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脸琵鹭全球数量首次突破7000只大关

发布时间:2025-04-07 15:21  浏览量:8

由香港观鸟会统筹的“全球黑脸琵鹭同步普查2025”日前公布最新数据:濒危物种黑脸琵鹭全球数量首度突破7000只关口,录得7081只,较去年微升93只,按年增幅1.3%。后海湾(包括香港及深圳)共录得328只,较去年少47只,跌幅为12.5%。香港观鸟会提醒,黑脸琵鹭全球族群数量增幅放缓,反映数量增长或接近瓶颈,呼吁全球制定更积极的保育目标,为其复育更多繁殖地和越冬地。

黑脸琵鹭等水鸟在福田红树林湿地栖息越冬。(图源:广东内伶仃福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

香港观鸟会自1989年以来每年发起“全球黑脸琵鹭同步普查”,今年的普查于2025年1月进行,动员全球逾200名保育专家及志愿者,涵盖中国、韩国、日本、越南等11个黑脸琵鹭迁飞路线上的越冬地区。

根据2025年的普查数据,中国台湾继续是黑脸琵鹭全球最大的越冬地,数量较去年微升至4169只,增幅0.8%(34只),占全球族群总数58.9%;而中国大陆作为全球第二大的黑脸琵鹭越冬地增幅收窄,录得共1671只黑脸琵鹭,较去年增加2.5%(41只);日本则录得共716只黑脸琵鹭,较去年增加2%(14只)。

福田红树林湿地的黑脸琵鹭已换上美丽的繁殖羽,即将告别深圳,返回北方繁殖地。(鹿向荣 摄)

香港观鸟会总监余日东认为,黑脸琵鹭全球数量虽然创新高,但增幅放缓至仅约1%,为近10年来第二低。对于其种群数量增长是否已达瓶颈,则仍需进一步观察。但全球范围应制定更积极进取的目标,增加湿地面积总量,积极管理及修复更多黑脸琵鹭的繁殖地和越冬地,守住30年来的黑脸琵鹭保育工作成果。

余日东说,随着风力发电的快速发展,离岸风电场不仅令黑脸琵鹭栖息的泥滩面积缩减,风机叶片运作时更可能对候鸟造成致命伤害。他呼吁对候鸟迁飞的保护扩展至区域性,加强地方政府间合作。而香港观鸟会于2025年2月会同国际保育专家已提出多项国际行动计划,修订《⿊脸琵鹭国际物种保育⾏动计划(ISSAP)》,并建议将每年三月份的第3个星期六定为“国际黑脸琵鹭日”,以提高公众爱鸟护鸟意识。

余日东指出,深港后海湾作为东亚-澳大利西亚迁飞区的中心地带,一直是黑脸琵鹭主要的越冬地和歇息补给重要中途站,近年在全球录得的数量占比不断下滑,显示了正视保育制度缺口的迫切性,应将湿地保护优先纳入香港北部都会区和深圳湾、深港河套等片区的空间规划考虑之中。

福田红树林湿地的黑脸琵鹭已换上美丽的繁殖羽,即将告别深圳,返回北方繁殖地。(吉祥 摄)

图表:全球黑脸琵鹭普查结果(1989-2025年)

图表:后海湾(香港及深圳)黑脸琵鹭普查结果(1989-202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