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访变奏曲,从走家串户,到信微交流

发布时间:2024-11-27 04:07  浏览量:8

教育成为千家万户沉重的话题,从单纯到复杂,从沉静到喧嚣,从无为到乱为,改革永远在路上,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任重道远,教育何去何从,令人深省。

从教四十年,见证了教育发展历程。

一叶而知秋,家访的变奏曲,从走家串户,到微信交流,可见教育的变迁。

八十年代,教育还是一片净土,那是穷国办大教育,标语随处可见,“再穷不能穷教育,再苦不能孩子。”“百年大计,教育为本。”乡村处处有学校,普六,普九,“一个都不能少。”

为了“一个都不能少”,当年最有效的办法就是“走家访”。

对,就是“走家访”,真正的走,走遍千家万户。

有孩子辍学了,走家访,放学后走家访,星期六星期天走家访,十多里,二十多里的崎岖山路,不辞辛苦,在鬼哭狼嚎的犬吠声中走向老百姓的家门,苦口婆心,感动了自己,感动了家长,完成“一个都能少”的使命。

走家访,当年成了教育不可分割的部分,成了沟通教师与家长共管同育的桥梁,成了提高教育效果的有效手段。

记得当年,针对学生情况,每期必须对全班同学至少家访一次。

放学后,我们和约定的孩子一道回家进行家访,了解家庭情况,交流孩子在校学习情况,给家长提出希望和要求。

令人动容的是朴素的家长们,诚惶诚恐,对教师充满敬畏,困难的他们往往杀鸡作食,再不济也会煮来滚烫的荷包蛋,让我们感动不也,幸福不也,那是最真挚的最纯粹的最动人的情谊。

那时的师生关系呀,教师与家长的关系呀,就是一个纯粹,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双向奔赴。

怀念那个单纯简单的时代!

除了走家访,那时还定时召开家长会。通知一下,家长们像赶集一样涌人学校,老实巴交的农村家长,一脸的虔诚和期待。

一一接待他们,谈谈心,说说鼓励的话,家长们千恩万谢。

家长对教师只有尊重,道不尽的感激之语,甚至有带些小菜的,提点鸡蛋的,让我们感动不已,真正礼轻人意重啊,那是一颗颗金子般的心呀!

后来呢,一切都变了,完全变味了。

(未完待续)。

外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