像“拧麻花”一样在金属里加了“防撞墙”,金属寿命大幅提升。这有望带来更安全的飞机、索道等。

3:在金属材料里,有个“不可能三角”,就是强度、塑性、稳定性不能都有,此消彼长。但我国科学家厉害了,研究出新办法,让金属又强又韧还稳定。他们在金属里加了像“防撞墙”一样的微小结构,拦住缺陷移动,金属就不容易断了。这新发现4月4日登上了《科学》杂志,对造飞机发动机啥的特别重要。

4:南宁吴圩机场T3航站楼二标段钢结构封顶,1800吨钢屋盖“百鸟神衣”造型亮相,与T2航站楼共筑“双凤还巢”。项目用数智化技术,突破施工壁垒,实现毫米级精度控制。建成后机场旅客保障能力达5000万人次,对广西及中国-东盟互联互通意义重大。

5:4月3日,中国—东盟人工智能创新合作中心展示中心在南宁良庆区开工,项目将改造19000平方米的建筑,包括2400平方米的人工智能展厅和16600平方米的东盟联络处及办公区。这里将展示最尖端的人工智能技术,打造智能化园区,成为中国—东盟人工智能合作的门户和窗口。

6:4月4日,两条拖船拉着装5台超大型岸桥的轮船离开青岛港。这批岸桥由中船集团海西重机为埃及建造,吊重75吨,前伸距72米,轨上高度57.5米,能满足世界最大集装箱船的装卸需求。

7:4月4日,1.5万吨级货轮“华海之星”从中国上海港抵达柬埔寨贡布港,标志着两港间散杂货班轮直航航线开通。该航线每20天一班,不经停其他港口,可节省50%海上运输时间,降低物流成本,促进柬中经贸合作。

8:4月4日,阳江海上风电建设取得重大进展,青洲七风电场首台风机的桩基沉入水底,标志项目正式开工。阳江海事局全力提升监管服务,保障帆石一、青洲五、青洲七等3个项目同期施工。今年阳江有9个海上风电项目入选重点计划,总装机容5000MW。

9:4月4日,深圳平湖南综合物流枢纽项目施工现场忙碌,1660余名建设者正力争雨季前完成钢结构主体施工。项目由13栋物流仓库组成,钢结构施工完成65%。建成后,将形成公铁海多式联运枢纽,助力深圳打造全球物流枢纽城市。

10:4月4日电,3.2米口径的“三峡南极眼”射电/毫米波望远镜已在南极中山站成功部署,开始观测银河系。这是三峡大学、中国极地研究中心和上海师范大学的合作成果。该望远镜能探测70GHz以下信号,已获取600MB观测数据。未来还将扩展观测范围,为南极亚毫米天文望远镜研发奠基。

科技的力量是无穷的,它不仅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方式,也推动了社会的进步与发展。每一次的创新都像是在黑暗中点亮了一盏明灯,为我们照亮了前行的道路。在这个充满机遇与挑战的时代,我们要紧跟科技的步伐,积极拥抱变革,用科技的力量去创造更加美好的生活。让我们携手共进,以创新为引领,共同开启科技新时代的大门,书写属于人类的辉煌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