租住在贫困老太家半年 临走时她送我一盆兰花 十年后我开了花店连锁

发布时间:2025-02-23 18:35  浏览量:11

租住在贫困老太家半年,临走时她送我一盆兰花,十年后我开了花店连锁!

那年我刚到县城打工,租住在老城区一个半地下室。房东是个七十多岁的老太太,姓张,腿脚不太利索,独自住在一楼。我总能听见她拖鞋啪嗒啪嗒的声音,像是在数着日子过。

地下室窗户贴着泛黄的报纸,角落里有个破旧的饮水机,但早就不制冷了,只剩下一个绿灯在黑暗中闪烁。老太太从不换灯管,说是可以当夜灯用。

刚住进去那天下着小雨,老太太踩着油光发亮的红色棉拖鞋,扶着墙慢慢挪到门口,递给我一个搪瓷缸子,说是倒水用的。缸子边沿有个豁口,但被磨得很圆滑,想必用了很多年。

我那时在建材市场搬砖,每天早出晚归。有时回来得晚,老太太会把一个搪瓷饭盒放在我门口,里面是一些咸菜和白米饭。我问她多少钱,她总说:“吃完把盒子洗干净就行。”

饭盒上贴着一张褪色的标签,上面隐约能看见”张建国”三个字。后来才知道,那是她儿子的名字。十五年前,他去海南打工,到现在还没回来。每年除夕,老太太都会守在座机旁边,等一个也许永远不会来的电话。

地下室靠近一个废品回收站,夏天的时候又闷又潮,经常有蟑螂和老鼠出没。我本想换个地方住,但看着老太太佝偻的背影,就不忍心说出口。她把一楼收拾得很干净,每天早上都要擦一遍走廊的地砖,那些年代久远的瓷砖被她擦得发亮。

最特别的是她阳台上的兰花。在这个杂草丛生的老城区,那几盆兰花就像是从画里走出来的一样。每天早上,我都能听见她一边哼着走调的小曲,一边给花浇水说话的声音。

有一次我发烧,她煮了一碗姜汤送来。那个晚上她坐在我床边,给我讲起了兰花的故事。原来三十年前她还在纺织厂上班的时候,就开始养兰花。后来厂子倒闭了,她变卖了家里值钱的东西,却留下了这些兰花。

“兰花最难养,但它最懂得报恩。”她常这么说。

我在她家住了半年,攒够了钱准备去市里找工作。临走那天,她非要送我一盆墨兰。那是她养了十几年的老株,枝叶虽然不算茂密,但叶片油亮,长势很好。

“你小伙子心善,就是太实在。这兰花送你,也许能帮你。”她把花递给我时这样说。我推辞不过,只好收下。临走时,她还特意写了张纸条,上面密密麻麻写满了养护要领。

那张纸条我一直留着,虽然后来在市里换了好几次住处,但那盆兰花和纸条一直随我搬来搬去。刚开始我总是按照纸条上的方法精心照料,但忙起来难免会忘记。有时一连几天不浇水,花叶就会耷拉下来,好像在埋怨我的疏忽。

在市里,我先是当了花店的搬运工,每天扛着一箱箱鲜花,倒也能闻着香味。老板见我勤快,就教我一些养花的技巧。我把从老太太那里学来的兰花经验也告诉他,他听了连连称奇,说这些都是老行家才知道的诀窍。

三年后,我开了自己的第一家花店。选址在一个老旧小区旁边,门面不大,但胜在租金便宜。我把那盆墨兰放在店门口最显眼的位置,它好像真的通人性,没过多久就开出了好几支花。

开店第一天,就有个老先生进来,一眼就看中了那盆墨兰。他说这是很少见的老品种,愿意出高价购买。我告诉他这盆花不卖,但可以帮他培育新的株苗。

这位老先生是本地有名的花卉收藏家,通过他,我认识了很多养花的行家。他们教我很多技术,我的花店也渐渐有了名气。特别是兰花,因为有老太太的那些独特经验,我养的花总是长势特别好。

五年后,我在市里开了第三家连锁店。这时候,我特意回到县城去看望老太太。可是那个半地下室已经拆了,周围建起了高楼。打听了很久,才知道老太太早就搬走了,好像是去了儿子那里。

老城区虽然变了样,但我还是找到了她常去的那家杂货店。老板娘还认得我,说老太太临走时特意交代,如果我回来问起,就告诉我她过得很好,让我别惦记。

十年过去了,我的花店已经开到了第八家。每家店里都会有一个专门的兰花区,摆放的第一盆,永远是从老太太那盆墨兰培育出来的新株。这些花开得特别好,仿佛带着她的祝福。

现在每到春天,我都会给员工讲起老太太和她的兰花,告诉他们花朵最懂得报恩。我也常想,也许在海南的某个地方,她依然穿着那双红色棉拖鞋,在一个小阳台上,给她的兰花浇水、说话,数着日子过。

日子好像就是这样,你永远不知道谁的一个善意,会在多年后开出怎样的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