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休后,我把80岁母亲接到我家养老,老公直接搬走:她走我才回来

发布时间:2024-12-31 21:53  浏览量:6

我永远忘不了那一天,老公赵建国扔下一句狠话就摔门而去。

他站在玄关处,鞋子都没穿好,脸上的怒意让我觉得陌生。他说:“你妈要住就住吧,但别指望我伺候!我搬出去,你们爱怎么过就怎么过!”说完,他重重关上门,整个屋子像是被震了一下。

我站在原地,心里一片空白。

母亲坐在沙发上,手指紧紧攥着衣角,低头不敢看我。

厨房里的米粥已经溢出来,发出“嗞嗞”的声音,但我完全没有心思去理。

我看着母亲佝偻的背影,眼眶湿润了——这就是我坚持接母亲来养老的结果吗?

我叫陈玉兰,今年55岁。上个月刚从国企财务岗位退休。按理说,这个年纪的我应该过上轻松的退休生活:散散步、旅旅游,甚至学学舞蹈,但我却做了一个让家里天翻地覆的决定——把80岁的母亲接到家里来养老。

母亲早年是名小学教师,父亲去世得早,她含辛茹苦把我和妹妹拉扯大。

妹妹陈玉芬比我小五岁,早年嫁到了南方,成了所谓的“外地媳妇”。

她的公婆身体不好,孩子又小,常年脱不开身。

母亲这些年独自住在老家,身体虽然还算硬朗,但年纪大了,腿脚不灵便,稍有个摔跤就让我提心吊胆。

我常常想,弟弟妹妹不在身边,母亲独自守着冷清的屋子,心里该有多孤单。

退休后,我决定把母亲接过来照顾,让她在我身边安心颐养天年。这是我思虑许久、反复权衡后的决定,可当我把这个想法告诉老公时,他的反应却让我始料未及。

“妈你当然要管,可咱家这条件,你考虑过没有?”赵建国皱着眉头,语气里透着不满,“你家那老房子不是好好的吗?为什么非要接过来?要不,咱给她找个保姆,或者每个月出点钱让她住养老院。”

我摇头:“建国,妈年纪大了,身边没个人说话不行。再说,养老院怎么可能比在家里住得舒服?”

赵建国冷笑了一声:“玉兰,你以为这事儿简单?老人来了,家里三个人的生活节奏全乱了。再说,她要是有个病有个灾,咱俩一个也别想清闲。”

我听得心里发寒。原以为夫妻几十年,他会站在我这一边,结果却听到这样的话。但我仍然耐着性子劝他:“建国,我们家不是有两间空房吗?再说,我们俩都退休了,能有多忙?照顾妈就是举手之劳。”

赵建国没再吭声,但我知道,他心里已经埋下了芥蒂。

母亲搬来的那天,赵建国坐在沙发上,抽着烟,一句话没说。

烟灰缸里的烟头堆得满满当当,客厅里弥漫着呛人的气味。

母亲小心翼翼地拉着行李箱,走进新房间。

她转过头看了我一眼,低声问:“玉兰啊,我是不是给你们添麻烦了?”

我连忙摆手:“妈,您说什么呢?这是您的家,住着踏实就好。”

赵建国却在一旁冷哼了一声,声音不大,但足以让我和母亲听得清清楚楚。母亲的手顿了一下,脸上的笑容也僵住了。我心里一阵刺痛,但还是安慰自己:只要时间久了,建国会慢慢接受的。毕竟,他不是坏人。

母亲住下后,我尽量把一切安排得妥当。每天早晨,我陪她去小区散步,买些新鲜的菜回来做饭。母亲喜欢看电视,下午总坐在沙发上抱着一个靠枕,津津有味地看老电视剧。我看着她渐渐舒展的眉头,心里觉得值得。

可赵建国却越来越不耐烦。

他嫌母亲把电视声音开得太大,说影响他午休;又嫌母亲做饭时动作慢,说一顿饭端上桌都凉了。

有一次,母亲不小心打碎了一个碗,赵建国当场黑了脸,冷冷地说:“玉兰,你妈住这儿是住这儿,总不能一天天给我添麻烦吧?”

我心里委屈,但还是压低声音哄他:“建国,妈年纪大了,手脚不利索,咱就多包容点吧。”

赵建国却不耐烦地摆摆手:“你包容,我可受不了。”

我知道他心里有气,但没想到他竟然会搬出去。那天晚上,他收拾了几件衣服,头也不回地走出了家门。母亲听到声音,从房间里走出来,问我:“建国这是去哪儿?”

我勉强笑了笑:“他可能去朋友家住几天,过几天就回来了。”

母亲沉默了很久,才低声说:“玉兰,我还是回老家吧。建国不愿意,我也不想让你为难。”

我急了:“妈,您怎么能回去呢?我接您过来是为了照顾您,不是为了让您受委屈的。”

母亲叹了口气:“可建国是你的丈夫啊。你们俩要是因为我闹了矛盾,我心里也不好受啊。”

我握住她的手,眼泪一下子涌了出来:“妈,您放心,不管怎样,我都会照顾好您。”

接下来的日子,家里安静了许多。赵建国偶尔打电话回来,但语气总是冷冰冰的。他说:“玉兰,你自己选的路,别后悔。”

我不想跟他争吵,只是问:“建国,你什么时候回来?”

电话那头沉默了很久,才传来他的声音:“等你妈走了,我就回来。”

挂掉电话,我坐在沙发上发呆。母亲从房间里出来,递给我一杯热茶,说:“玉兰啊,建国脾气是急了点,但心不坏。你们俩过了这么多年,他是个好人。”

我苦笑了一声:“妈,这次不是他好了不好的问题,是我不能让您一个人孤零零地待着。”

母亲抹了抹眼角,说:“玉兰,我这一辈子没做过什么大事,就希望你和玉芬能过得好。我要是成了你的负担,还不如回老家。”

我摇摇头:“妈,您不是负担,永远都不是。”

日子在沉默中慢慢过去。母亲渐渐适应了小区的生活,每天在小区里认识了几个老太太,偶尔会和她们一起跳跳广场舞。看着母亲逐渐恢复了精神,我心里稍稍轻松了一些,但对赵建国的担忧却始终没能放下。

直到一个周末的下午,门铃突然响了。我打开门,竟然是赵建国。他提着一个果篮站在门口,脸上的表情有些复杂。“建国,你回来啦?”我试探着问。

他点了点头,把果篮放在桌上,说:“我想了想,妈住在这儿也不是不行,但咱得说清楚规矩。”

母亲听到声音,从房间里走出来,看到赵建国愣了一下,连忙说:“建国啊,你回来了?快坐下喝杯茶。”

赵建国看着母亲,表情缓和了些:“妈,我不是不愿意您住这儿,只是咱们家条件有限,您要是能多理解一下,也别让玉兰太为难。”

母亲连连点头:“建国,我明白的。”

从那天起,家里的氛围开始缓和了许多。赵建国偶尔会和母亲聊聊天,母亲也会主动关心他,做饭时尽量投其所好。日子虽然平淡,但却让我看到了生活的另一种模样——在矛盾中寻找平衡,在坚持中学会包容。

正如海明威所说:“生活总是让我们遍体鳞伤,但到后来,那些受伤的地方一定会变成我们最强壮的地方。”

外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