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纳的千层底

发布时间:2025-01-01 16:53  浏览量:7

“灯儿黄,灯儿明, 照着妈妈慈祥的笑脸。 千层底呀千针线, 纳进了妈妈万语千言……”周末整理衣橱,不经意间,翻出了六双鞋垫,那是十五年前,母亲在侍候我月子期间亲手纳的。

那时的我,因难产而身体虚弱,儿子也孱弱,奶水严重不足。母亲心疼我,担心孩子哭闹影响我休息,便主动承担起照顾孩子的重任。半夜里,她要起来几次给孩子喂奶粉,本就睡眠不好的她,更是难以入眠。于是,在那些寂静的夜晚,母亲便就着微弱的灯光,一针一线地纳起了鞋垫。

看着这些鞋垫,我的思绪飘回了遥远的过去,回到了那些与母亲共同度过的温馨时光。小时候,物质条件匮乏,但母亲总能用她那双灵巧的手,为我们创造出一个又一个惊喜。她是一名乡村中学教师,白天忙于教书育人,晚上回家还要照顾一家老小六口人的生活起居。尽管如此,她依然会在繁忙之余,抽出时间来为我们纳鞋底、鞋垫。

那些场景,至今仍然历历在目。通常在阳光明媚的周日,母亲和父亲会一起捻麻线。他们使用的是一个牛拐骨,上面挂着一个小铁钩,续入麻丝后,用手一转牛拐,麻线便一寸一寸地长起来。在他俩的合作下,一团团的麻线被整齐地捻好。

纳鞋底之前,还需要制作袼褙。袼褙是用浆糊将破布片粘合在一起,晾干后形成的多层布片。母亲总是在堂屋中间安一张小饭桌,利用饭桌的平面来打袼褙。她先在桌面上刷一层浆糊,然后将一块块布片粘贴在浆糊上,如果需要厚度更厚一些,就在前一层的基础上再糊一层。这个过程中,母亲总是那么细心、耐心,刷浆糊要均匀、平和,粘贴的布片也要厚度相仿,以确保袼褙的质量。布片粘好之后,就放在冬阳下晾晒,直到晒干为止。晒干后的袼褙硬邦邦的、结结实实的,可以用来制作布鞋的鞋底,薄一点的则拿来作鞋垫。

全家老小吃好喝好,母亲收拾好,再哄我们兄妹几个睡下后,母亲便在煤油灯下开始新的忙碌。她一年要给我们一家老少六口人纳鞋底、鞋垫,至少要纳12双鞋底、12副鞋垫。那些日子里,母亲仿佛一直在灰暗的煤油灯下忙碌着,即使在给幼小的我们讲故事时,手中也一直在忙着纳鞋底。她的针线筐就放在身边,一把锥子、一把剪刀、一根针,要使用什么式样的袼褙,就随手用剪刀剪下一块。针扎不透时,就先用锥子钻眼,然后穿针走线。这样的活儿很细致,需要耐心和毅力,但母亲却从未抱怨过一句。

我时常想,母亲这辈子到底纳了多少双鞋底、鞋垫呢?恐怕早已数不胜数了吧。每一双鞋底、每一副鞋垫都凝聚着她的心血和汗水,都承载着她对家人的深深爱意。那些千层底的布鞋穿在脚上舒适又暖和,仿佛能隔绝世间的一切寒冷与苦难。

“千层底呀千针线,纳进了妈妈声声叮咛。儿行千里母担忧,养育之恩报答不尽……”歌还在唱着,母亲已经离开我三年多了,但她纳的千层底却永远留在了我的心中。每当看到那些鞋垫,我就会想起母亲那双灵巧的手和她那温暖的笑容。那些千层底的布鞋陪我走过了人生的许多重要时刻,母亲的爱一直像她纳的千层底一样坚实而温暖地陪伴着我。

葛鑫

外部推荐